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颁《全日制中等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语教学质量。”这是摆在广大语教育工作面前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按照《大纲》的要求,每一个语教师都肩负着双重重担:不仅要进行语教学、而且要根据邓小平同志教育要“三个面向”的精神,进行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高度谈科技和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高度谈科技和教育朱丽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小平同志在1983年提出的,首先是在教育系统谈的。既然教育要“三个面向”,那么科技要不要“三个面向”?经济要不要“三个面向”?教育的“三个面向”跟其它的“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体系大厦的根基,也是其核心内容。邓小平关于教育的思想观点集中体现在“三个面向”之中,其他所有的思想都是“三个面向”的进一步展开,进一步阐述和发展,或是对如何实施“三个面向”所作的方法、措施上阐述。因此,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得在突出“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4.
浅议教育要“三个面向”的内在联系肖昊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教育思想。认真学习、完整准确把握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内涵,充分认识教育要“三个面向”的内在联系及其理论意义,是提高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发...  相似文献   

5.
“三个面向”指引我们的学术研究和教改实践郭永福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题词的发表,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吹拂神州大地,极大地激发全党全国人民重视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教育的热情。中国教育学会的学术活动正是在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三个面向”指示中蓬勃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6.
面向21世纪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本溪冶金专科学校王珂珍一、世纪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1983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下简称“三个面向”)这“三个面向”已不是教育远离的目标,而是面临的目标。“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面...  相似文献   

7.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而向未来。”这一题词,既是邓小平关于教育问题一系列重要论述的集中概括,也是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教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题词,对于我们全面地理解邓小平教育思想,系统地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三个面向”的深刻内涵1、“三个面向”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三个面向”的基础和前提是教育要面向现…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教育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的教育要“三个面向”等观点,是社会主义中国发展教育的战略方针,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武器。我们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做好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教育事业在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也将会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显示它当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三个面向”与素质教育宁沈生李桂芝邓小平同志1983年曾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简称“三个面向”),这个题词是对我国教育方针的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概括。作为战略方针,“三个面向”科学、严密、完整、高度概...  相似文献   

11.
重温邓小平提出的教育“三个面向”的思想,在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较深入地解读了教育“三个面向”的真谛,并分析了在实践教育“三个面向”过程中存在的不正确和需要纠正的一些认识和做法,这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是有启迪的。  相似文献   

12.
“三个面向”是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方向,也是我们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新形势下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方向所面临新问题包括:服务意识问题、教育创新问题、教育的开放和竞争以及教育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是教育要“三个面向”的长期和艰巨的任务。对于基础教育“尤其是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语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培养“四有”新人“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本刊编辑部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三个面向”的核心,提...  相似文献   

15.
1983·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面向”与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纪念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发表15周年年,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下简称“三个面向”)。“三个面向”理论的提出,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教育“三个面向”问题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赫然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口号,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可谓石破天惊! 从那时起,有关“三个面向”的专题讨论会不知凡几,论述“三个面向”的著作汗牛充栋。“三个面向”,不仅屡次在正式文献中闪闪发光,而且成了口头禅,惟究竟什么是“三个面向”,教育何以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继续?其新意何  相似文献   

17.
“三个面向”理论意义的再认识马世毓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三个面向”探索性地解决了我国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的破旧立新问题;“三个...  相似文献   

18.
三个面向:中国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吴龙“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以伟大思想家战略家的眼光,从全局出发,关注我国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的根本任务、战略方针和发展方向。“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高度概括了当今社会对...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育如何从实际出发,进行改革,《人民教育》杂志从今年第五期起,开展“怎样按照‘三个面向’改革中小学教育”的问题讨论。主要讨论以下五个问题:一、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三个面向”这项根本方针?二、如何按照“三个面向”端正中小学办学指导思想?三、如何按照“三个面向”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  相似文献   

20.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深刻认识“三个面向”的重要意义,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