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如何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核是将自然视为自然物,把一切现象“物本--物化--对象化”,寻求自然界客观规律的认识途径和对自然的征服、开发和利用,坚守工具理性、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人文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核则是以人性为出发点解释一切现象,把一切现象“人本--人化--主体化”,形成从对客观世界的求索转向对人自身的体司,坚守价值理性、道德主义的价值取向。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整合途径是:尊重科学,承认科学思维的价值;反思知识内涵,强调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统一;理解知识的发展与劳动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同一的历史过程;关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构新的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2.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争论、对立、冲突由来已久,在当代有相互靠拢、相互吸取乃至相互整合的趋势。文章主要就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整合的本体论前提、事实性前提和价值性前提以及实践前提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至今,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着两种主要的范式,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范式在对教育事实属性、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整体还是局部的研究视角上构成了对立的两极。而复杂科学的出现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为我们对教育研究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观点资源。本文试图在梳理两大研究范式对立的基础上,阐述其在复杂科学视野下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至今,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着两种主要的范式,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范式在对教育事实属性、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整体还是局部的研究视角上构成了对立的两极。而复杂科学的出现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为我们对教育研究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观点资源。本文试图在梳理两大研究范式对立的基础上,阐述其在复杂科学视野下的整合。一、两大研究范式的对立1.对教育事实的把握——客观的、被决定的还是主观的、选择性生成的科学主义研究范式认为教育事实是客观的、被决定的。他们虽然承认教育活动是人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以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科学主义哲学和以现象学、存在主义、意志主义、释义学为代表的人文主义哲学对心理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预设的形成以及理论建构方式均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思潮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杰 《江苏高教》2002,(3):51-54
科学主义教育是与人文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潮,它渊源于西方古典主义时期。在近代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发生之,科学教育在学校中逐渐取得“霸权”地位,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主义教育思潮构成了教育史上绵延不绝的紧张关系。后者最终获得了事实上的胜利,并舍弃了早期所具有的人文主义色彩,使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明显偏向于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机械主义。  相似文献   

7.
试论心理学的整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整合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作为两种哲学思潮,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心理学的发展沿着两条道路在前进:一条是科学心理学的发展道路,它从一开始就深深地打上科学主义的烙印,在其100多年的发展中,走过了一条曲折、迂回的道路:另一条是人文心理学的发展道路,虽不是主流,但却连绵不绝,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曾经,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是何等的对立.但是,当前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正趋于整合.那么,心理学将何去何从?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给出心理学未来走向的一种推测.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理论观点,既影响着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也会在管理实践中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风格,也直接影响教育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在当今世界,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和东方伦理主义形成了影响世界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三种理论思潮。三种理论在相互攻讦、相互作用、相互对话的过程中,给教育管理带来了勃勃生机。三种理论思潮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融合,已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管理改革的一种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9.
关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整合的历史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融合的讨论似已式微,但其中若干问题尚未得以澄清。本文试图简要分梳其中流变,指出个中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统观理论与现实,尝试提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融合的三大支持系统,将教育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这一重大的传统课题放在更为广阔而坚实的背景下去考察  相似文献   

10.
论科学主义与科学主义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高等教育影响的历史 ;从而揭示了人文主义科学化、科学主义人文化 ;论述了它们对现代大学教育的影响和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科学主义与科学主义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说 :“一种理论就像一张地图 ,它对于特定的目的是有价值的 ,但决不是完全的和彻底的。”[1 ]其蕴意是指一种理论、乃至一种文化都是有其限度、有其局限性的 ,在其自由施展拳脚的范围内 ,在其逻辑可能性运行的空间中 ,它具有不受批判的豁免权 ,人们不但不会去批判它 ,还常常从它出发去批判别的东西。但问题在于 ,一种理论、一种文化 ,当人们在还没有认识到它的局限性以前 ,常会因其以宽广的视野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而将这种理论、文化的力量自然夸大 ,使其常越俎代疱跨越自身所研究的问题领域 ,对其力所不能及的领域里的问题指手划脚 ,乃…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中,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二者在其中共同经历了相互包容与对立、不断交织与嬗替的演进过程。虽然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存在教育观、教育方式、教育目标方面的本质差异,但二者终将走向融合与互补。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主义与人主义作为人类化的悖论性思维前提,科学主义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而人主义则有较长的历史,但无论科学主义还是人主义都是对人的本质的片面理解。科学主义反映和确证了人的自觉本质,而人主义则反映和确证着人的自由本质,结果是,它们都在占有人的本质的企图中最终失却了人的本质。人学化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本质的反映,它规定了科学主义和人主义思维悖论的人学维度。  相似文献   

15.
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作为哲学史上的两大哲学流派对高等教育可谓影响深远。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看,这两种哲学观在西方高等教育实践中大致经历了混沌期、冲突期和整合期。鉴于对二者矛盾的整合和协调将是一个长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过程,在审视两种哲学观在西方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变迁的基础上,分析二者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体化、冲突、整合的实践特征,进而探讨当代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整合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取向和人文主义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是研究的人心理与行为的科学。由于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因此心理学研究在保持自然科学取向的同时,亦将保留人科学取向,在新的科学视野中体现人的价值.关注人的本质;同时又在新的人视野中追求科学的价值,实现人类的幸福。最终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实现科学主义和人主义的结合,实现人类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潮与当今我国的教育发展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人们对教育发展观的进步,对教育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但这又是两种不同主张的教育思潮。只有使这两种教育思潮克服其偏颇性,扬长避短,并在其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建立我国的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这是今后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关于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观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科学主义的教育管理观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关注组织结构而忽视组织中的人,对人只强调人的理性因素而忽视人的非理性因素,在人的理性因素中注重人的认知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人文主义的教育管理观以“主观主义”的哲学为基础,关注组织中人的因素,注重人的价值理性而忽视人的认知理性。这两种教育管理观还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教育管理观。科学意义上的教育管理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主体教育管理观。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组织与组织中的人、人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以及认知理性和价值理性等能在人的主体的实践活动中达到相对统一。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实践证明,缺乏科学的人文教育与缺乏人文的科学教育都是残缺不全的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过去“知识本位、智力本位”的价值取向,向“以人为本”转变,寓生活、情感、美育于小学数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科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文主义教育,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在当今功利主义泛滥的时代,人文主义的教育尤其重要.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理应承担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的重任.作为历史教师,必须在平常的历史教学当中,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当中,梳理出最具人文价值的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人文主义教育,涵育其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意识,陶冶其情操,健全其人格,培养其正确的社会理想和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