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儒、道、佛三教思想的融合,是《水浒传》宗教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水浒传》小说中具有浓郁的儒、道、佛三教的观念和思想,体现了我国民族宗教的儒、道、佛相融相通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的人物基本上属于类型化的典型,《红楼梦》的人物才是更为成功的个性化典型的创造,而((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可以说是正处于由类型化性格向个性化性格转变的途中,也可以说是类型性、类型化过渡、转化到性格化、个性化的中介性环节。从这一特定的视角切入进去,予以开掘与拓展,进而体认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的历史发展的脉络与轨迹。  相似文献   

3.
座次表是"石碣天文"的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上天垂象,是一种天意的象征,不是宋江个人的造作.如果考虑到水浒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而民间艺人甚至普通民众很可能都是创造者,这样,从深层次来讲它是一种民意的代表,不过在作者的加工提炼下,它就是一种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提纲,对人物的塑造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取材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唐僧取经故事,最原始的材料为玄奘弟子辩机的《大唐西域记》和慧立、彦悰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两部书虽有神异的记载,但从主要方面来说则为记史的实录,到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话本出现,才进入文艺创作时期,经过金院本《唐三藏》和元杂剧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的创作,在元末明初,又出现了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和《西游记》话本小说,到吴承恩始集其大成,写成今本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是一部坚持唯物主义观点的反迷信、反神佛的伟大作品.书中吴承恩借助其神妙的构思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手笔,在字里行间较隐蔽地表达了他的三教合流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独特的塑造人物的方法一直是教学关注的重要方面,其兼有人性、神性、动物性的人物塑造方法成为西游记的一大特色.<西游记>是一部塑造人物形象很成功的名著,更是学生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范本.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长期有效的探索,使学生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三教概念的发展,可分几个阶段,即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在最初阶段,虽然有三教的连称,不过彼此是独立的;中间阶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主要在于彼此内在意识上的流通融合;只有最后阶段才出现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和“三教合一”的概念。从三教到三教合一观念的变化,可以察看到中国社会的一些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8.
吴承恩的《西游记》原著于明朝中后期问世以来,通过文本、戏曲、曲艺改编、绘画等媒介的传播,更是不断地为人们所了解、熟知。而当我们进入大众文化与消费时代,对民主的改变热潮也持续升温。自86版的《西游记》电视剧改编以来,各种改变形式相继搬上荧幕。而由张纪中执导的新版电视剧《西游记》,及诸多版本的又一次推出,一时间热评如潮,毁誉参半。本文在热潮退却之后,以最具代表性的新、旧两部电视剧《西游记》为基础,主要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西游记》再改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吴承恩的《西游记》原著于明朝中后期问世以来,通过文本、戏曲、曲艺改编、绘画等媒介的传播,更是不断地为人们所了解、熟知。而当我们进入大众文化与消费时代,对民主的改变热潮也持续升温。自86版的《西游记》电视剧改编以来,各种改变形式相继搬上荧幕。而由张纪中执导的新版电视剧《西游记》,及诸多版本的又一次推出,一时间热评如潮,毁誉参半。本文在热潮退却之后,以最具代表性的新、旧两部电视剧《西游记》为基础,主要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西游记》再改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12.
对于西游记里的人物塑造以及思想理解,向来都是颇有争议的。本文从神话与佛理的角度对其人物塑造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其目的是提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并由此开掘《西游记》的其他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小说中,林冲的出场,是在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落发为僧,辗转来到东京,看守大相国寺菜园之后。此时林冲本是携妻张氏来相国寺还香愿,见了鲁智深使禅杖,不觉入神,因此忘情喝彩。随着这一声喝彩,一位武艺高强。侠骨柔肠的水浒英雄豹子头林冲,出现在读者的面前。以下简要分析《水浒传》中人物的塑造。  相似文献   

14.
区别于道教神话传说中的刻板神仙形象,《西游记》中的神仙形象被赋予了别具一格的个性特征,并借助隐喻的手法挖掘出神仙形象中关于人性的更深层次的内涵,使人们受到深深的感染与启发,这也是《西游记》作为文学经典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深入探究了《西游记》中典型的神仙形象。  相似文献   

15.
林黛玉是儒释道三教内质性因素交织杂糅的综合化身,拟以“三教合一”称之。她的儒教徒特质体现在其忠孝信仰,受儒教教化而体现出的仁、礼等习惯性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以及通过省身洁己以践圣贤之道;她的佛性体现在其出世思想,人生如梦的佛家语调,以及对彻底解脱的通透阐释;她的道教渊源体现在其为天上绛珠仙子谪凡还泪的身世传奇,以及自由适性、清静崇仙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一、鲁达 金圣叹之于《水浒传》研究,虽历来褒贬互存,但他终不愧为大家。其论鲁达日:“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读第五才子书法》)这个评价,或不失中肯。 然其续云:“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直是天神,有  相似文献   

17.
18.
《西游记》,是神话,古典文学放光华。师徒四众八十一难取经回,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唐僧阿(ē)弥(mí)陀(tuó)佛,善哉(zāi)善哉!西天路上多艰险,我肉眼凡胎分不出青红皂(zào)白。多亏了众徒儿忠心赤胆,才把真经取回来!看如今神州大地出霞(xiá)彩,城市农村好繁(fán)华!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中的人物虽不管浪漫主义的神话色彩,但主要人物的言行及性格,无不折射着现实生活的某些迹象。请以其中某一人物的行为所反映出的生活哲理为话题(可以参考下面多角度立意提示),选择适于自己抒情写意或者述志明理的表达方式,写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具有浓厚的道家文化色彩,其中的道教思想内涵极其深厚。《西游记》里面的人物众多,而且人物通常有别名,尤其是唐僧师徒五人的别名众多。他们的别名暗含着玄妙的道家思想。本文将以詹纳尔和余国潘的英译本为例,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分析两者对《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别名的英译,探究其英译别名是否符合原著的隐含意义以及是否准确传达了中国的道家思想内涵,为后来的译者提供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