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教学过程是一个育人的过程。在学生作文过程和作文内容中蕴涵着大量的育人资源。作文活动的过程,既能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反映学生的思想状况,展示学生的精神品质。作文和做人相一致,教文和育人相统一。作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真、善、美的良好品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梁明权 《广西教育》2004,(7B):36-37
美育是语文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之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最终成果就反映在学生的作文能力上,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教美育,就成了作文教学责无旁贷的责任,它不仅是作文能力的需要,也是育人的需要,那么,怎样进行作文美育?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与人紧密相连。作文是学生多彩生活的再现,文意反映了人意,而人品又直接影响文品。所以,将育人寓于作文教学中的观察、选材、练笔、修改等具体的训练之中,可以达到作文与育人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正>"文如其人",小学作文反映了小作者的思想倾向、个性特征与审美情趣等诸多素质,因而正确指导学生作文应合理发挥其良好的育人作用,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一、作文教学寓德育于其中1.作文教学能让学生明是非、辨真假、识美丑。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首先要搜集素材,确立中心。在一大堆原始材料中,可供写人文章的题材不是很多,能恰当表达作文中心的则更少了,因而选材过程是一个思想斗争过程,我们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中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它是一面反映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情感的镜子。正是由于这些,使得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透过作文教学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作文教学,可以透视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利用作文教学途径,可以促进发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作文教学,如果抓住这一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把作文训练的触角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启发,就可以使我们教师的教书和育人两项功能取得双赢。  相似文献   

6.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乐也。"语文教师之乐,乐在既教书又育人。教书是为了育人,作文教学也是为了育人。作文教学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我们语文教师应把作文教学和学生的成长、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育人功能,不仅教其"作文",更在教其"做人"。我们要强化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机制的桎梏、传统教育观念束缚等方面原因,作文,却一直是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文本运用新课程理念,结合教学教研实践构建生活化作文教学思路,以生活为基,丰富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口语表达和交流为途径,让作文过程服务于学生生活和成长。把作文与学生的生活、成长紧密联系起来,使作文与"做人"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探索出更具操作性的作文教学策略,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提升作文教学的育人效益。  相似文献   

8.
作文与育人的问题,这是中学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见到有些教师只重视作文,对怎样做人却强调不够。所以我认为作文教学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二是教会学生怎样作文。这两方面关系密切,缺一不可。本人就初中作文教学与育人的问题,谈谈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重要的高中语文课程理念加以强调,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应更看重它的人文性。写作是最能反映语文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因而,写作教学既要重视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更要实现对学生思想的启迪、价值的塑造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从生活积累、真实写作、敢于创新和教师评语四个方面,对作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对写作和写作教学重视的程度可以说与日俱增。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热情 ,把作文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 ,着力解决学生在写作中所遇到的困难 ,培养、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是当今作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为此 ,本文作些粗浅探讨。一、不要强求学生模仿作文作文过程是一个思维创新过程。传统的作文教学 ,有些老师担心学生考试的作文跑题 ,想出一个“稳妥”的办法———模仿 ,无论是小学生作文 ,还是中学生作文 ,也不管是哪种体裁的作文 ,都主张学生找同类的作文模仿、填补 ,只要凑足段落和字数就可以。这种…  相似文献   

11.
“互动式”作文教学强调了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交互”发展的过程。教师侧重于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和合作作文,把写作过程变成是师与生、生与生的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的学习过程,能够有效地实现多目标育人过程的任务。“互动式”作文教学,使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得以实现。“互动式”作文教学重视学生各自经验方法的个性化介入,允许学生各抒己见,放开学生思维的翅膀。如作文时,打破了传统的老师命题,学生作文的形式,采用“小组研讨汇报”的形式,学生自主选题,互动析题,各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从选材、结…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应坚持练笔育人 ,引导学生既学作文 ,又学做人 ,提高综合素质。   一、发展认识能力   写作过程既是语文知识的运用过程 ,又是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过程 ,两者紧密联系 ,有所认识 ,才能有所表达 ,认识是表达的基础。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既要重视每一次的练笔活动 ,又要立足于平时打好基础。   首先 ,通过表达活动 ,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小学作文的内容不只是反映客观事物 ,还包含了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和态度 ,从中体现学生的认识水平。例如 ,小学语文第五册“基础训练 2…  相似文献   

13.
汪风峰 《生活教育》2012,(15):54-56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在识字、阅读、写作等教学活动中,都可以向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而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知的再现,是情感的流淌。有什么样的认知和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文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育,在作文的过程中育人,在育人的过程中作文,  相似文献   

14.
杜孝飞 《教师》2010,(19):67-68
作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和想象能力。但是.根据“既教书,又育人”的原则,尤其是在坚持德育首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更应达到育人的目的.应将育人渗透到作文教学中,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的新世纪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和想象能力.但是,根据"既教书,又育人"的原则,尤其是在坚持德育首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更应达到育人的目的,应将育人渗透到作文教学中,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的新世纪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用"为何要教学生写作"这个常识和最基本点去考察我们的写作教学,既可看出我们的窘境,也可明了努力的方向。从作文本质来看,写作教学既是为了让学生"有思想",也是教学生"如何思想"的过程。众所诟病的学生文风的浮夸不实、套话连篇反映出其"育人"的功效很是糟糕——作文教育的担当早已失去,因为我们的写作是假写作,而不是真写作。  相似文献   

17.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的这一表述同时也蕴涵了对作文教学的定位.我们据此可以得到以下认识:作文教学不仅是方法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而且是学生情感发展、价值构建、人格成长的促进过程。作文教学应立足生活,着眼育人。  相似文献   

18.
正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加强人文教育,把人文关怀体现在作文中,这是新课标在作文教学中提出的又一新理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深入地体会新课改精神,把作文与育人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受到人文教育,把人文精神写入作文中。  相似文献   

19.
周爱珍 《考试周刊》2013,(59):56-56
<正>新课标明确地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重要的高中语文课程理念加以强调,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应更看重它的人文性"。写作是最能反映语文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塑造学生的良好个性,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因此,写作教学既要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训  相似文献   

20.
黄金炳 《教师》2011,(3):52-5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重要的高中语文课程理念加以强调,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应更看重它的人文性"。写作是最能反映语文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因而,写作教学既要重视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更要实现对学生思想的启迪、价值的塑造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从生活积累、真实写作、敢于创新和教师评语四个方面,对作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