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马的小说以作家自己的切身经历为素材,带着一股清新之风进入文坛,继承和发扬了"笑"的文学传统。劳马小说"笑"的魅力不仅来自于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来自于亦庄亦谐、真挚幽默的语言。反讽、反复、吊诡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是劳马小说语言表达上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2.
劳马的小说以哲学的、超越的、喜剧式眼光远距离审视世界,在叙事中寄托着徘徊于离乡-回乡路上的生命之思和家园之恋,其风格特征表现为集幽默、讽刺与机智为一体。其小说以政治、经济的变革为背景叙写时代精神和人的生存状态,展示了广阔的历史图景和独特的生命之思。  相似文献   

3.
<黑暗中的笑声>是俄裔美国试验小说家纳博科夫的早期作品.在小说中,纳搏克夫以"笑"为切入口,从"笑读者"、"笑人物"、"笑自己"等三个方面揭示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这部小说的后现代特征."笑读者"旨在揭示小说本质上是一种语言的游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读者所期待的真实;"笑人物" 是让作品充满荒诞和滑稽,引发读者对人类自身境地的思考;"笑自己" 则透露出纳博科夫的自我解嘲,揭示出后现代小说所特有的绝望又诙谐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罗马尼亚作家联盟翻译委员会日前在布加勒斯特授予中国作家劳马"杰出散文奖"。授奖辞称,劳马的短篇故事是一场文学盛宴,获得了罗马尼亚读者以及知识分子的高度评价,他以诙谐睿智的文字,展现了对当代中国的深入洞察。据介绍,劳马的短篇故事集《一个人的聚会》《幸福百分百》近两年由汉学家Maria Balasa从中文翻译成罗马尼亚语。《一个人的聚会》中文版还入选了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孔子学院  相似文献   

5.
鲁迅《孔乙己》是写知识分子的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孔乙己在笑中走完他悲剧的人生。笑在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一.笑是小说的线索线索,指事情引导的端诸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抉择》是当代作家张平的反腐力作,小说通过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牺牲亲情坚决反腐的"清官"形象。小说主人公李高成在反腐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既来自于自我符号内部的各种身份冲突,又来自于与其他人物符号之间的"能力元语言"冲突,还来自于克服标出项劣势及标出性翻转的艰难。  相似文献   

7.
正在邵丽的创作中,《蒋近鲁的艺术人生》当属于"挂职小说"或曰"官场小说"之列。她的这一系列作品历来受到关注和研究,被称为是通过官场来呈现多元化经验的现实主义书写。这种独特的写作既来自于她的生活经历,也来自于她对自我经验的艺术提炼。与传统的"官场小说"和20世纪90年代"新现实主义"涉及这一  相似文献   

8.
一、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1.同学们,你们会说话吗?(学生笑,继而惊诧)2.教师出示来自于学生中的诸如"哇塞"、"帅呆了"等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政治、性、笑三个方面对王小波与米兰·昆德拉的作品进行了比较。王小波把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政治荒诞放大给读者看,而昆德拉的小说大多指向特定的历史情境下人的存在;性在王小波作品中是政治和权力的折射,性描写方式客观冷静,使性回归自身,昆德拉笔下性总伴随着灵魂间的误解、隔膜、搏斗;在王小波那里笑来自于叙述者的幽默,在面对强大的荒谬时是可以倚仗的工具,在昆德拉笔下笑更为沉重,更显露出人的渺小,命运的无情和生存的荒谬。  相似文献   

10.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笑忘录>模拟双主题变奏曲形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遗忘"和"笑".小说深刻揭示了遗忘作为一个历史学命题,是极权主义借以用来奴役人民的根本方式;作为一个人类学命题,遗忘则是人类死亡的一种形式,与人类的"存在"根本对立.同时,小说以嘲讽的口吻对"天使"的笑和"魔鬼"的笑作了解剖,指出所谓"天使"的笑声乃是极权主义与儿童心态结合的产物,是人的精神状态沉溺于幻想和蒙昧之中的外在表现.而"魔鬼"的笑声则是因为徒劳的抗争和无力的愤怒所导致的一种特殊心态,它被昆德拉命名为"利多斯特"(Litost),是一种自我嘲讽、自我惩罚的施虐-受虐.  相似文献   

11.
读现代讽刺小说,无论是鲁迅张天翼式的,还是老舍钱钟书式的,人们都会发出会心的喜剧性的笑,但是却未必能了解这两种讽刺小说的喜剧性在构成因素、构成方式方面,在"质地"品格"方面的重要差别.其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艺术美学问题.人们一般把引起笑的审美因素笼统地称为喜剧性,严格地讲,这种喜剧性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内在的喜剧性和外在的喜剧性.所谓内在的喜剧性,是指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内部的喜剧性,它来自描写对象本身;所谓外在的喜剧性,是指作家从喜剧方面看生活的主观心态,和由这种心态决定的作家在作品的语句、形式方面对人物和生活所做的喜剧性的"技术"处理,即运用形式、技巧"加工"出来的喜剧性.鲁迅张天翼的讽刺小说主要是一种内在的喜剧性,而老舍钱钟书的讽刺小说主要是一种外在的喜剧性.  相似文献   

12.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小说因其常有动人曲折的故事情节、灵活多变的写作手法、广阔深刻的表现主题而深受中学生喜爱。然而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小说教学依然存在虚浮低效等问题。究其原因,既有来自于教师自身对作品缺乏深入独到的解读,照本宣科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小说“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所以,他作品基调是冷峻、灰暗的,人物是社会底层的(被损害、被侮辱),内容是苦难、血泪的,甚至是血腥的,但我们读鲁迅的小说。却又会发现他的许多作品中常常写到笑。《呐喊》《彷徨》二十五篇小说中,除《一件小事》外,几乎每篇小说都写到了笑,最多的有近二十处。如此悲惨的社会。苦难的人生,鲁迅为什么要在小说中经常写到笑呢?换句话说,其作品中的人物为什么要笑呢?笑什么呢?有什么可笑的呢?只要我们认真研读鲁迅的小说,就会发现这笑大多是麻木的笑、愚昧的笑、无聊的笑,或是无奈的笑、可悲的笑、带泪的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冰心的散文<笑>发表于1912年的<小说日报>,被誉为"最初的美文".她运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及原生态的景物描写宣扬了她所推崇的泛爱主义思想,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如一缕和煦的春风,预示着新世纪新思潮的到来.本文拟从<笑>之语言、画面、意向的构成及景物描写等三个方面,从美学的角度进行一些粗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正>《聊斋志异》与《百年孤独》两部小说,虽所处时代不同,风格迥异,但却在“真实”与“幻境”的错综间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本文试图抓住两位重要人物——婴宁和丽贝卡的显著特点,尝试解读该小说独特的表现手法。一、婴宁的“笑”不同凡响笑,是表达喜悦,展现善意的表情。笑可以消解忧愁、化解敌意、掩饰尴尬等,但婴宁的笑夸张诡异又纯真可爱,迥异于常人。1.第一次见婆婆,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己》和《变色龙》作为中外两篇经典之作,"笑"字是贯通两篇小说的点睛之词。让我们来领略一下《变色龙》中的"笑"料片段:"莫非他老人家的哥哥来了?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来了?"奥楚蔑洛夫问,他整个脸上洋溢着动情的笑容……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这"笑"的蕴含实在富足,仔细挖掘"笑"的内在深意,就能让学生认识到"世态炎凉""为虎作伥""冷漠荒诞"的社会反动和腐朽,以及"变色""变态""变味"的  相似文献   

17.
以中学阶段所学的外国小说作为群文阅读的研究对象,将小说中人物的“笑”作为群文议题进行学习。围绕议题,引导学生辨识、分析、归纳、整合,发现小说中人物的“笑”蕴含的丰富情感:“笑”是作者的理想和追求,是愿望的载体;是对生活的妥协和自我麻醉;“笑”是难得的表情,不“笑”是生活常态,是苦难人生的真实写照。指导学生对此进行讨论与反思,分析形成原因及特色,实现应用与拓展。  相似文献   

18.
短篇小说《孔乙己》,全文仅2500来字,前后却出现了14个“笑”字。这14阵“笑声”,使“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笑声”引来“快活”,“快活”却带来了“可悲”。仔细品读,其“笑声的可悲”,流露于小说的字里行间。 小说第一部分写道:“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接着,小说第二部分描述了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残废的情景。究竟人们对孔乙己笑什  相似文献   

19.
一、古诗和现代散文的形象相似(一)古诗和散文人物形象的内在依据是作者的主观之"意"。文学作品习惯借形象表达思想感情。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的三要素之中的人物和环境都与形象有关。古诗和散文中也有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但是与小说形象存在着明显的审美差异。其差异的根本来自于叙事文学和审美文学的差异。小说人物形象的内在依据是人物性格"这个内在依据,对于小说人物来说,就是人物的性格。  相似文献   

20.
在《聊斋志异》这部名著中,多篇小说是以"笑"为主题的,如名篇《婴宁》《小翠》《狐谐》《冷生》等。在这些短篇小说中,作者蒲松龄并没有仅限于描写愉快的,嬉闹的,诙谐的"笑",而是在笑声中表达了自己的诸多情绪与诉求,特别表达了对于科举制度,封建官场,世俗礼教的悲愤与控诉,正所谓"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