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成为"方向"之后的赵树理依然秉承着为农民代言的创作立场,小说《三里湾》中对乡土社会自然秩序的肯定,对农村社会发展问题的探究都是作家基于民本立场的呐喊,身份地位的剧变并没有改变他的农民本色。  相似文献   

2.
如何将超验抽象的“革命”与“政治”通俗化,将政治的“内容”注入到民间的“形式”中,以完成革命意识形态对民间话语的改造与重构,是解放区文艺创作的旨归,也是诸如“赵树理方向”之被提倡的意义所在。而以民间形式为依托的解放区文艺,如果要担当起教育大众的重任,就必然要对其加以更严密的规范,在发挥民间文学道德劝诫功能的同时,还要加强政治理念的宣传。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情节叙述、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分析了赵树理小说寓庄于谐,言近旨远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4.
姜培 《考试周刊》2011,(64):22-23
赵树理的小说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从题材、风情习俗、人物形象等方面里里外外都透着“土气”。本文以《小二黑结婚》为例,淡淡赵树理小说的“土气”。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赵树理建国后小说创作的梳理,从“言“与“不言“的角度具体分析了赵树理建国后小说创作的文本,从而肯定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赵树理小说创作是和中国农村土地改革同步展开的,他以一个亲历者的心态,将深藏于山村中国农民内心的、在革命形势影响下本能生成的欲望引导出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有着鲜明晋东南山地文化特色的政治风情小说。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一位真正“为大众设想”,毕生致力于文艺的“革命化、群众化、民族化”,并在创作实践上显示了实绩的著名作家。他不仅在一九四二年延安文艺整风之后,最早地实践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而且以其创作实践,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多少年来,他在创作实践中,对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群众、文艺的内容与形式、文艺的普及与提高、文艺的继承与革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从而为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作出了光辉的范例,为革命文艺的成长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赵树理的小说,是民族化、群众化的内容和民族化、群众化的形式高度结合的产物。其特色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主题思想的确定,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的安排以及语言的运用等多种因素之中。关于赵树理小说创作在思想内容方面的特色,拟另作探讨;本文仅就其艺术结构、描写手法、语言风格方面的特色作一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在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做出了出色成绩的作家。他的小说在读者中,特别在广大农民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受到他们的热情欢迎和喜爱。由于他的影响和带动,形成了一个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文学流派,虽跨新民主主  相似文献   

9.
赵树理的小说文本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因"熟悉"而使人们喜闻乐见,因"陌生"又使人感到新鲜有趣。正是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文本本身,使赵树理成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10.
赵树理小说最本质的特点,就是通俗化和大众化。他继承民间文艺的传统,把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又被民众所能轻松而愉快接受的民间文艺和民间传统,运用到新的时代和生活的小说创作之中。赵树理的创作通俗化和接受大众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语言运用上的通俗化、口语化;结构安排上的情节完整、趣味性强;人物塑造上的注重人物言行刻画。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史中,有一个与政治意识形态缠绕在一起的“大众化文学”传统。1990年代之后,在新的社会、文化、文学语境中,文学的版图日渐缩小,包括乡村文学在内的整个文学退缩回城市,文学的农村市场却成为一片沙漠,文学与农村的“坚冰”越来越深厚。在“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化进程中,重新审视和接续“大众化文学”传统,启动文学的乡村之旅,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文学课题。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文坛上诞生了一篇颇具风格的小说《小二黑结婚》。从此,赵树理的名字很快为广大中国读者熟悉和喜爱。赵树理凭着自己独特而质朴的艺术追求,为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形象,他以自己的执着实践了他“艺术大众化”的主张,而成为“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周扬语)。然而,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具有着相当复杂的二重性,特殊的经历和特定的时代在成就着作家的同时也往往成为作家创作的局限。赵树理建国后的小说创作明晰地表现出了这种矛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专题论述赵树理小说创作语言艺术特色中的主要方面:大众化风格。文章先对赵树理的创作经历和创作环境、代表作做了一个简要概括,扼要指出形成赵树理小说创作语言大众化风格的原因,然后从四大方面论述其语言大众化风格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文章从故事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小说语言三方面与五四以来的小说和传统章回小说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上,赵树理之所以具有独特、重要的位置,就在于他成功地开创了大众化文学潮流。赵树理的大众化文学思想和创作的特征有:首先是立足农村发展和农民利益,勇于提出一些敏锐、重要的社会问题,构成他所谓的"问题小说";其次是扎根于农民中间,与他们同甘共苦,在创作中真实地表达他们的生存状态、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农村的时代变化、民情风俗;再者是真正把农民看作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塑造出多种多样的农民形象来,让农民在文学舞台上占据应有的位置;最后一点是坚持文学为农民服务的思想,把民间艺术作为文学发展的基础,创造出一种通俗的、大众的、民族的审美形式来。  相似文献   

15.
小说是与散文、诗歌和戏曲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它与诗歌散文不同的是有更为完整的情节、故事和人物形象,更具有生动性。与戏曲相比,小说以文字为表现方式,不需要舞台表演,具有阅读欣赏的便利性。小说对读者的文学修养方面的要求更为直观简单,不要多么深厚的文学修养功底。因此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更具有读者优势,比诗歌、散文和戏曲有更多的读者,能够被更多的普通的读者接受。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更多的人在读小说,不是更多的人在读诗歌和散文,也不是更多的人在看剧本和戏剧。小说不存在"曲高和寡"。因此我们说重视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写好小说,给更为普遍和大数量的读者以健康丰富的文学养料,这是文学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我国的现代文学研究中,出现了贬低茅盾小说艺术价值的现象,有的研究者对茅盾小说艺术个性的认识以及在评价问题上,发生了一些偏差.有人甚至将“茅盾现象视为小说创作中某些不良倾向的代名词,而无视他的一系列小说作品曾经有过、迄今仍然存在的审美魅力,企图将茅盾排除在中国现当代小说大师之外.因此,重新审视茅盾的创作活动,探析其小说的艺术个性,并对其作出正确、公正评价,是有必要认真研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老舍的创作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化大众化特色。老舍的创作非常注意适应人民群众的欣赏口味和欣赏习惯,注意故事的曲折生动完整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别是塑造的性格各异的中国市民社会中的人物形象;老舍一生坚持使用充满生活气息的人民大众的通俗生动的口语进行创作,使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的情愫和民族特色;致力于通俗的大众文艺创作,力图抹去大众文艺与非大众文艺的界限,使所有的文艺都成为大众的,是老舍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的另一个突出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论小说创作     
如果可能,请别写小说。小说创作是一种非社会行为,一旦动笔,小说家会时刻为小说中的人物所困扰;而且,真正写起来,小说指南一类书籍并不管用。假如非写不可,那么,小说家需考虑是以情节为主还是以人物为主。如果以情节为主,小说家即在虚构的事情中间而非在所谓的真实生活中寻找人物的时候,抓住情节不放;如果以人物为主,那么,小说家则需对适于情节的某些特征加以强调,使人物在新环境中显得真实可信,从而赋予他们生命。小说家无论重情节抑或是重人物,都还要考虑以何种形式、何种风格呈现情节和人物的问题;当然,在优秀的小说家笔下,故事和人物本身会以最适合的形式出现。小说家应对形式、人物和语言保持一种敏锐的感觉。此外,小说家可能会对道德教诲产生迷恋。尽管应当通过作品给读者以教益,但是,真诚的艺术家并不能专注于说教。  相似文献   

19.
琦君是台湾文坛“一颗闪亮的明星”,一株不老的长青树。从散文到小说到评论再到儿童文学,一路走来,她似乎总能带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也许是因为她的散文写得太好了,以至于人们对她的小说失去了应有的关注,其实,琦君不仅是著名的散文家,也是位杰出的小说家。随着电视剧《橘子红了》的热播,作为小说家的琦君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了解,所接受。讶异之余,我们不禁生出对作家的一种仰慕之情。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琦君仍旧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生命力,不断推出新作,而与她同时期的作家则多已搁笔。因此,琦君不但是读者喜爱…  相似文献   

20.
欧阳子是台湾现代派著名作家,她的小说擅长剖析人物心理活动;在作品结构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