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徐志摩的爱情诗内容上有三类:一是写给林徽音的爱情诗,二是写给陆小曼的爱情诗,三是讴歌女性美的爱情诗。徐志摩的爱情诗大多缺乏社会意义,大多是个人感情的真实抒写,但同他的理想关系密切,是其人生理想的缩影与写照。徐志摩的爱情诗在艺术上独具特色。标志着中国现代爱情诗的成熟,他为中国现代爱情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对徐志摩与林徽音的恋情不愿多谈,对两人之间的爱情诗更是讳莫如深;笔者认为徐志摩与林徽音的爱恋及其爱情诗是一个不应回避的事实,故对两人之间的爱情诗进行了发掘与剖析,并认为这些爱情诗对研究徐志摩,对正确理解徐诗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热情奔放、灵感涌动、充满浪漫和幻想,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新月派的主要成员。徐志摩的爱情诗艺术形象鲜明,意境深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腾挪自如;表现手法自由灵活,变幻无穷。徐志摩十分注重诗歌的音乐性和排列美,重视诗歌的语言形式给人带来的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审美感受。然而最能体现徐志摩风格之妙的,还在于他爱情诗中蕴藉的爱、感伤的美、飞动的灵感、飘逸的柔情及其对生命的哲思和中西融汇的诗艺。  相似文献   

4.
徐志摩的爱情诗创作与其婚恋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爱情推动徐志摩拿起了诗笔并激发他创作出为数不少的堪为人称道的爱情诗篇,而徐志摩的爱情诗篇又艺术地勾勒了他短暂一生中复杂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婚恋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叫化活该》是徐志摩创作于1923年的一首爱情诗。本文通过其与《先生!先生!》的对比,从诗歌分析中再现徐志摩1922年末到1924年末与林徽因的感情坎坷。体会徐志摩这首凄惨的爱情挽歌。  相似文献   

6.
徐志摩的爱情诗有着独特的诗学内涵,其诗情、才情、爱情的多维图式,是他独有诗思、诗情、诗性在20世纪中国爱情诗尚未成熟张扬背景下的一种魅力彰显。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茵、陆小曼的爱情纠葛,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爱情范式,即徐与张的"媒妁恋"、徐与林的"知己恋"、徐与陆的"素性恋"。三种爱情范式的变异形态虽不尽相同,但情感内质的纯洁,转换方式的健康,认知态度的严肃却是相同的,其间倾满着诸多社会、家庭以及文化的无奈阻隔和冲破阻隔的抗争与斗争,有着波澜不疲爱情灵性的诗化律动。这使他的诗作既引领时代,又确立自身诗界席位,更留下何为纯诗珍品思考空间的重要一翼。  相似文献   

7.
李白与徐志摩都是浪漫主义诗人。他们爱情诗内容具有相同点:都表达对爱的赞美和憧憬;都关注女性的现状和命运;斥责薄情无义的负心人。二者爱情诗内容也存在不同点:封建思想观念不同;情感范围的不同。研究两人爱情诗内容的对比分析具有深远意义:珍爱生命,珍惜爱情;爱情交流中精神层面的追求;体会他们写作的美感与技巧。  相似文献   

8.
以林徽因诗作中的对话现象为切入点,通过与徐志摩部分诗作的互读,揭示林徽因爱情诗波澜起伏的心理内涵及其所反映的"诚"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的爱情诗中体现出一种积极入世的绅士精神,而老庄思想中的超脱又给了其诗歌飘逸灵动的姿态,二者在某种程度上的契合成就了其诗歌的永恒之美。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化的渗透使得徐志摩的爱情诗在中世纪骑士精神的熏陶下,流溢出骑士的冒险精神和浪漫情怀;西方绅士文化在他的诗中表现为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趋向于选择高贵典雅的意象。  相似文献   

11.
诗人徐志摩在他的《爱眉小札》中说:“恋爱是生命的中心与精华;恋爱的成功是生命的成功,恋爱的失败是生命的失败。”诗歌中那些最动人的篇章无疑是爱情。有意思的是,爱情诗中最动人的言说往往并不是那些甜言蜜语,而常常是一些痴语怨言。  相似文献   

12.
<正>【专题任务】以“情感逻辑”为教学视点,解析诗人的心路历程,从而透视诗人的思想,探寻诗人出离精神困境的路径。【中心问题】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是如何走出精神困境的?【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双梦”破灭师:徐志摩在康桥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令我想起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爱情诗《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主将,身处军阀混战、内战蜂起的黑暗时代。受五四"个人文学"思潮的影响,他的诗歌表现出明显的个人性与公共性:既有充满私人性的情爱记忆和情感体验,也有公共性倾向的政治诉求和人道主义关怀。此外,他的一些诗歌个人性与公共性兼容并生,爱情诗中隐含着诗人的政治理想和人生信仰,书写充满贫苦、残毁的现实社会的诗作中又熔铸着诗人的个人情绪和个人性感受。  相似文献   

14.
李商隐的爱情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一是比兴、寄托和象征的融合;其二是朦胧的诗境和凄艳的色调。其三是非凡的想象力与开拓力,这种艺术特色主要在李商隐描写"绮梦"的爱情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然,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风格是多方面的。本文就李商隐爱情诗题材取向与艺术表现谈谈本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是新月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他在生前自编了三部诗集:《志摩的诗》(1925年)、《翡冷翠的一夜》(1927年)、《猛虎集》(1931年)。在他不幸罹难之后,别人又为他编了第四本诗集《云游》(1932年)。诗人以其短促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大约120多首诗作。他的作品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尤其是他那些诉说恋情与悲欢的诗篇,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甚至有一段时间,徐志摩也成了有争议的诗人,他的爱情诗被视为禁品,一提就是  相似文献   

16.
本文较细致深入地剖析《雪花的快乐》、《山中》两诗,从微观方面探讨徐志摩爱情诗的美学特征:以丰富的想象、精巧的构思创造清新秀逸的意境;细腻委婉地抒发真挚热烈的感情;善于描绘动态美;理想化的色彩;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版新教材第一模块所选的先秦文学中的爱情诗为契机,引导学生对《诗经》中的爱情诗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阅读搜集资料,发现《诗经》中的爱情诗的共性,分析探讨"《诗经》爱情诗性格"呈现"外向型"特征的原因,以此让学生在活动中寻找一条认识世界、扩大视野、丰富知识、修养品性、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自我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济慈和徐志摩是英国和中国诗坛上不同时代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厚死薄生"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徐志摩对死亡的吟咏,有着济慈生死观的深刻烙印。本文旨在以徐志摩诗文中的死亡意识为切入点,探讨济慈对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影响,并从徐志摩的诗歌和言论中挖掘出能证明这种关系的例证。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是海内外学者均关注的著名作家和翻译家。"英语世界的徐志摩"指以英语为载体发表的、以徐志摩其人其作为研究对象的论著。近三十年"英语世界的徐志摩"译介与研究较前有着新动向,具体表现为徐志摩作品被译介程度的增强与影响研究的发展;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展;研究方法及思路趋于多元化。此外本文也指出了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在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诗歌体式的多样化、诗歌结构的规范化和诗歌技巧的纯粹化等方面所作的创造性努力,是其他中国诗人所不能替代的。徐志摩的诗是中国新诗由粗劣的语言到艺术的语言的转折性标志。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在当时就具有形式美建构上的现代性意义。徐志摩对新诗发展理论的探索、对新格律诗创作的尝试以及对新诗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徐志摩的诗创作是对"五四"新诗和新文学传统的一种发展,并使之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