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就是人学。人物塑造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鲁迅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人物形象。鲁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中最有特征的东西,他刻画人物力求写“形”传“神”,“神情毕肖”。古人有“作画形易而神难”之说,“神似”是比“形似”更高的艺术追求。鲁迅曾深有体会地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相似文献   

2.
文学就是人学。人物塑造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鲁迅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人物形象。鲁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中最有特  相似文献   

3.
<正>鲁迅先生的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肖像描写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揭示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揭露社会本质等。本文以闰土、孔乙己和祥林嫂为例,来谈谈鲁迅小说中肖像描写揭露社会本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肖像描写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揭示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揭露社会本质等。本文以闰土、孔乙己和祥林嫂为例,来谈谈鲁迅小说中肖像描写揭露社会本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汉雄 《语文天地》2011,(15):52-54
小说中的人物肖像(外貌)是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因此肖像描写是凸显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法。鲁迅小说人物肖像描写是典范,表现在如下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6.
小说中的人物肖像(外貌)是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因此肖像描写是凸显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法。鲁迅小说人物肖像描写是典范,表现在如下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的景物描写主要采用的是白描写法。以描写明月和白雪等景物为主,其目的是为了抒情,为了写人;其作用是为了突出主题,深化人物性格;其特色是以少胜多,蓄意无尽。  相似文献   

8.
肖像描写是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运用得好,就能创造出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典型形象,使其永远活在读者心中.鲁迅先生正是借助其独具特色的肖像描写,才为我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光彩夺目的艺术典型: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这些人物形象,已成为广大读者有口皆碑的不朽艺术典型,但鲁讯小说,在肖像描写上究竟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独到之处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略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小说的优势,我们以很大程度上在于对人物的精细描绘上。而在人物的描写上,人物的心理描写一向被人们所称道,对人物肖像描写的特色却少有人论及。其实,她的小说中的人物肖像描写颇有许多精妙传神之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引起我们兴趣的便是她对人物衣着的色彩、质地和款式的精细描写,这种描写可以说是相当的细腻而丰富的。看下面的例子:(霓喜)站起来脱了大袄,里面只穿一件粉荷色万字绉紧身棉袄,又从墙上取下一条楼空衬白挖云青缎旧围裙系上了。(《连环套》)(石翠芝)穿了件翠蓝分布袍子,袍叉里微微露出里面的杏黄银…  相似文献   

10.
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形——容貌、体态、神情、服饰的描写。古今中外的文学巨匠对此都十分重视。世界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指出:“我们应当抓住事物与人的灵魂、思想和外貌。”我国现代语言大师老舍也说:“人物的职业阶级等之外,相貌自然是要描写的。”  相似文献   

11.
欣赏肖像描写的艺术效果薛川东肖像描写。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肖像描写,又叫“外貌描写”。作品中对人物身材、容貌、神态以至服饰特征的描写,都属于肖像描写。俄国文学家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那么,怎样抓住这把“钥匙”呢?第一,阅读肖像...  相似文献   

12.
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音容笑貌、服饰姿态等方面的描写。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个性特征、喜怒哀乐等,常常从肖像中表露出来。因此,古今中外塑造人物,常常借助于肖像描写。我国古典小说中的肖像描写既有一般肖像描写的共性,更有着强调会神、写意和讲究褒贬的特点,展现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3.
讽刺在鲁迅美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他运用的最广泛也最纯熟的艺术。讽刺的对象往往是否定性的形象和事物,但它绝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需要一定的技巧。那么,鲁迅认为讽刺艺术的真谛是什么呢?他认为,讽刺小说贵在旨微而语婉,假如过甚其辞,就失去了文艺上的价值。这些言论说明了讽刺小说在内容上的真实性外,在艺术上尤以“语婉”两字为要旨,即讽刺的含蓄性。这一点在鲁迅的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鲁迅小说讽刺艺术中几个突出方面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展示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的成熟和完美,体现其“于平淡中见深刻”的讽刺个性特点,从而确证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在中国小说讽刺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鲁迅小说的对比艺术孕育于时代的矛盾、个人的经历,是他独特思维方式的外化。它突出表现在主题的提炼、人物的塑造、作品的结构等方面。对比形成鲁迅小说凝炼含蓄、悲喜交融的风格及其作品的系统性与互补性。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小说创作中大量使用了反讽手法,目的是要揭出国民的病苦,震惊国人的灵魂。鲁迅的反讽艺术包括反讽结构的运用,两种相反的语调形成反讽,以传神的细节对比进行反讽,在精练的环境描写中来反讽等。  相似文献   

17.
在鲁迅小说的表现手法中,结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鲁迅小说的结构特点表现为主题为先、封闭性和重复性三方面;结构技巧包括淡化情节、合理安排人物和注重典型细节;结构艺术的渊源则来自古典小说的熏陶和西方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古典小说往往比较重视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比较注重对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的刻画,而较少去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而鲁迅先生在进行小说创作时,除了继续使用传统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也更多地去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揭示人物当前的一种精神状态,从而使人物形象变得透彻深刻;同时使人物由过去的单一的平面式结构变为复调式的立体式结构,从而使人物形象变得鲜活、生动。  相似文献   

19.
古典小说往往比较重视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比较注重对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的刻画,而较少去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而鲁迅先生在进行小说创作时.除了继续使用传统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也更多地去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揭示人物当前的一种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绘画技法中,画眼睛是至关重要的。《世说新语·巧艺》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六朝人口语,犹言这,这个。即指眼睛也。中国文学崇尚“逼真”、“传神”,也十分重视眼睛神奇的传神作用。鲁迅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审美观念:“画人”注重“点睛”。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古人云:“眼为心苗,目传心声。”鲁迅不愧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