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扬州评话是一种说和听的艺术,说书的人在说书的时候有着一定的音乐节奏感,在扬州评话中水浒故事是说书和戏曲中十分重要的取材内容,王派水浒是扬州评话十分重要的代表。通过对王派水浒中《武松》中的王婆谋奸片段中的"十分光"实施片段和《水浒传》《金瓶梅》中的"十分光"实施片段的对比,体现出扬州评话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者们一再揭示杭州与水浒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杭州是孕育水浒传最重要的地方。在当前众多研究中,对杭州本土的水浒故事的发展演绎研究整理十分不足。早期的水浒,在杭州是以评话的形式流传的。现今从可见的《杭州评话·宋江》中可以看到评话对今本《水浒传》的影响。评话本《宋江》和今本《水浒传》里的故事有同也有不同,显示了《水浒传》和水浒评话之间的密切关系。但是,杭州评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3.
邹启胜 《文教资料》2014,(24):12-13
武松是《水浒传》中的关键人物之一,作者施耐庵用了较大篇幅描写这个人物形象。但是,《金瓶梅》中不再是以武松为主角,也无意表现其英雄本色,并且在情节安排上也有意淡化武松在读者心中的高大光辉形象。从《水浒传》到《金瓶梅》,同一个武松形象,有着十分显著的不同,特别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有了比较大的改变。《水浒传》中武松是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好汉,而到了《金瓶梅》里的武松倒更像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亡命徒,而非一个单纯理想化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经过五千年的沉淀,形成了众多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更是将这些民风习俗融入了以扬州评话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形式中。评话盛于扬州,与社会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大运河开通后,本就富庶的扬州成为运河的交通枢纽,其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各行各业的繁荣促使娱乐业迅速发展,扬州评话日益兴盛。《水浒》是扬州评话中最具声誉和特色的传统书目之一。它取材于古典小说名著《水浒传》,全书共六个部分,各部分可依序衔接,亦可独立讲述。  相似文献   

5.
潘金莲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典型形象之一。但真要解读她,却发现《水浒传》里的潘金莲,《金瓶梅》里的潘金莲,民俗里的潘金莲,戏曲里的潘金莲,并不是一个潘金莲。《水浒传》中的潘金莲是一个为自己活着,被他人利用,以嫁人与偷情为其生命全部的悲惨女人;一个附衬武松主传,没被充分展开,留下若干思考,尚可二度创造的文学形象。因此,《水浒传》的潘金莲,只是勾奸夫害本夫一类丑恶社会现象的代表,还算不上不朽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写武松十字坡黑店脱身,是英雄迎击江湖险恶的叙事。武松幸免暗算的智慧来自江湖知识、行走江湖的警觉,必要的身体条件,也有店主妇的轻敌大意。武松与孙二娘由"对立"到"和谐"的角色关系转变,有赖于彼此认同的江湖伦理原则,转换动因是好汉们惺惺相惜的江湖情谊。明代传奇的孙二娘形象延续了小说描绘。扬州评话孙二娘形象突出了江湖气、自尊心、好胜心,更适合江湖生存。酒店招牌等环境刻画突出了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和《水浒传》中虽然都塑造了武松这一形象,但二者具有很大差异。武松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致力于刻画他高大光辉的英雄。但在《金瓶梅》中武松不再是主角,作者无意凸显其好汉形象,在情节安排上亦对其英雄事迹做了大量删减。《金瓶梅》对《水浒传》中武松形象的重写,是立于创作主旨和时代精神的不同,顺应了小说表达主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张延 《邯郸师专学报》2002,12(1):29-31,46
以对武松的描写为例,对《水浒传》在人物描写上存在的前后描写的脱节现象做了论述,并探讨这种缺陷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武松是英雄吗?当你读了《景阳冈》一文后,你对此产生过怀疑吗?《景阳冈》一文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武松更是书中突出塑造的一个英雄形象,景阳冈打虎则是他在故事中的亮相之举。谈到英雄,我们往往与英勇无畏、本领超强、力大无穷等字眼联系起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中的武松形象,虽然和《水浒传》中的武松有血脉贯通的一面,但并非完全照搬。由于两书创作主旨不同,两个形象在书中的地位、作用自然也不同。《金瓶梅》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对武松形象进行了再创造,深化和扩展了人物性格,使人物更具社会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金瓶梅词话》是以《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一段故事为基础扩展而成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情节大相径庭,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改换了。在《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故事出在阳谷县:而《金瓶梅词话》则将人物故事统统移至清河县。同时,书中写到的地理方位也纷乱错杂,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12.
武松演讲     
随着电视连续剧《新水浒传》在各大卫视的热播,《水浒传》中那些忠义双全的好汉们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武松这位在《水浒传》中出镜率颇高的大英雄,他在景阳冈上打虎的英雄事迹也再次为人们津津乐道。然而,不知有人想过没有,如果武松生活在一个一切向钱看、处处充满商业气息的社会,那他因打虎成名之后,会有怎样的遭遇?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中的武松形象,虽然和《水浒传》中的武松有血脉贯通的一面,但并非完全照搬,由于两书创作主旨不同,两个形象在书中的地位,作用自然也不同,《金瓶梅》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对武松形象进行了再创造,深化和扩展了人物性格,使人物更具社会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国历史发展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在故事发展情节方面还是在人物描写刻画方面都十分深刻且形象。《水浒传》通过演绎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发展的整个过程来对起义英雄人物形象和性格进行塑造。比较典型的人物有林冲、武松、宋江等英雄人物,而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对这些英雄人物的刻画可谓是淋漓尽致,就《水浒传》中的武松人物形象展开研究,以便更好地探讨《水浒传》整体的人物描写方法和塑造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的兵器描写不仅种类多,而且与人物的关系最为密切。着重分析了禅杖和哨棒对突出鲁智深、武松人物性格的作用。充分肯定了《水浒传》兵器描写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的兵器描写不仅种类多,而且与人物的关系最为密切。着重分析了禅杖和哨棒对突出鲁智深、武松人物性格的作用。充分肯定了《水浒传》兵器描写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7.
“在《水浒传》中,武松因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而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武松也被冠以“英雄”的美名,但是,在我们“唱反调协会”里, 马小乐却以她独到的眼光,发现了武松“非英雄”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我在教学《景阳冈》武松打死老虎下冈这一段内容时,因文中没有交待武松从什么方向下冈,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的兴趣,我有意在这里设疑:武松从哪个方向下冈?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议论开了。有的说:“武松应回头下冈,因为武松打死老虎已浑身无力了,他怕向前走再有老虎出来。”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水浒戏曲的传播主要是以宋江、武松、鲁智深、李逵为主角的剧目。"五四"运动以后,欧阳予倩改编的京剧《武松与潘金莲》,洪深改编剧的评剧《阎婆惜》,都体现了妇女解放思潮。抗战时期至建国初期水浒戏曲的改造,以《逼上梁山》和《三打祝家庄》为代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水浒戏曲出现新变,魏明伦的荒诞川剧《潘金莲》产生了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20.
《洪吉童传》简析及与《水浒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吉童传》是朝鲜最早的国文小说,主要是反对嫡庶差别,反对贪官污吏,并有推翻封建王朝的思想。《洪吉童传》的创作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受《水浒传》的影响很大。两部作品都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但由于两部作品产生于不同的国度,因而有许多不同点,主要是结构、写作方法、人物形象塑造及思想内容上的差异。作者许筠在《水浒传》的影响下创作了《洪吉童传》,但同时也自有创新之处。但从文学艺术成就上说,它与《水浒传》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