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浪潮席卷下,学校传统德育中的公民教育较为匮乏的缺陷日益突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全国各大高校普遍开设的语文课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公民教育的内容,从文学与历史、文学与写作、文学与生态等几个角度切入,切实提高大学生自主平等、积极参与的公民意识,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通过公民教育目标整合道德教育、公民教育、文学教育,这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对大学德育提出的新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
公民教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对公民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存在"转型说"、"独立说"和"结合说"三种观点。公民教育应该从传统德育中脱离出来,获得独立发展的空间,而德育成为"纯粹培养人们道德品质的教育"。这使得公民教育与德育在形态上彼此独立,在价值功能上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实施公民教育是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公民教育提出了内在需求。从国家德育政策视角审视我国中小学德育,可以帮助我们前瞻公民教育发展走向,在政策层面引领中小学德育实践的深入展开。我国在德育政策下进行的公民教育还存在一些暖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公民教育的本土化问题、民族精神的教育问题、政策推动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公民德育具有自身独特的教育内容,包括对公民责任、民主意识、参与热情及个人尊严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公民德育应当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其政策设计应当更多体现公民教育的道德立场,而不是一般道德教育的立场。道德教育既不能代替公民教育,同样也不能代替公民德育。严格地讲,公民德育是由公民教育所演生出的教育问题,而不是由一般德育演生出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5.
德育与公民教育关系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存在德育对公民教育的僭越,甚至取代的现象,存在对二者认识边界不清与实践上的混淆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辨析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关系,以理清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实质.有利于澄清认识和推进实践。德育与公民教育不仅具有各自内在的规定性,而且在性质、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目的与内容等方面也存在根本的分歧,但二者在理论与实践中依然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6.
德育理念的更新——公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呼唤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公民教育是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的重要途径.与传统德育相比.公民教育在德育目标上,实现了个人与社会需求的统一;在德育内容上,涵盖了以往德育内容又弥补不足;在德育方法上,体现了生活与主体性的德育观.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公民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凸显.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意识是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内驱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公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社会的主题词汇,尊重公民、培养公民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理念,"公民性"正是这一理念在道德教育中的体现,并且与当代德育改革提倡的"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方向相符,因而日益成为当代德育发展的一种趋向。  相似文献   

8.
公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社会的主题词汇,尊重公民、培养公民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理念,"公民性"正是这一理念在道德教育中的体现,并且与当代德育改革提倡的"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方向相符,因而日益成为当代德育发展的一种趋向.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实施公民教育是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公民教育提出了内在需求。从国家德育政策视角审视我国中小学德育,可以帮助我们前瞻公民教育发展走向,在政策层面引领中小德育实践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0.
《宁夏教育》2010,(3):79-79
其一,以公民教育为载体的德育紧密关注现实生活。与传统德育的滞后性相比,公民教育活动更加关注学生身边和生活中的德育。普通的农村中学虽然没有先进的德育手段,也没有辉煌的学校历史,但学生有自己生活的社区,在社区中存在着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各种公共问题。公民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把德育从书本拉回学生的生活中来,让学生感受到德育其实是真实可感的。  相似文献   

11.
公民教育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我国传统德育在转型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议题。公民教育思想在当前的课程实践以及新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都有一定的体现,但公民教育的完整概念和明确表述还没有真正进入德育政策设计的范围中。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尝试都给德育政策的设计带来了挑战,德育政策必须面对公民教育思想的冲击,在政策设计中积极建构公民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2.
学校公民意识教育意义深远,然而,目前我国学校公民意识教育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要提高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公民意识教育与传统德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公民教育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中职校面临着德育目标理想化、地位弱化、内容僵化、方法简单化、评价机制单一化等问题,适应现代公民社会的要求,利用现有的德育体系,通过更新德育理念、强化德育地位、丰富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完善评估机制渗透公民教育,推动德育创新,是一条可行的深化中职校德育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高校德育效果,公民教育的基础地位需要强化。原因在于:第一,从教学目的看,将要全面进入社会生活的大学生首先要成为合格的公民,这是高校德育必须达到的底限目标;第二,“自下而上”的对话式教学理念是公民教育的长处,它可以化解学生对传统说教方式的抵触情绪;第三,公民教育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强调适应大学生的心智状态,以智育手段提高德育效果有助于大学生有效养成健康的公民心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学术年会于2007年10月12—14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4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100多位学者围绕“和谐社会与中国公民教育”这一主题,以主题报告、分组专题研讨和大会自由发言等形式,对中西方公民教育的选择与探索、公民社会与公民教育、和谐社会与道德教育的当代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6.
公民教育——传统德育的历史性转型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公民具有与私民、臣民相对应 ,与国民、人民相区别的内涵 ,公民教育不是传统德育名词的简单更换 ,而是标志着我国传统德育历史性转型的一种崭新的教育目标体系。确认公民教育 ,在认识上需走出三个误区 :把公民教育简单地与资本主义性质联系起来 ;把公民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对立起来 ;把公民教育狭义地等同于公德教育。同时 ,公民教育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以公民的独立人格为前提 ;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为基础 ;以合法性为底线。因此 ,在本质上 ,公民教育必然是主体性教育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为其基本的教育取向 ,而且是区别于“圣人教育”的“平民教育”  相似文献   

17.
调整、充实与网络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德育内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德育内容面临困境,需要调整、丰富与充实,以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德育是基于传统德育而提出,是德育适应网络发展并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的必然选择。网络文化背景下,德育需要突出价值观教育,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国际化教育和以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教育为重点的现代公民教育以及信息素质教育和网络行为规范与法制教育等内容,旨在培养具有较强道德判断力与选择力、符合社会发展与道德要求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8.
庄兵 《学子》2013,(4):18
班级生命德育就是指班级里每个学生平等参与班级公共事务、解决人际冲突、实现班级自治的活动教育。加强中学生生命德育,作为思想品德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需要构建整体性生命德育体系,调动学生的公民意识。构建班级生命德育的原则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为目标,以引导学生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为基础,以合法性为底线,树立现代公民意识。基于公民意识教育的班级生命德育建构具体来说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经历道德滑坡危机后德育重新受到国外高校的高度重视。其德育目标多与公民教育目标相近,且着眼于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德育内容与方法注重以生为本、寓教于"隐",其中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和严肃校纪促进良好道德养成等做法颇具特色。借鉴国外经验,我国高校德育应重视德育目标的层次性与适切性。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公民法治教育与德育的重任。为更有效地提高高校法治教育与德育的实效性,必须正视两者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深刻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统一性。相同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的互补性、表现形式与实现途径的多样性是高校法治教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主要表现形态,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致力于大学生法治意识与道德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