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幕!内幕!惊天大内幕!大家应该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兔子因为瞧不起乌龟,认为乌龟怎么也不可能跑过他,所以在比赛路上睡了一觉。  相似文献   

2.
1816年7月2日,布朗海岬。南大西洋之上海风强劲。一群海鸥正围着一艘五十米长的三桅帆船"梅杜萨"号乘风飞翔,等待着船上抛下残羹剩饭。船长肖马雷正一脸谄笑地陪着法国新委任的塞内加尔总督在甲板上闲逛,三天前船上的面包炉因为起火而被毁,几天没吃上新鲜出炉的面包让这位总督大人的心情不是很好。肖马雷不得不陪着小心,想尽办法哄总督大人开心。  相似文献   

3.
4.
在我看来,《罪与罚》凝聚了19世纪后期深刻的思想矛盾与精神痛苦。这个时代的俄罗斯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阶段。在社会层面,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而在精神层面,传统的东正教信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来自欧洲的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共产主义、无神论等新思想,在俄罗斯思想与文学界掀起了滔天巨浪,涤荡着人们的心灵世界。在那个年代,究竟是该信仰上帝,还是该信奉无神论?是该保持  相似文献   

5.
李勇 《现代语文》2004,(7):15-15
内容梗概《精神分析引论》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过失心理学。作者首先提出了潜意识原理和抑制的学说,接着用潜意识原理和抑制理论分析了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过失或失误现象。这些现象包括口误、笔误、读误、耳误、突然遗忘、误放误取以及失落等现象。作者从这些现象出发,进一步探讨了其心理根源,从中发掘了潜意识的存在,并表明了抑制功能的存在。在潜意识和抑制的基础上,指出这些过失是有意义的心理现象,是两种不同意向相互作用和相互牵制的结果,过失就是两种相互冲突的意向的一种调解。第二部分主要集中于对梦的解析。弗洛伊德指出,梦…  相似文献   

6.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颠峰之作,其中的对话超越了简单行文方式的含义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形态和内涵,细考起来,饶有意义。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是《罪与罚》中的对话核心,  相似文献   

7.
人类按其生存状态可划分为三类 ,即“庸人”、“思想者”和“行动者”。‘思想者’和‘庸人’共同构成了《罪与罚》的人物世界 ,却没有“行动者”的身影。“庸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不是指身份 ,而是强调其精神的萎缩。“思想者”也不是指身份 ,而是强调其精神上的崇高意味  相似文献   

8.
《罪与罚》中,几乎每一个看似纷繁的章节都非常重要,小说中的“对话”是最大的特色。尤其以第一章的心灵对话最为典型。这里选自第一章第四节,即从“母亲的信让他痛苦到极点”到“他突然打了个哆嗦……两眼一阵发黑。”这个片段总的来说是写小说主人公拉斯克里尼科夫阅读了他母亲的来信之后的心理状态,是一系列的心灵对话。  相似文献   

9.
陀思妥耶夫斯基属于俄国十九世纪下半期俄罗斯文学的最复杂的现象之列。他的创作及其思想发展充满深刻的矛盾。他步入文坛的初期,受俄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先进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受别林斯基的影响。因参加社会主义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活动而被判处服苦役。从此,陀思妥耶夫斯基脱离俄国先进的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10.
狂欢理论是巴赫金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以此为理论基点,从狂欢化时间、狂欢化空间以及加冕脱冕三个角度来探讨《罪与罚》中所表现的狂欢化特征,并体验其中的狂欢式世界感受。  相似文献   

11.
狂欢理论是巴赫金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以此为理论基点,从狂欢化时间、狂欢化空间以及加冕脱冕三个角度来探讨《罪与罚》中所表现的狂欢化特征,并体验其中的狂欢式世界感受。  相似文献   

12.
精 神 分 析 对 现 代 文 化 的 影 响 是 巨 大 的 。 本 文 以 电 影《冒 险 王》为 例 , 从三 个 方 面 分 析 了 弗 洛 伊 德 的 文 艺 理 论 观 。 首 先 电 影 的 框 架 结 构 反 映 了 弗 氏 文 艺观 的 核 心 : 艺 术 家 是 白 日 梦 幻 者 , 他 的 作 品 就 是 白 日 梦 , 其 创 作 冲 动 来 源 于 现 实中 受 抑 的 欲 望 。 其 次 电 影 双 层 叙 述 中 主 人 公 之 间 的 冲 突 正 是 作 家 自 身 精 神 的 几股 冲 突 的 折 射 , 这 正 符 合 了 弗 氏 所 谓 的 艺 术 创 作 是 艺 术 家 内 心 冲 突 的 自 我 表 现 的观 点 。 最 后 从 电 影 的 主 题 、意 象 等 的 分 析 来 阐 释 弗 氏 的 又 一 文 艺 观 即 文 学 是 潜 意识 的 象 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的情节与人物的心理入手,对拉斯科利尼科夫的罪与罚和索尼娅的生活、工作良知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做一个粗浅分析,并探讨小说《罪与罚》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罪与罚》中的梦境描写共有六处,在人物、情节和结构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物塑造上,揭示了人物的潜意识心理,丰富人物形象。陀氏的梦境构筑技巧与弗洛伊德的梦境运作理论极为相似,小说中异想天开的非理性梦境背后往往隐藏着人物的理性思想。在情节上,这些梦境描写具有复调性。梦境成为人物自我意识间对话的场所,人物思想的载体,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结构上,梦境成为建构小说双层结构的关键节点。小说在表层结构上呈现出信仰——叛逃——回归的圆形路径,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童年之梦和"末日之梦"成为这个圆形路径建构的首尾相接之处。在深层结构上则显现为具有未完成性的二元对立结构,陀氏将拉斯柯尔尼科夫思想的未完成性隐藏在小说最后的"末日之梦"中。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派打破了理性主义的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心理研究的新领域。然而由于其学说过分推崇性本能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被巴赫金认为只是主观化了的生物学,而巴氏本人所信仰的是客观的社会因素。基于此,他拒绝接受弗洛伊德的相关学说,他将陀思妥耶夫斯基能够实现复调理想全部归功于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彻底忽视了文本的内在艺术作用。试以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结合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以《罪与罚》为细读文本,分析其中出现但经常被人忽视的大量梦境,揭示它们的存在价值,并以此重新体会小说的作品魅力。  相似文献   

16.
《狂人日记》无论从作者的创作态度上还是从文本的具体内容上都完美地呈现出了鲁迅创作与精神分析之间的关系以及鲁迅先生对弗氏学说的基本态度。完成由"性"到"吃"的转换,是从现代病理角度理解"狂人"之"狂"及其所发现的"吃人"这一象征意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罪与罚>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长廊中心理小说的典范.在<罪与罚>里,作者通过叙述人物的对话和内心独白,展示其变态心理、无意识和梦境,塑造了人物形象,发掘人物内心深处的隐秘,并且从社会和历史层面探讨了作品中人物复杂心理形成的原因,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爱德华大夫》精神分析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德华大夫>堪称巧妙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典范之作.影片中的J.B、彼得森和艾力克三个主要人物分别对应了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对于梦境的设置方式,即凝缩、移置、具象化、二度装饰等,亦是该片的出色之处,所依据的正是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由是,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透视希区柯克的影视作品,就开启了一个不错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在《雷雨》中 ,仇父恋母的俄狄浦斯情结贯穿全剧 ,而且主人公有着俄狄浦斯式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