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经其丰富的内容和杰出的艺术成就,对中国的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精选了其中的《氓》、《君子于役》、《伐檀》、《硕鼠》、《蒹葭》和《七月》六首民歌。  相似文献   

2.
3.
《氓》是我国春秋时代卫国的民歌。是一篇以“赋”的笔法写的抒情诗。诗中通过对一个受人欺骗而终被遗弃的弱女子的满腔悲愤的描写,揭示了纯情女子的衷情和负心男人的丑恶灵魂。《氓》中写女主人公的情感是异常激动和真切的。恰如悬瀑倾泻,声宏而情烈。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场景是:一边是积恨至深的女子,怒目相视,理正词严呵斥欺骗者;另一边则是  相似文献   

4.
《诗经·氓》是历代传诵的经典诗作,多年来一直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可谓独具特色:有感情的对比,如婚前的快乐与婚后的痛苦;有人物形象的横向对比,如男主人公的背情弃义与女主人公的用情专一;亦有人物形象的纵向对比,如男主人公婚前的忠厚与婚后的无情,女主人公年轻时的貌美与年老后的色衰,女主人公恋爱时的纯朴热情与婚变后的清醒决绝等。  相似文献   

5.
王俊燕 《考试周刊》2012,(48):32-33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赋比兴手法;积累重点的文言知识。2.过程与方法诵读中感受情感的变化,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把握主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讨悲剧原因,思考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氓》是一首弃妇诗,它通过女子自诉自己恋爱、婚变、决绝的情感经历,把一个单纯善良、勤劳能干和大胆追求自由平等爱情,并富有反抗精神的弃妇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而文本中氓虽是"配角"人物,也没有被刻意塑造,但同样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历代文人墨客不乏对其评头论足。下面笔者试谈一下氓形象的塑造艺术。  相似文献   

7.
请先看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相似文献   

8.
<正> 《氓》是《诗经·国风》的名篇,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都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长期被作为教材列入高等学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之中。但由于时代久远,注家繁多,不少概念古今学者说法不一,给教学上增加了一定难度。对《氓》诗的众多解释,究竟谁是谁非,何去何从,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用马  相似文献   

9.
文章就<诗经·氓>一诗中相关的几个带有争议的问题加以探讨,认为:"复关"意即"返回城门";"及尔偕老"这句话的表白者应该是女主人公;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表现的是女主人公在被弃而遭遇精神痛苦的背景下,对自己少小时期无忧无虑生活的回忆,从而有力地传达出女主人公特殊情境中内心的怨怼和孤苦无助;从人性角度讲,这首诗旨在揭示人的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心理以及由此给对方带来的巨大的精神痛苦.  相似文献   

10.
《氓》是《诗经》的名篇,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都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长期被作为教材列入高等学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之中.但由于时代久远,注家繁多,不少概念古今学者说法不一,给教学上增加了一定难度.对《氓》诗的众多解释,究竟谁是谁非,何去河从,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和方法论去对待问题.尽管“诗无达估”,允许有不同解释。然而在不同的解释之间,却存在着理解深浅,价值高低,哪个更符合原意的问题.基于以上原则,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就《诗经。氓》的一些争议问题,谈些不同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民歌中有很多是把妇女作为歌咏对象的,从《诗经》的《氓》到汉乐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等不朽之作,不仅反映中国古代妇女的生活、思想和情感,而且融进了创作者的愿望、理想和追求。这些妇女形象的基本性格特征可以归纳为勤、柔、刚、勇四个方面,集中地表现了中国女性的道德标准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2.
周代是我国礼制的开始,在婚俗观方面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点,本文就从《氓》这一首叙事诗来了解周代先民的婚俗观。分析在这样特定的婚俗观下人物的命运走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的最早国家之一,享有“诗国”的光荣称号。《诗经》是这个诗的国度里的第一部诗歌选集。 《诗经》艺术地再现了我国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的各方面的社会生活,创造了“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的艺术美。它出色地反映了人对自然、人对生产斗争、人对社会生活以及人对人本身的审美关系,我们从这些审美关系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的丰富的审美活动和卓越的美的创造能力,可以看出我们祖先审美观念的形成、审美能力的发展和审美意识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诗经民歌和乐府民歌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两朵奇葩 ,作为诗歌鼻祖的“诗三百”,在形式、内容、思想、艺术技巧等方面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特别是其后的两汉乐府叙事性民歌 ,不仅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并且对其叙事艺术技巧加以继承和发展 ,在矛盾冲突、结构布局、人物刻画、语言艺术等方面表现出了一些类似后世戏剧艺术手法的特色 ,汉乐府中这些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也可以说是后世戏剧艺术表现手法的滥殇。  相似文献   

15.
《诗经·卫风·氓》(下文简称为《氓》)作为文学作品先后人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两套教科书—现行教材(必修)第三册和新课标教材必修二之中,可见其有着很高的文学教育价值。但美中不足的是,教科书的辅读系统(单元提示和课后练习)对这首诗歌仅作一般性的阅读要求,  相似文献   

16.
诗经民歌和乐府民歌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两朵奇葩,作为诗歌鼻祖的"诗三百",在形式、内容、思想、艺术技巧等方面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其后的两汉乐府叙事性民歌,不仅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并且对其叙事艺术技巧加以继承和发展,在矛盾冲突、结构布局、人物刻画、语言艺术等方面表现出了一些类似后世戏剧艺术手法的特色,汉乐府中这些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可以说是后世戏剧艺术表现手法的滥殇.  相似文献   

17.
一、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布” ,现行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社 2 0 0 0年 12月第 2版 ,以下称“教材”)注为“布” ,将“抱布贸丝”译为”拿布来换丝” ,误甚。《诗经·卫风·氓》产生于春秋前期 ,当时卫国的商品货币关系已相当发展 ,已经出现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交易媒介———货币 ,“布”即是与金、玉、龟、贝、钱等并行通用的一种布制货币。东汉郑玄注《周礼·地官·载师》“里布”云 :“布 ,参 (叁 )印书 ,广二寸 ,长二尺 ,以为币 ,贸易物云。‘抱布贸丝’ ,抱此布也。”由此不难看出 ,当时“布”作为一种货币存在形式 ,具有一定的规格。…  相似文献   

18.
《诗经·氓》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妇女问题的名篇,全诗塑造了一个温柔、清醒和刚烈的古代妇女形象。它和稍晚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叙事诗在创作技巧上有着明显不同,无论是叙述方式,情节设置还是描写手法等,都与流行于20世纪20至70年代的西方现代派有着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19.
《诗经·氓》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妇女问题的名篇,全诗塑造了一个温柔、清醒和刚烈的古代妇女形象。它和稍晚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叙事诗在创作技巧上有着明显不同,无论是叙述方式,情节设置还是描写手法等,都与流行于20世纪20至70年代的西方现代派有着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20.
【教学片断一】 师:现在请大家读一遍,细心读完后,请为本诗重改一个标题,说明改的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