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作者多次到科尔沁右翼中旗进行田野调查而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科尔沁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的文化渊源等进行研究,以揭示叙事民歌《嘎达梅林》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其传承与保护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曲家辛沪光创作的《嘎达梅林交响诗》,成功地表现了蒙古族英雄人物嘎达梅林反抗统治阶级残酷压迫的斗争事件,表现了他于1929年—1931年在哲里木盟和昭乌达盟率众起义所坚持的武装斗争。辛沪光创作的成功,首先在于她对民歌音调的独创性运  相似文献   

3.
作为南江流域现存最长的叙事歌,《三国》在艺术技巧和思想内容上足以代表南江流域民歌的成就,对其修辞策略及叙事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南江流域叙事歌的整体风貌,为保护和发扬南江流域民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人民,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青海、宁夏、甘肃等省(区)。口头文学发达,民间演唱形式“好来宝”、著名舞蹈“安代舞”、“鄂尔多斯舞”,民歌《红旗歌》、《嘎达梅林》、《牧歌》、《挑好马》、《赞歌》、《小黄鹂鸟》等,流传极广。民歌特点是:歌词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5.
南北朝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乐府民歌又一次繁荣灿烂的时代,其上承《诗经》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下启唐代及以后的新乐府创作。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本文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呈现出的不同情调与风格.初探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7,(2)
内蒙古草原上一直流传着一首悲壮的民歌:“南方飞来的鸿雁啊,不落长江不起飞,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天上的鸿雁从南往北飞,是为了追求太阳的温暖,反抗王爷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民歌讴歌的是七十多年前轰动一时的嘎达梅林起义,导演冯小宁已将此拍成一部惊心动魄的影片。  相似文献   

7.
要进行创作,积累丰富的民间音调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我国有无穷无尽的地下矿藏,早已举世公认;而埋藏在人民心底的另一种"矿藏"——民歌,也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人民爱民歌,民歌与人民的生活不可分割。民歌歌手不会记谱,千万颗放射异彩的珍宝,却奇迹般地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新疆、西藏的民歌很有特色,那欢快活泼的《玛依拉》,听了令人心旷神怡。广西、云南是刘三姐、阿诗玛的故乡,那质朴、泼辣的"柳州山歌"和热情奔放的《赶马调》,是那样的感人肺腑。还有陕北高亢嘹亮的《信天游》,内蒙辽阔壮丽的《嘎达梅林》,湖南亲切风趣的《浏阳河》,江苏优美细腻的《茉莉花》,这些人们心爱的珍品,真是五光十色,美不胜收。那么,如何在歌曲创作中吸取和运用民间音调,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8.
江汉平原民歌《小女婿》是地域民俗、现实生活、特定群体与时代心理共同作用的文化衍生物。作品的叙事为抒情服务,从多个角度建构了颇具现代意味的民间话语,巧妙暗合了传统乐感文化的狂欢化内核与现代民歌的大众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草原叙事是张承志早期小说的主要内容,民俗作为草原文化的载体,使草原成为都市异乡人的故乡。小说《青草》以民俗的视角构建了草原爱情叙事、草原民歌叙事、草原花绣叙事、草原赛马叙事,将一代知青与草原和青春的告别写的具有地域性、民族性、隐喻性和仪式感,书写了一幅具有地域理念和文化内涵的草原风俗图卷。  相似文献   

10.
草原叙事是张承志早期小说的主要内容,民俗作为草原文化的载体,使草原成为都市异乡人的故乡。小说《青草》以民俗视角构建了草原爱情叙事、草原民歌叙事、草原花绣叙事、草原赛马叙事,将一代知青与草原和青春的告别写得具有地域性、民族性、隐喻性和仪式感,书写出一幅具有地域理念和文化内涵的草原风俗图卷。  相似文献   

11.
导演:冯小宁主演:鄂布斯 刘薇胡晓光德力格尔李鸣 涂们作曲:三宝出品: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央电视台上映时间:2002年9月1日“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不落长江不起飞。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族人民的土地……”这首蒙古族民歌唱的是蒙古族著名的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电影《嘎  相似文献   

12.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并称之为中国乐府诗集双壁,由此可见其在我国叙事诗中的地位。《孔雀东南飞》原先的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的叙事诗。这篇民歌叙事诗极具特色,它再现了中国东汉的生活习俗和历史文化。探讨《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色,一方面可以提高叙事写作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的传统人文情感。  相似文献   

13.
《嘎达梅林》由我国著名音乐家马友道先生于1959年创作的一首长号独奏曲目,这首长号独奏曲是根据在蒙古草原上传唱不息的反抗统治者对草原肆意破坏的英雄事迹的民歌《嘎达梅林》改编的,全曲共分为了四个部分。四个部分分别运用了长号的演奏技巧巧妙的表现出来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绘声绘色,听着长号的演奏,仿佛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经历了反抗、斗争,最后夺取胜利激动人心的场面,本文从了解长号独奏曲《嘎达梅林》的创作背景、发展状况以及它的主要音乐特色表现手法和应用来学习这部经典的曲目,从多角度观察它的演奏技巧和曲目所表达出来的感情色彩,更好的体会它的意义,使这部经典的长号独奏曲目可以一直被人所喜爱并且演奏。  相似文献   

14.
东蒙民歌     
即内蒙古东部地区民歌。其中包括锡林郭勒盟以及乌兰察布盟部分地区的民歌。内蒙古民族是歌咏的民族,音乐的民族,蒙古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唱自己的民歌。他们尊崇歌唱,也尊崇善于歌唱的人,称民间歌手叫“道亲”,称说唱艺人叫“郝什切”,他们是最受尊敬的人。民歌分两大类:圣乐、宴歌、赞歌称“图林道”;歌唱爱情,赛马时以游牧中演唱的称“育林道”。歌词内容大多歌唱英雄,曲调嘹亮,悠长,亲切而又沁人心脾,朗诵性强,节奏性弱,装饰音多而细腻。五声羽调式及商调式使用得最多的民歌有《嘎达梅林》、《英雄陶克特胡》、《田和》、《我们的家乡》…  相似文献   

15.
民歌改编是大众流行音乐中突出的文化现象,从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音乐影像传媒业的发达,许多通俗歌手将改编后的传统民歌作为自己翻唱得对象,使传统民歌与流行文化结合起来,成为流行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歌经典借助于流行音乐从而使民间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光大,而不至于在工业文化的社会中,成为被遗忘的精神之流。但是,改编后的传统民歌由于背离了当初孕育其产生的语境,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歌。以改编民歌《走西口》为例,由于其节奏、曲式的改变,导致歌曲的情感内涵的漂移,使传统民歌中那种苦难离别的情感叙事,变身为语境暧昧的男女之间的情感叙事。音乐的风格也从自然质朴带着某种人生沧桑感的凄美,转变为细腻、缠绵甚至带有几分某种娇柔做作的妩媚。这种民歌经典重述的两难,也是文化工业时代,传统民间音乐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6.
《王贵与李香香》和《漳河水》两部民歌体叙事长诗既有很多共同之处,又风格各异。前者重叙事,突出“信天游”的原汁原味,地域特色浓厚,人物刻画类型鲜明;后者重抒情,有歌剧味道。强调思想教育性,在民歌运用上有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闻捷在新疆生活数年,钟情于哈萨克民族文化,并从哈萨克民歌中吸取了丰富的诗的养料,以一个久别归来的哈萨克人的身份,充满激荡之情地写下了叙事长诗《复仇的火焰》。诗中随处可见诗人向哈萨克民歌借鉴的痕迹,并集中地表现为对哈萨克民歌的题材、修辞手法和歌唱形式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海日寒先生《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一文中关于蒙古族电影发展与现状的不同见解,重在表现笔者对蒙古族电影的基本概念进行的思考,并通过《天上草原》、《嘎达梅林》、《黑骏马》等经典电影对此概念进行重新界定,同时针对蒙古族文化中作者和作品的"民族身份"进行重新阐释,意在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9.
李雯 《文教资料》2010,(36):5-7
《董娇娆》一诗在叙事技巧的运用上,既有对汉乐府民歌拟人手法和歌诗演唱模式的继承,又体现出从叙事到抒情的转换。上承汉乐府民歌生动自由活泼的叙事方式,下启汉乐府文人诗融情于事、叙事即抒情的特点,叙事目的发生明显的转移,由对故事或人物的关注转为对情感的关注,抒情成了诗歌的叙事目的。  相似文献   

20.
民歌传播是探索民族文化精神、发现民歌艺术审美情趣、传播民族文化价值、对完整地继承和科学地发展民歌艺术本质的一项必要的行为活动。《中国民歌大会》节目在传播媒体繁荣发展的今天,充分利用传各类传播形式,更加全面、深入、趣味地展示民歌魅力、传播民歌文化、普及民歌知识。本文将从媒介对民歌传播历史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中国民歌大会》对民歌传播的选择路径进行探索与分析未来民歌传播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