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接受美学关注读者及读者视野,主张艺术创造的终极目的在于召唤读者的期待,实现读者期待的不断重构。美国文坛新秀丹.布朗运用接受美学的思想创作了小说《达.芬奇密码》。丹.布朗运用密码式信息,使小说情节交织,悬念迭起,推动读者不断产生期待,扩展期待视野。文章作者以《达.芬奇密码》为文本,对丹.布朗小说创作的手法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2.
北极探险     
将近4年前,美国著名女探险家H·塞耶带着她可爱的狗远征北极,经过27天的艰难历程,终于圆了她一生所追求的北极探险梦。目前,中国首支北极探险队正在全力备战,即将开赴极地。为此《新闻周末》特别刊出《北极探险》这篇文章,帮助读者了解北极的几个侧面。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即便有一天去世,我的灵魂也一定会飞到南极和北极,与企鹅相伴,随白熊迁徙,伴随极光起舞……"2015年12月19日下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探险协会国际成员位梦华教授亲临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图书广场,为读者朋友带来一场精彩的科普讲座。作为极地探险家,位梦华1982年首登南极,1991年"独闯"北极,成为与爱斯基摩人深入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1995年,他作为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总领队,率领25人的队伍,把五星红旗插上北极点。此后更是十进北极,  相似文献   

4.
《深圳晚报》消息,前不久,科幻巨著《海伯利安》四部曲完整中文版由读客图书首度引进的消息发布,立刻引发广泛关注。该书自出版以来囊括全球所有科幻重要奖项。此次引进的版本由美国著名插画师GaryRuddell特别授权,还特别加进了传说中的"海伯利安5"——"轨迹奖"最佳中篇《螺旋的遗孤》,该内容为全球首度纸质曝光。《海伯利安四部曲》作者是丹·西蒙斯,读者评论中最常出现的两个词便是"高山仰止"、"荡气回肠"。在《海伯利安》中所能读到的,大到对人类未来命运的终极关怀,小到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即便有一天去世,我的灵魂也一定会飞到南极和北极,与企鹅相伴,随白熊迁徙,伴随极光起舞……"2015年12月19日下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探险协会国际成员位梦华教授亲临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图书广场,为读者朋友带来一场精彩的科普讲座。作为极地探险家,位梦华1982年首登南极,1991年"独闯"北极,成为与爱斯基摩人深入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1995年,他作为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总领队,率领25人的队伍,把五星红旗插上北极点。此后更是十进北极,还曾在北极居住两年。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即便有一天去世,我的灵魂也一定会飞到南极和北极,与企鹅相伴,随白熊迁徙,伴随极光起舞……"2015年12月19日下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探险协会国际成员位梦华教授亲临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图书广场,为读者朋友带来一场精彩的科普讲座。作为极地探险家,位梦华1982年首登南极,1991年"独闯"北极,成为与爱斯基摩人深入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1995年,他作为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总领队,率领25人的队伍,把五星红旗插上北极点。此后更是十进北极,还曾在北极居住两年。  相似文献   

7.
小说《达·芬奇密码》是美国著名作家丹·布朗的代表作。《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克莱夫·库斯勒称赞小说《达·芬奇密码》为一部神话。小说《达·芬奇密码》不仅是一部神话,也是一部童话。小说《达·芬奇密码》中的童话模式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丹·布朗用文字编写的美丽童话中,索菲·奈芙是一名美丽而聪明的公主。而罗伯特·兰登则是一名机智的王子。罗伯特·兰登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索菲·奈芙。  相似文献   

8.
《达.芬奇密码》作为一部雅俗共赏的小说深受读者欢迎。作者丹.布朗为这部小说注入了全新的创作理念,尤其融入了诸多晚期后现代主义特征。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这部小说,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由于作者对后现代技巧的运用,使得《达.芬奇密码》成为了一部雅俗共赏的后现代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9.
英国一位探险家的女儿打算踏着她父亲的足迹向北极进发,希望成为世界上徒步到达北极的最年轻的人。戴维·亨普尔曼·亚当斯的女儿艾丽西亚今年15岁,她将徒步穿越加拿大北部巴芬岛的北极荒芜地,这将是她第一次跨越山脉和冰川的探险之旅。如果取得成功,艾丽西亚将创造她的第二个世界纪录。——8岁时,艾丽西亚被用飞机送到北极与她的父亲会面,成为到达北极的最年幼的人。这一次,艾丽西亚将在体育老师乔·西蒙斯的陪伴下和其他两位探险家一起到北极探险,徒步走最后300多公里路程。行程将持续三个星期。昨天,艾丽西亚结束在伦敦中部一个溜冰场的…  相似文献   

10.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以美启真,洋溢着科学美和艺术美的优秀科普小品,但在欣赏这种科学之真和诗意之美的同时还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作者在文中所体现出的心意.教学时,我沿着"特征解读"(科学性)一"语言解读"(文学性)一"语言的背后"(作者的心意)思路展开.在和学生研读本文科学之真与诗意之美之后,教学的最后环节,我告诉学生"还应该注意到作者贾祖璋先生的心意". 生(疑惑):心意?老师,说明文也能体现作者的心意呀?  相似文献   

11.
张苏 《文教资料》2011,(26):22-23
小说《达·芬奇密码》一炮而红,备受读者欢迎。作者丹·布朗的行文风格受到诸多关注。作者为小说注入全新的创作理念,融入了后现代主义的写作风格。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内涵出发,从游戏性、虚实融合、开放性等方面结合小说对其进行进一步解读。  相似文献   

12.
以《达·芬奇密码》誉满全球的美国作家丹·布朗,凭借其小说中独特新颖的故事题材、节奏紧迫的解密情节、丰富多元的文化要素和深厚真切的人文关怀,不仅深受西方读者追捧,也获得了中国读者与学者的青睐。中国作家更是从丹·布朗的小说中学习到了一种独有的"文化悬疑"叙事艺术,并开始了中国本土类型化写作的创作热潮。中国学界也用各种传统现代理论对丹·布朗小说的译介活动、叙事艺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多元视角批评。2014年,丹·布朗研究已在中国历经十年,为中国文学的创作、译介和接受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都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最喜欢的科学探险故事——"极地大冒险丛书"系列故事通过三个小主人公在北极生活和探险的经历,为小读者揭开了一个神奇的北极世界,故事中描写了许多北极的特有现象,每个章节提出了一到两  相似文献   

14.
1930年代的小说理论和小说创作均出现繁荣的局面,而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时代性演进,又是小说理论成熟与繁荣的重要表现.1930年代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时代性演进主要在三大方面:一是强化了人物典型化理论和人物心理表现的理论;二是对人物与环境关系的探索,强化了小说的环境(背景)理论;三是出现向"故事"的回归,增强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论.  相似文献   

15.
曹霞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124-126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誉为"伟大的美国小说",作者菲茨杰拉德为读者展示了一幅20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画卷:丰裕物质生活的背后是人们的精神荒原,荒原中的人们醉生梦死。主要从人物刻画、象征隐喻入手,探索"荒原"在小说中的表征,认为这部小说是对荒原时代的忠实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历史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6.
美国作家丹·布朗创作的"罗伯特·兰登系列小说"历来备受读者的青睐,2013年问世的"兰登小说"第四部《地狱》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丹·布朗小说的一大特色就是能将原本看似矛盾对立的事物双方完美地统一和共融于小说之中。《地狱》一书正是沿袭了丹·布朗的这一创作特点,将高雅与通俗、真实与虚构、宗教与科学三对矛盾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7.
<正>谈起向初中生推荐科幻小说,我更倾向于从科幻作家说起。NO.1儒勒·凡尔纳【法国】(1828~1905)首先,躲不开的人是儒勒·凡尔纳,他也是国内很多读者提起科幻作家时唯一会想起的名字。在小说创作方面,凡尔纳师承大仲马,喜欢写地理探险小说。在凡尔纳生活的年代,科学开始昌盛,于是科幻元素不可避免地融入了他的作品中,他也成了法国"科幻之父"。跟更早的旅行和地理探险故事比较,  相似文献   

18.
丹·布朗(Dan Brown)是当今美国的畅销书作家,凭借《达·芬奇密码》的热卖一炮而红。作为《达·芬奇密码》前传的《天使与魔鬼》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球创下了销售奇迹。该文从小说《天使与魔鬼》的叙事策略及小说主题的角度进行剖析,解构丹·布朗带有后现代浪漫主义倾向的创作风格。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极大地满足了当前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也为今后小说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著名作家之一。其著名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列为美国最优秀的小说之一,而菲茨杰拉德也被评选为"爵士时代的桂冠作家"。在这部精彩的小说中,作者对主人公盖茨比的梦想进行了准确而深刻的描述,不仅如此,作者感性的语言描写和含蓄的词汇使用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使读者能够臆想到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社会从动荡到疯狂的历史岁月。"平等权利"和"人人都能成功"这些"美国梦"在这部小说中虽然是幻灭的,但是我们不能不说,如今的新的一代美国移民正在努力的打拼着自己的美好而又实在的"美国梦"。  相似文献   

20.
《黑猫》是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创作的一篇惊悚心理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所讲述的事件折射出了小说主人公心理和行为上的畸形变态。因为叙述者的人格与隐含作者的道德价值观相背离,所以小说的主人公,即叙述者成为了一个"不可靠叙述者"。同时作者也运用了反讽与夸张的写作手法增强了小说叙述者的不可靠性,如此精心的安排,使得小说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