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面"、"一边"、"一头"、"一壁/一壁厢"表示事物的某一个面或是某一端,它们经历了相同的演化过程,最终都语法化为关联副词,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一手"呈现出较强的语法化倾向。文章描写了这类词的语法化过程,分析了它们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一个事物有不同的称谓,这在词汇学上,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卒”类词语数量之多,则为词汇学上所仅见,其总数高达455个,原因何在?它与我国历代典章制度、中华全国风俗、神话宗教以及汉语本身的关系如何?历代人们对于“死亡”称谓的概况又是如何?关于这些,前人都未进行过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在以上诸方面作些探索,以期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方法”类词语在语言实践中有着很高的使用频率。学过英语、多少有点英语知识的人,也都能说出 way、method、means 等常见的等值词。其实,在英语中,除了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字眼外,另外还有大量的词汇可以表示“方法”类的含义。据笔者统计,总数不下40多个。这些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与“道路、途径”有关,如 approach、avenue、channel、road、way 等;二、与“工具”有关,如 lever、machinery、  相似文献   

4.
李燕 《文教资料》2012,(3):35-36
数名结构中"两+具有逆向关系亲属类集合名词"类可以根据名词自身的意义可以分为"两夫妻"类和"两母女"类,并且"两夫妻"类在使用中多有歧义,两类所表示的总人数也有所不同,应加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包"为例,以<说文解字>中"包"的解释为基点,利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和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理论,分析了"包"字是如何以原始图式为基础,分别投向不同的认知域,形成具有不同词性的词语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年来由"X+女郎"产生的一系列新词语,本文主要从其造词理据和语义特征的衍变进行分析,认为特征型、借用型和修辞型是其主要的造词理据。由于语义的关联,"X"语义的不断泛化,同时也直接引起了"女郎"语义特征的不断衍变。这种关联性的语义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杜甫的乐府诗《秋雨叹》三首“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描绘了“安史之乱”前夕的天灾以及权臣误国、朝政昏暗,导致民怨四起的社会凄惨景象。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心,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的大诗人描述当时之景,寓有讽谏之意,表现强烈的忧患意识,儒家的济世情怀。  相似文献   

8.
贵州契约文书词汇丰富,同义词语数量可观。以《贵州文斗寨苗族契约法律文书汇编——姜元泽家藏契约文书》等八种契约文书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义类聚"的方法,对贵州契约文书表达"愿意"这一意义的词语进行研究,可以管窥贵州契约文书表情达意时用语丰富性特色之一斑,而利用"套语结构"来考释契约文书同义词语的尝试,则能够为词语考订的方法和理论提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建立契约关系是在两方或多方之间进行,由于时代和地域的关系,在表达契约关系的双方意思时,用词会有所不同,表现出了时代和方言差异性。就契约文书中"二比"类词语进行考释,认为这类词是指形成契约关系的双方。  相似文献   

10.
所谓“半”类词语是指包括“半”在内的以“半”为语素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东北方言的“半”类词语既与普通话的同类词语相通,又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以语义为中心,从语音、语义、结构、功能等角度,可以较清晰地看到东北方言“半”类词语的系统面貌。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考察"半""一半"和"一A半"等"半"类词语的性质和功能。"半"有数词和副词的性质,并无量词的功能。副词"半"是数词"半"语法化的结果,对"半"的多功能的分化和"一"的虚化促成了"一半"的产生。副词"多/大半"是词组"多/大半"词汇化的结果,同样,对"A半"多功能的分解也促使"一A半"的出现。在现代汉语中,与数词"半"对立分布的"一半"是数词;与副词"A半"主要处于对立分布状态的"一A半"也是数词。虚化了的"一"在"一"类词语中不宜再看作数词。  相似文献   

12.
所谓“白”类词语是指包括“白”在内的以“白”为语素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东北方言的“白”类词语既与普通话的同类词语相通。又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以语义为中心,从语音、语义、结构、功能等角度。可以较清晰地看到东北方言“白”类词语的系统面貌。  相似文献   

13.
韦丁榛 《考试周刊》2009,(42):33-35
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人类的语言中也包含了众多有关“死”的信息,中国古代汉语中有关“死”的词语种类繁多,本文就古代汉语中“死”类单音字词进行探索,并进行了归类,同时摸索其发展变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周末,全家人在妈妈家聚餐,酒足饭饱之际,妹妹招呼小外甥:儿子,回家了。小外甥闻声而起,拎起正在玩的汽车模型,小跑几步,一使劲,砰,把汽车扔进了阳台上的玩具箱里。我看不过去:浩浩,这样使劲扔,小汽车会疼的。姐,没事,我们买的玩具结实。可这样会养成不爱惜东西的习惯……至少我儿子主动收拾玩具了,该表扬!妹妹睨着沙发斩钉截铁地说。我定睛一看,那不是我儿子之前玩剩下的拼图吗?桌子上还有儿子扔下的积木,再看看正在摆弄无人机的儿子,我哑然。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汉语知识短文《复句》中谈到有的复句是借助关联词语组合起来的,其中举有这样一个例句: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  相似文献   

16.
作为媒体高频词,"暴"类词语的数量呈扩大趋势,并且呈现出复杂的语义交融现象。这种语义交融既有词源方面的原因,也有大众认知习惯方面的原因,反映了传播媒介对语言发展的巨大影响和汉字形符在词义引申中的重要作用。对"暴"类词语的规范应遵循表义明确、读音从俗从简、大众认可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邵红 《四川教育》2004,(1):44-45
【案例一】出示句子:五颜六色的礼花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狂欢的人们。师:“五颜六色”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小手举了起来,有的嘴里还喊着:“我知道,我知道。”)生1:老师,我知道焰火是五颜六色的。生2:五颜六色就是很美丽。……(老师的表情显得很着急,因为没有一个学生说“五颜六色就是指颜色很多”。显然,学生的回答老师并不满意,最后老师自己把“答案”说了出来)【案例二】生1:老师,我不知道“秋色宜人”是什么意思?(有几个小朋友举起了手)生2:老师,我知道秋色就是秋天的景色,宜人就是很吸引人。连起来的意思就是秋天的景色很吸引人。(…  相似文献   

18.
王海平 《文教资料》2010,(32):19-20
依据先辈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本文分析了“文化词语”的不同定义,阐释了词语的文化意义,认为:“文化词语”是指产生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只有文化意义,没有一般语言意义的词语。  相似文献   

19.
大觉寺藏契约文书是指北京大觉寺所珍藏的百余件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契约文书,该类文书真实反映了本寺院与民间的经济往来状况,以及寺内僧侣需遵守的清规戒律。因其大部分为僧俗间交易文书,词汇多具佛教特色,其中"香"类词汇尤为突出。对此类词汇进行考释,有助于相关文献的释读。  相似文献   

20.
王本新 《文教资料》2014,(18):32-33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网络中的语言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很多研究者对这些新词新语做了大量研究和探讨。但是,对新事物热衷的同时难免忽视对旧事物的关注,许多旧词也在悄无声息地变化,本文以"X+姐"为例,从其结构类型、语义特征演变、感情色彩三个方面阐述旧词的发展进程,对"X+姐"的普遍性做一些规律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