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颖 《语文知识》2011,(2):69-71,91
本文对《汉书》中双音节感知动词的句法分布状况及表达方式和表义功能与内部差异进行考察和分析。双音节感知动词对主语的共现是强制性的,而对宾语的共现要求是较随意的;在语义功用方面,主要是表示主体当事的心理感知或感知活动。有的感知动词兼表感知和情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绿野仙踪>中"发遣、遣发""故典、典故"两组倒序词表意特征的训释和词性、用法的辨析,展现了其在历史上呈现出的面貌,并分析了这两组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存亡情况,同时从语义、语法、调序等角度解释了各组词内部此多彼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史记》专书词汇研究可使我们对《史记》所处时代的语言词汇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为大型辞书编纂提供一些参考材料。在《史记》中存在大量含有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它们在形式上表现为多种关系,正是《史记》时代单音节动词双音化的真实反映,也反映了《史记》时代词汇的丰富程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汉书》中表责让类双音节动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分布和表义功能,从而揭示了汉语双音节词在汉代的发展状况。本文认为,双音节动词与单音节动词是同一种语法功能,却是一种新语法形式,具有更强的表义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明确如何确定语义角色的基本原则和细察《盐铁论》的动词状态之后,可把其单音节动词的语义角色分为4大类14小类。  相似文献   

6.
《论语》古注共有新出双音节动词82个,有16个《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没有收录;有3个虽有收录,但义位不同;有4个虽收录,但结构方式不同。重点考释了《汉语大词典》没有收录的词语。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我国的各项事业也逐渐与国际接轨。韩国作为我国的友邻国家,其语言在我国的多种行业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韩语,从而促进中韩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其中,韩国语词汇中的双音节汉字词占有较大的比重,这是不单单是长时间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结果,还是由韩语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将韩国语双音节汉字词与我国汉语双音节词进行全面的对比,能够很大程度的促进对韩国语词汇中的汉字词的全面掌握。  相似文献   

8.
《盐铁论》的动词研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同时把列入考察范围的单音节动词的语义特征分为四大类,并考虑其特殊情况,然后确定其词项。  相似文献   

9.
以西汉时期的重要史书<盐铁论>作为研究语料,对其单音节动词同义词进行了考察,穷尽式地统计出该书单音节动词同义词105组,并进行了辨析,根据辨析结果总结出15种同义词的差别类型.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的许多双音节词由于年代迢递,或习以为常,好些双音节词被一些人当成了单纯词、联绵词、重文词,其实它们当初是两个音节都各有其具体意义的。弄清这一点,对于准确理解、正确使用这些词是有作用的。单纯词巾帼巾,妇女束发织物。帼,妇女覆发首饰。英雄草之将精者英,兽之将群者雄。(《太平御览·草·人物志》)锋芒兵端者锋,草端者芒。(《说文》)讽刺讽谓托词委婉劝说,刺谓婉言隐语讥人。(《离娄》)渊薮渊:鱼所处;薮,兽所处。(《说文》)权衡权:秤锤; (《梁惠王》)衡:秤杆。(《礼记·深衣》)修养修:学习;(礼记·学记》)养:陶冶。  相似文献   

11.
《经传释词》十卷,清王引之撰,此书代表着传统训诂学研究虚词的最高水平。该书成书后,在当时就备受推崇。论者以为,是书在有清经学中乃独绝千古之作。对《经传释词》“与”字条的梳理,可以从中窥见王氏治学的门径,并检讨其不足。研究虚词及其义项的来源,对其意义进行系统整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诗经》中的双音节动词性述宾式结构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关系角度来考察此类结构内部的语义关系,以总结《诗经》时代述宾式结构内部的语义构成规律。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明了《贤愚经》双音节动词(含词项)配价确定的原则和方法,并把《贤愚经》双音节动词分为一价单向动词、二价单向动词、二价双向动词、准二价准双向动词、三价双向动词、三价三向动词等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经传释词》十卷,清王引之撰.一般认为,此书代表着传统训诂学研究虚词的最高水平.然而,王引之受传统训诂学逐字为训的影响,在一些问题例如义项分合的处理上常常不够理想.本文通过对《经传释词》“云员”字条的梳理,试图实事求是地对王引之的虚词研究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从中窥见王氏治学的门径,并检讨其不足.  相似文献   

15.
研究《论语》古今形同义异双音节词,有利于了解先秦时期的语言风貌,对探寻古今词义演变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传释词》“所”“可”互训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引之《经传释词》释“所”为“可”,释“可”为“所”,前人已有怀疑。本文认为:“所”为指示性代词,“可”为副词或曰助动词,词性不同,用法各异,在音韵上亦无多大联系。“所”“可”互训,缺乏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以单音节词为主的古诗文中,双音节重叠词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它们或状物、或写景、或写入,描写生动形象,既在表情达意上暗合了诗歌的意境,又在音韵上兼具柔和亲切的特点。在意义表达上,古诗词中的双音节重叠词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作摹拟声音的拟声词,起修饰描摹作用的形容词,名词重叠强调时间之长。  相似文献   

18.
往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将“大王”通通读成“dāwáng”,把“结果”一律读成“jiéguǒ”。类似的情形不胜枚举,甚至学校里的老师,电视上的播音员,他们虽都受过正规  相似文献   

19.
许多同学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不能很好理解文中双音节词语,误将其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混为一谈,影响了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学习文言文,正确把握古今同形的双音节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晁瑞  周阿根 《保定师专学报》2006,19(1):28-29,44
通过观察郭注特点及对比《尔雅》原文,发现了郭注多双音节词的重要原因:一是语言系统内部原因,包括词汇系统本身的变化、语义系统的发展及语法系统的发展;二是语言系统外部原因,包括《尔雅》体例的不足和文体修辞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