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现代小说史的写作中,对现代小说发展历史面貌、通俗小说的容纳、涵盖问题有不同的认识:一种是视五四小说为自足的系统,拒绝或部分容纳通俗小说;另一种是认为雅俗相加才是"现代小说",致力于独立通俗小说发展历程的勾勒;还有一种是强调雅俗对峙的"整体"现代小说特征,力图描绘雅俗互动与融合.这些小说史都存在一些问题,如雅俗二元对立模式,站在精英文化立场评价通俗小说等.  相似文献   

2.
现代小说史的写作中,对现代小说发展历史面貌、通俗小说的容纳、涵盖问题有不同的认识:一种是视五四小说为自足的系统,拒绝或部分容纳通俗小说;另一种是认为雅俗相加才是“现代小说”,致力于独立通俗小说发展历程的勾勒;还有一种是强调雅俗对峙的“整体”现代小说特征,力图描绘雅俗互动与融合。这些小说史都存在一些问题,如雅俗二元对立模式,站在精英文化立场评价通俗小说等。  相似文献   

3.
词人柳永在北宋词坛,乃至整个词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就柳永词的雅俗问题,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本文拟从孙克强的论文《“柳俗”新论》谈起,对古往今来关于柳“俗”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得出表现手法对雅俗影响的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明代文学雅俗之论主要在诗论和曲论两个维面上展开。从诗学雅俗之论而言,明人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结合诗学辨体理论对去俗崇雅予以细致探讨;二是对雅俗的具体转化及其相关因素与论题予以考察;三是出现了对雅俗之论予以消解的论说。从曲学雅俗之论而言,明人主要对戏曲用俗予以大力肯定,对戏曲雅俗的相成相生予以较深入的探讨。上述两个维面,为清代文学雅俗论的进一步展开、深化与成熟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5.
“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雅俗研究尽管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雅俗的区分仍然显得混乱。传统雅俗研究中的困惑与矛盾,根源于单一的思维方式与理论指导。在意识形态理论中,往往将雅俗进行简单的二元对立,容易忽视二者之间互相转化的运动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当作一种生产、一种动态的活动,能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层面、从生产(艺术创作)——消费(艺术接受)的动态循环过程来对雅俗问题进行研究。在新的时期,以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为主、其他理论为补充的多角度综合研究,将成为中国文学雅俗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新诗雅俗辨     
主张新诗要雅和主张新诗要雅俗共赏、都有其理论的合理性。问题在于实践,理论上的雅与雅俗共赏的共相对立,在实践中往往变异为雅与俗的二元对立,前者陷入晦涩怪异,后者走向“通俗化”、“大众化”,这显然与对雅俗的理解和把握有关。雅俗是相对的,其概念显然难以定义。如何处理雅俗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刘丽芳 《教师》2016,(5):18-19
雅、俗是文学史上历久弥新的问题,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两者有对立互补的关系。从中国文学的发展来看,文学的雅和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双向的互动过程,因为存在雅文学的俗化,以及俗文学的雅化。本文首先指出了传统文学的雅俗之辩,之后研究了雅俗文学的互动问题,最后指出了要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文学的雅俗关系。  相似文献   

8.
作为民间职业画师,李耕的绘画体现了民间审美趣味,具备民间艺术"俗"的特征,但是他的绘画价值、形态和精神追求却具备了主流文人画"雅"的特征。立足于当今雅俗蜕变、新旧交融的文化环境,从民间画师身份、文人画体式、雅俗兼融意趣三个方面为李耕绘画进行艺术定位,为理解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文化需求在不断增涨,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文化存在形式,也会产生很多的文化需求矛盾。这些矛盾根源是人们如何看待文化的倾向问题。本文通过从哲学的视角,运用哲学的方法对雅俗文化本体进行研究,在界定了雅俗文化概念的前提下,分析了当前我国雅俗文化存在的现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得出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存在形式,对我们整个国家文化的发展和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的关系是近年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它引发了对于雅俗文学界限、内涵、价值和评价体系的重新思考.传统的"雅俗对立"观在理论批评、创作实践、语境转换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不足.摒弃扬雅抑俗的传统观念,以互动共生的整体观来考察文学系统,是当代文学格局的必然性变动.  相似文献   

11.
回顾漫长的中国古代音乐史,雅俗这对矛盾从西周礼乐制度建立以来.一直处于斗争与融合的发展过程之中.现阶段对音乐雅俗的研究,虽然有其共性的认知,但究竟什么是雅什么是俗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概念认知,以及如何真正才能消除"重雅轻俗"或"重俗轻雅"的偏激观念,可谓说是纷而杂乱.因此,笔者认为,结合音乐学、音乐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来重新定义雅、俗是真正实现雅俗共赏、实现音乐艺术的繁荣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文学的雅俗问题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相关的研究往往因为忽略了雅与俗之间相对性的基本特征而使问题变得扑朔迷离、千头万绪。雅与俗自产生之初就存在着相对性的特点,并且包含着一定的阶级性文化意味,这为雅俗现象的丰富性内涵提供了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诗歌理论的雅俗之辩,由来已久。雅俗批评可以说是诗学批评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本文旨在以王夫之的《古诗评选》与沈德潜的《古诗源》为主要观照对象,重点关注二人在诗评中对于"雅俗"的阐述,从而提炼出二人的"雅俗观"。  相似文献   

14.
诗歌理论的雅俗之辩,由来已久。雅俗批评可以说是诗学批评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本文旨在以王夫之的《古诗评选》与沈德潜的《古诗源》为主要观照对象,重点关注二人在诗评中对于"雅俗"的阐述,从而提炼出二人的"雅俗观"。  相似文献   

15.
在雅俗文化相互渗透的宋代文化环境中,雅致和世俗成为文士们审美意趣与生活情趣对立统一的两个基本点,他们的文学作品也典型地体现出雅俗兼融的特点.但是由于文体特点、功能、地位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宋诗和宋词在雅俗发展上出现了不一致的走向,表明雅俗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始终影响甚至制约着文学的发展,同时文学自身规律的发展,又促使雅俗观念等审美意识发生变化,以适应变化了的客观现实,从而对文化走向产生一定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雅俗之辨是词学批评史上一项重要论题。北宋前中期的雅俗之辨作为整个词学雅俗论的先声,对后世词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廓清了对词体的认识,使词的发展回归到了文学本身。  相似文献   

17.
<正>有一天晚上看电视,忘记是哪个台了,赵本山和郭德纲讲闲话,赵、郭两个人神采飞扬。听了觉得实在好。因为是半中腰看的,有点惋惜没看到的地方。两位论到"雅""俗"问题,论点中肯。在自认为站在俗的立场上一点也没有打算高攀到雅的上头去的这种心胸宽坦、态度快乐的神气,很让我有点佩服。雅俗这两个概念,几十年来也是我常常想到的问题。雅俗是文化的两种境界,没有高低之分。我今年九十了。家父家母当年都是时新知识分子。我却是从小在俗文化——木板年画,佛、  相似文献   

18.
"岁朝图"本是世俗化绘画题材,却在清中后期江南地区成为文人画盛行的题材类型.通过探讨"岁朝图"折射出的清中后期江南地区文人画的表现形态和美学精神,对清中后期江南地区文人画的雅俗观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元杂剧作为一代之文学值得我们去深刻探析,其作品的雅俗共赏性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一大亮点。元代文人在雅俗文化交错融合的影响下创作了元杂剧,又因元杂剧中人物形象的雅俗叠加性推动了雅俗文学的进一步融合。特定时代的特定文学使得我们从作品和社会文化两方面来看其雅俗复合现象。  相似文献   

20.
干小倩  徐华 《文教资料》2007,(32):41-43
传统的"雅俗共赏"观在电视艺术的具体实践中,往往成为很难调和的问题。将"雅"、"俗"放置于个体与类的生命历程中思考,将其作为生命历程中的两个阶段,一种"生命的超越与回归"式的轮回,那么我们就能够不再拘于"雅俗必须共赏",而开拓出一个新的视野来研究当代中国电视艺术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