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交际修辞观的视角着眼,建立了新的旨在描写和解释言语交际活动的调控修辞理论,认为修辞是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话语效果调控行为,即发话人有效调控言语交际的进程和交际的参与因素,运用针对性的话语策略,最大限度地促使发话人所期望的话语效果的成功实现,并对修辞的本质与性质、修辞调控的过程、修辞策略的构成等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修辞主体进入言语交际时,总是以一定的话语角色参与其中,这就要求修辞主体必须对话语角色有一个认知、调整的过程,以减少角色冲突,协调人际关系。文章分析了话语角色的认知,阐述了修辞主体话语角色调整的重要性及影响话语角色调整的因素,探讨了言语交际中话语角色调整的基本流向及其实现策略,这不仅有助于指导人们的言语交际,而且也为阐释话语构建和话语理解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面子与修辞     
面子不仅是语用学研究的热门话题,而且与以言语交际为基准的修辞学紧密相关。在面子的言语形式修辞策略中,话语建构和话语理解的关键是对话语中社会角色的认知和把握;在面子的逻辑形式修辞策略中,积极和消极两类面子分别与传统的演绎和归纳模式相对应。东西方在上述两点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言语交际中予以重视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汉语交际中口语修辞的运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语交际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口语交际活动的动态性,决定了口语修辞活动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口语修辞活动较之于书面语修辞具有突出的显性特征,口语修辞中语境起着制约、补衬作用,口语修辞活动应符合言语交际的得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追加修辞是人们经常采用的言语交际策略。主要有五种方式:补足式追加;修饰性追加;转折式追加;强调式追加和订正式追加等。在日常言语交际和演讲活动中,结合语用情景,巧妙地在语言中嵌入追加修辞话语,就会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为精彩。  相似文献   

6.
交际主体在每一个话轮中只能选择单一话语角色来建构话语,话语角色定位得体对言语交际有着重要的修辞价值,能确定表达主体的言语和体态语规范,能避免接受主体中断交际,能使交际主体间的情感距离适宜、能避开或缓冲与接受主体的矛盾,是言语交际成功的必要条件,但言语交际中人们往往重话语内容而忽视话语角色定位,表达主体在话语建构前必须根据语境对话语角色进行适切的定位,才能成功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认知修辞学是从认知角度探讨修辞交际运作的动态心理机制,分析各种社会心理认知、话语认知与修辞行为的动态共变关系,揭示修辞的认知规律的新兴交叉学科。它的理论来源是哲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其产生的社会基础是言语交际生活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交际体系在结构上可分为言语和非言语两大交际体系。非言语交际行为的特征是具有社会性或文化性。而语用学关于语境和言语行为的理论指出语言交际中的话语含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一定遵守语言的用法规则。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活动中,更要根据交际时的具体文化语境,充分理解话语的语力,得体地使用非语言交际行为。  相似文献   

9.
人们在日常言语交际中,都有相互合作、求得交际成功的愿望。但有时为了礼貌或修辞的需要,说话者往往违反合作原则,选用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不一致的间接语言。按照言语行为理论,一切话语都可看作言语行为。因此构成辞格的语句也不例外。一些修辞手段本身也蕴藏了一定的暗示义。本文正是要探讨这些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句子意义与话语意义不一致的辞格式的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0.
曾容 《文教资料》2009,(10):42-44
语境对修辞交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语境的定义我们经历了从具体语境学到认知语境学。从认知的观点来看,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就是交际者对言语环境信息的知觉、判断、分析、加工的过程。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深化了对语境的定义,并从修辞交际中的话语建构和话语理解这两个方面论述了语境认知对修辞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接受修辞是一门年轻的课程。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构成修辞活动的两极,二者统一在同一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又各有不同的角色分工。本文试图从修辞接受的社会心理、社会交际、接受主体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说明修辞接受所具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社会符号学的相关理论,重新定义了交际修辞活动,即它是符号传达过程的双方,为使得符号意义在特定语境中得以顺利传达而进行的双向符号资源的调度与整合活动。该定义特别适合于多模态的社交语篇研究,因为社会语境中的交际活动已超越言语交际的范畴,它将可携带交际意义的物品与言语交谈共同作为符号资源,通过相关具体的修辞手段来促进交际目的实现。为此,我们以“礼物交际”为案例,试图检验这种偏向符用的符号修辞研究框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接受修辞是一门年轻的课程。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构成修辞活动的两极,二者统一在同一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又各有不同的角色分工。本文试图从修辞接受的社会心理、社会交际、接受主体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说明修辞接受所具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语用学的核心理论,言语行为的中心思想是说话可以看作是做事。陈述句并非都表达"陈述",说话人可以越过字面意义实施多种言语行为,形式和功能不是绝对的对应。修辞使说话者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言语行为,使人们的话语交际成功有效。从修辞角度分析陈述句中的各种言语行为,比较言语行为中的同义表达手段,分析词汇、语法和语义等修辞手段在实施不同言语行为中的作用,由此得出:修辞使说话者的话语依赖言语环境,有时妙语双关,有时含蓄幽默,有时指桑骂槐,使言语行为产生种种修辞效果,提高了言语行为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在用语言进行思维、交流思想、传递社会信息时,通过言语修辞行为在言语交际中调节相互关系,达到互相理解和了解;在思维活动中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传递信息中调节整个社会成员的一致行动,这种调节作用影响并促进了言语交际行为顺利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招呼语是言语交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招呼语呈现出时尚化、现代化的特点,与中国传统的招呼语相比,现代招呼语在话题选择和句式选择方面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变异性特点。现代社会,人们的交际活动日益丰富多彩,使用恰当、得体的招呼语显得特别重要。交际活动中,招呼语要受话语构建、话语理解、话语角色、语言环境、民族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题中的所谓“修辞行为”,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话语行为,而是指为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实际效果,为了更好地实现话语活动政治目的的言语活动。研究这样一类言语活动的学科在西方称作“修辞学”。在中国古代没有一部类似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的专门著作,然而类似《修辞学》中谈到的修辞理论和修辞实践却是一点不比西方古代社会少。  相似文献   

18.
言语交际是一个涉及交际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包括说话者的话语选择和听话者对话语的理解。预设在言语交际话语选择和理解的动态过程中充当着一个变量,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交际主体的言语行为。因此,言语交际主体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应在充分考虑预设因素的基础上随时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避免给交际带来负面影响,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角色来看,人是多种角色的综合体,而在某一时空点上,每个人只能选择一种话语角色进行言语交际。而称谓作为角色代码,使修辞主体在称谓对方的同时,给言语双方都进行了一次角色定位。因此,在言语交际中必须清楚;此时的你是代表哪一个角色在言说--“你是否知道你是谁?”。  相似文献   

20.
试论王熙凤言语交际中的语境顺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从交际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入手,通过分析王熙凤言语交际中的语言策略,可以揭示作为言语交际者的王熙凤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为达到交际目的而对语境因素做出顺应性选择的动态过程,为“王熙凤”的话语提供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