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35年梁实秋通过王平陵介绍,与正中书局商量《学文》月刊继续出版事宜。《学文》月刊与《新月》月刊有承继关系。梁实秋拟创办《学文季刊》,以接续《学文》月刊。梁实秋与正中书局的四封来往信函,表明其自由主义文人的立场,也反映出左翼文人与自由主义文人在文艺和政治观点上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汤金梅 《高中生》2011,(6):12-13
《雅舍》是梁实秋在1940年写的散文,作于重庆。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梁实秋随之迁至重庆北碚。他与吴景超夫妇在主湾山腰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他入住以后,来做客的文人很多。梁实秋在“雅舍”蛰居7年.其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结集成《雅舍小品》出版。《雅舍》是《雅舍小品》一书的首篇。  相似文献   

3.
《雅舍》是梁实秋在1940年写的散文,作于重庆。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梁实秋随之迁至重庆北碚。他与吴景超夫妇在主湾山腰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他人住以后,来做客的文人很多。梁实秋在雅舍蛰居7年,其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结集成《雅舍小品》出版。《雅舍》是《雅舍小品》一书的首篇。作者将文章取名为雅舍,自然有所寄托。那么,这舍到  相似文献   

4.
我院中文系李正西副教授所著《不灭的纱灯——梁实秋诗歌创作论》一书于一九九一年六月在台北贯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  相似文献   

5.
<正>《雅舍》是梁实秋散文集《雅舍小品》的开篇之作。初读《雅舍》,总在"舍"字上打转;几读《雅舍》,方识"物化"的阅读心理脱离了梁实秋的精神轨迹。知人论事是赏析的基础,我们必须进入梁实秋所处的"此时此地",感受他的"此境此情"。1937年抗战爆发,北平陷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梁实秋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辗转于重庆,同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中小学教科书编委会主任,在"雅舍"蛰居7年(1939年到1946年),期间创作了一系列散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先生辞世于1929年1月19日,作为深受梁启超影响的学生,当时梁实秋为什么没有于第一时间写作与发表祭文纪念梁启超?而是事隔几十年之后,于流落台湾之时才写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更让人不解的是,迟到的祭文为什么还避而不谈梁启超作为政治家的一面,仅追记梁启超作为学者的一面?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最初收入台湾文星书店出版的梁实秋文集——《秋室杂文》,出版时间为1963年.夏晓虹在《寂寞身后事——时人眼中的梁启超》一文中写道: 梁启超1月19日病逝,第二天,其晚年"最爱护的学生"(胡适语)徐志摩即寄快信给胡适,商量《新月》杂志出梁任公先生纪念专号事;三日后又追加一信,仍谈此话题,并确定专号为第二卷第一期."三月十日定须出版"  相似文献   

7.
梁实秋堪称一代散文大师.从1940年起,他在《星期评论》上开辟“雅舍小品”专栏发表散文,而后以《雅舍小品》为名结集出版.自出版迄今,发行已达300余版,创中国现代散文发行的最高纪录.梁先生一生治学,退休后仍以“雅舍” 为名,出版  相似文献   

8.
梁实秋逸事     
<正>梁实秋与冰心在美国演《琵琶记》1923年梁实秋赴美国留学,先去了科罗拉多,获得学士学位后,第二年进了哈佛大学。而当时冰心就读的是威尔斯利女子学院,两所院校同在波士顿地区。每逢周末或美国的假日,梁实秋就邀几个同学去访问冰心。有时候,冰心也和梁实秋他们一起到波士顿的杏花楼吃广州菜。  相似文献   

9.
文学的雅舍     
难忘第一次邂逅梁实秋先生散文《雅舍》时的欣喜心情,那是类似茫茫尘世遇知交,产生强烈共鸣的心境。 那时刚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内好多出版社都陆续解禁出版了梁实秋的散文。我有个习惯,每每购了书,喜欢在扉页题写购书时间,  相似文献   

10.
台湾莎学的发展是在梁实秋、虞尔昌、颜元叔、朱立民等学者的努力下发展起来的。梁实秋以一人之力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虞尔昌补译了朱生豪未译完的莎士比亚历史剧,合成一套完成的《莎士比亚全集》在台湾出版。近年来,台湾除了出版了多种台湾译者莎作译本外,还出版了多种大陆翻译的莎剧译本和《莎士比亚全集》。颜元叔和朱立民主要从事莎士比亚评论和研究工作,彭镜禧等人的莎学研究在近年来较有影响。台湾的莎剧演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台湾莎剧演出主要以话剧和京剧为主。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莎学交流也日渐频繁。  相似文献   

11.
一 时代变化、风云变幻以及由此而起的内心激荡在梁实秋的散文里表现得并不明显,他的笔墨呈现给读者的永远是他真实不变的自我,表现的是他的永远的士大夫风范,雅致闲适。1949年结集出版,曾给他带来很大声誉的《雅舍小品》如是,而其后分别于1973年、1982年、1986年在台湾陆续出版的《雅舍小品》续集、三集、四集和合集亦如是。  相似文献   

12.
鲁迅著名的杂文《文学和出汗》作于1927年12月,是批评梁实秋的;后者的《文学批评辨》一文宣传文学应当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其说似是而非,理所当然地要遭到鲁迅的批评。应当注意的是,梁实秋的《文学批评辨》1926年10月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其时鲁迅正在厦门,未必注意到这篇文章,事实上也未见他有什么反应。1927年秋鲁迅到达上  相似文献   

13.
周敏 《考试》2011,(Z4)
一、典题展示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梁实秋曾与鲁迅论战而使不少人对其存有偏见,但在湖北省新课改语文教材中,梁实秋的文章首次入选;《人民文学》出刊600期的新锐专号全都由80后作者组成,备受争议的郭敬明作品《小时代》被收入其中;历经17年,贾平凹的被禁小说《废都》经修改后再  相似文献   

14.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所作的著名讲话中,多次论及鲁迅。这些关于鲁迅的论述,涉及鲁迅的诸多重要方面,内容博大精深,笔者试作探讨。其一,肯定了鲁迅对梁实秋的批判。在与梁实秋的论战中,鲁迅先后著文《流氓的变迁》、《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驳斥了梁实秋超阶级的文艺观,阐述了文学的阶级性,揭露了“新月派”充当“维持治安”的“刽子手和皂隶”。抗战初期,梁实秋曾宣扬“与抗战无关论”,受到文艺界进步入土的批判。毛泽东在(讲话》中分析剥…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是一篇短小精悍、极其犀利的驳论,也是一篇直刺敌人心窝的战斗檄文。它写于一九三○年四月十九日,发表于同年五月一日出版的《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五期“社会杂观”栏,后收入《二心集》。一九三○年三月二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在这前后,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人民进行残酷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的时期。当时由徐志摩、胡适、梁实秋等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组成的“新月派”,为了适应这种文化“围剿”的需要,无耻地充当了急先锋。其中自诩为所谓文艺批评家的梁实秋,向反动派献媚取宠,表演得尤为恶劣。一九二九年九月,他抛出了  相似文献   

16.
由重庆市化局、重庆市作家协会、北碚区人民政府和西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纪念梁实秋先生诞辰100周年暨《雅舍小品》讨论会”在重庆北碚举行。梁实秋先生抗战时期曾在重庆北碚的雅舍寓居7年,期间创作和翻译了大量作品。《雅舍小品》为其时创作的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17.
很多人知道梁实秋,大概都从鲁迅先生的文章开始,在鲁迅的笔下,梁实秋似乎是一个人人喊打的“落水狗”,其实这里面有很大的误解,梁实秋先生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成就的作家和学者。梁实秋(1903-1987)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梁实秋一生的主要成就主要在文学和翻译上。在文学上,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少诗作。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时受新人文主义者白壁德影响较深。1930年,杨振声邀请他到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1932年到天津编《益世报》副刊《文学周刊》。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文自修》2005,(7):F002-F002
梁实秋(1903—1987).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原籍浙江杭县.1903年生于北京,1915年秋考入清华大学,这期间开始翻译和创作,发表了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科罗拉多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1926年回国后在南京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任教,同时先后主编过《益世报》副刊《文学周刊》《自由评论》《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等。1949年去台湾.1987年11月3日病逝。主要著作有评论集《冬夜草儿评论》《浪漫的与古典的》、散文集《雅舍小品》《梁实秋札记》等,还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  相似文献   

19.
梁实秋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以散文称誉文坛。他的散文虽多取材于日常琐细,却往往内蕴深厚,值得玩味。在《西雅图杂记》中,他的取材大致可分为三部分:自然景物及名胜古迹、中西饮食文化、美国社会问题。研究梁实秋《西雅图杂记》的取材,不仅有利于我们分析梁实秋散文创作的前后变化,而且可以为我们全面深入解读和把握梁实秋散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刘炎生是治中国现代学的知名学,他写的《中国现代学论争史》是中国现当代学研究颇有影响的专。他又是知名的人物评传作,其为林语堂、郁达夫、徐志摩、林徽因、梁启超等中国近现代名人写的传记也已有口皆碑。其中《林语堂评传》还获得了1995年广东省首届普通高等学校人社科优秀成果奖的三等奖、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他不仅具有学的渊博学识、穿透历史的目光,而且满怀感人的才情。经他笔下还原出来的坛风云人物,无不有一种令人感到摩挲肌肤、深入血脉的熨贴,可谓既得入木三分的理解,又有惺惺相惜的同情。今年,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潇洒才子梁实秋》(以下简称《梁实秋》)一书,再次展现了他作为学写传记的风采,凸现了鲜明的学术意识和创新意识。他敢于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被尘封已久的现当代学批评大家、散大家梁实秋,着实慧眼独具、勇气可嘉,陈寅恪说的“理解之同情”,在此书中获得了最好的体现。可以说,这是近几年来少有的优秀人物传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