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感觉派和张爱玲分别以现代主义和写实主义的观察立场传达现代都市情绪,他们将特定时空中的生存体验与死亡这一恒常的心理状态紧密联系起来,使现代都市生存蒙上死亡的阴影。  相似文献   

2.
市民阶层和城市知识分子群体是都市的两类感知群体,也是都市诗中的主人公。中国现当代城市诗更为深刻而真实地透视出中国上个世纪都市生存的基本状态,抒发了中国知识分子复杂难辩的都市感受。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内蒙古少数民族作家所创作的以都市为背景的小说,从生态危机的视角揭示现代文明的精神缺陷和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作家强烈的生态批判意识和对都市精神生态的忧思。  相似文献   

4.
宁夏灵武穆斯林王氏家族在近现代社会从乡村到都市,从都市回到乡村的运动轨迹,揭示了近现代回族民族工业不仅受到封建政治、官僚资本的压迫,还要在其它民族工业挑战与挤兑的夹缝中生存。  相似文献   

5.
穆时英小说在欲望化表征下,运用现时性叙述方式、特写、陌生化等多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现代都市特有的符码、生活状态以及现代情绪,反映了都市中个体的生存体验,为都市文学提供了式样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东西的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的分析,揭示了后工业时代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失语与隔绝,同时分析了东西创作中以冷峻的文本和深刻的疼痛为这种生存状态所做的后现代表达。  相似文献   

7.
作为都市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都市文化的生产体现了社会精神生产在都市化阶段的新特点。由此可以把都市文化的生产放置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更为宽广的视野中去审视。资本的介入使精神生产的特点发生重大转变,精神生产从非生产性开始向生产性转变,精神生产也与劳动剩余价值的产生紧密联系。在大量的都市文化产品消费中,人们却找不到更为有力的精神资源,支撑起人的健康生存与发展,都市中的异化感成为都市人普遍的生存状态。都市文化是都市人之为都市人的生活方式,要充分发挥都市空间的文化功能,也就是要使都市空间真正成为都市人生存并得到充分发展的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8.
邱华栋的小说直指都市 ,描写了都市青年的生存状态 ,着重展示了欲望的膨胀 ,同时也记载了一位都市实际生活者在欲望的逼仄下向往和谐而不能、最终无可避免地走向失落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 ,作家关注知识者思想存在状态 ,其与社会的对立 ,使之难以认同早期都市文化。 30年代 ,随中国都市形态成熟 ,知识者在职业、生活与文化意义上对都市参与明显增加 ,思想存在色彩弱化。抗战后 ,工农文化的勃兴 ,使知识者思想存在与现实生存两方面都疏离都市 ,进入乡村  相似文献   

10.
李小宇 《现代语文》2009,(10):88-90
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上海的“新感觉派”小说打破了中国缺少都市文学的局面,代表作家穆时英将其发展至成熟,不仅描绘了一幅幅富有现代都市特征的场景,并且深入地探究了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上海的“新感觉派”小说打破了中国缺少都市文学的局面,代表作家穆时英将其发展至成熟,不仅描绘了一幅幅富有现代都市特征的场景,并且深入地探究了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长篇小说《高兴》延续了他对农民的一贯关注,以平实的语言、纷繁的意象,叙写了土地变迁后,农民流落都市成为拾荒者的生存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乡村颓败的深沉忧患。作品成功塑造了刘高兴物质卑微、精神高贵的形象,并借鉴传统小说中的"才子佳人"叙事模式,通过"圆圈"式的循环叙述结构,从而传达出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与思索。  相似文献   

13.
《我是波西米亚人》运用简洁的文字,通过对女孩小培成长经历的叙述,细致真实地描摹了居住在上海这个都市中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揭开了上海浮华与虚幻的面纱。小说的表现范围虽然有限,却透露出实实在在的有关这个都市,有关这个都市的人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女作家张欣始终对现代都市人的情感状态、生存状态作近距离的关注。其小说的底蕴隐含着"人生无处不苍凉"的凄凉,写出了都市物质欲望对人性的腐蚀,金钱对爱情的摧毁,但是张欣又无意于对都市进行批判,而是以关切的心情注视着都市人生命的韧性,善良的情怀充溢于作品中,在小说中留有一点苍凉的美。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都市小说《长恨歌》中的女主人公王琦瑶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女性形象,王琦瑶与其成长环境上海关系密切,深入认识上海文化,观照一座城市的品格一上海心,透视都市欲望对女性的异化影响,进而呈现出都市女性坚韧挣扎却仍然虚无漂泊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的“新都市”小说作为对都市人生存方式的把握和对都市精神价值的探寻,是在独特的都市文化语境中产生的。特殊的文化语境蕴育了“新都市”小说的主题话语,灵魂和欲望成为特定的题材领域,而欲望化的现实使得传统道德观念的抛弃和情感空间的重构成为“新都市”小说的主要表现内容。“新都市”小说不仅热情关注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并且主动寻求精神超越的可能途径,尽可能展现世纪末人群的精神表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都市小说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日渐完善成熟的发展过程,这种变化是都市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农业走向商业、从传统伦理走向现代科技过程中的价值体系、思想观念、生存方式不断解构和更新的真实状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地方戏曲是形成并发展于民间的一种地方文艺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民族和民间文化内涵。我国地方戏剧大多源于农耕文明时代,与工业文明时代兴起的都市文化存在着差异和错位,它需要在现代都市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不断调整姿态来与都市时尚文化相融合,以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开始,都市题材逐渐成为了中国油画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社会现实与当代文化生活中对都市人的生存状态、生命体验和人性情感的关注,表现人们在都市化进程中由于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导致的内心失落、幻想、躁动、彷徨等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无疑成为当代许多油画艺术家关注都市创作题材的必然选择.当代中国都市题材油画创作彰显了艺术家主体意识的自觉,人性表现是当代都市油画作品内在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城市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人,成为当代化的重要生长点,都市学以开放的都市意识为审美视角,以其面对“现在”的直接性为中国当代学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作为生存意识、生存状态的体现,90年代都市学的话语言说方式大略可区别为两大类;追问与诉求,相应地则体现为两种不同的审美品格,或冷峻忧伤,或温馨平广,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