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主要采用文化分析方法,在前人充分考证的基础上,分析了<红楼梦>"梦"的观念内涵.作者自称"大旨谈情",并不表明作者试图对情理关系进行观念性的历史性反拨."情"是古典哲学特别是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在中国古典哲学和伦理学体系里,它是与"理"相对的概念.<红楼梦>所言之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国之情,另一是儿女之情,作家的创作本旨在于"说梦",因此所谓家国之梦、儿女情梦具体而言是一场"情梦".  相似文献   

2.
《熙德》是一部古典主义悲剧,《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古典名著,两部作品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度,但它们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均包含古典主义理性的美学原则,作品中的人物多半基于理性的原则参与了对命运的独特书写。这也为两部作品的平行研究提供了基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以美学的角度从三个方面对林黛玉“情情”之美加以阐释,即“情情”的自然之美、极致之美和悲剧之美。“情情”的自然之美,阐释了林黛玉“情情”具有禀赋的特质,是“情中之情”;“情情”的极致之美是“情情”在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表现出至真至诚的深情之美,是“情外之情”}在“情情”的悲剧之美中,借助西方的悲剧理论展现出“情情”的升华和超越现实的崇高生命力,是“情上之情”。  相似文献   

4.
本篇侧重论述《红楼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红楼梦》哲学是“无”的哲学,是“心”的哲学(形象性的心学),其最高的哲学境界是“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其哲学视角是“天眼”、“道眼”式的大观视角。其哲学方式是好与了、观与止、色与空、阴与阳、真与假、是与非相通为一的“不二法门”。《红楼梦》作为异端性诗化的心学,与儒、道、释相关而自成一格局。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一部"闲"书,大观园里的休闲活动丰富多彩。《红楼梦》反映了红楼人物对休闲本质和重要性的认识,展现了他们在休闲实践中的创造性、自由性、健康的游戏心态和高度审美鉴赏能力。对红楼人物进行休闲美学的分析,不仅能深化我们对休闲本质的哲学思考,更对当今的国民休闲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在写作理论和文学创作规律的直接表达上也深邃突出。它将深奥的理论融入形象中,具象中。如“无理而妙”、蓄势设情造境、“文先定体”、“宜正体制”、“背面敷粉”等。特别是诗词创作知识,这是我们应该学习和珍视的。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书名之寓意与秦可卿这个人物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秦可卿即警幻仙子的幻形;秦可卿之名为贾府的秦氏与仙境的可卿的合称;秦氏(可卿)托梦给王熙凤与贾宝玉之所即天香楼;天香楼即红楼;秦氏(可卿)所托之梦却“红楼梦”;《红楼梦》之名有多重寓意;《红楼梦》应是该书本名。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以人物性格塑造为构思和创作的中心 ,在艺术形式和方法上 ,也必然以性格刻划艺术为美学追求。本文试从人物性格刻划——内心外现法谈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红楼梦》的女性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之死是《红楼梦》悲剧中最为惨烈、不可或缺的部分,作品通过对众多女性之死的描写,展示和转换情节,渲染悲剧氛围,表现生存环境的恶劣,暴露权势者的本性,反映无助女性的抗争等,体现出作家鲜明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0.
由小说《红楼梦》改编的戏曲的剧种之多是文学作品中比较罕见的。改编成戏曲后的《红楼梦》在保留原著神韵的基础上,在美学品格方面与小说有所区别,发挥了戏曲特有的长处,同时也改交了些许原著的美学特征,而原著的美学特征也影响着戏曲固有的美学观念。可以说《红楼梦》的戏曲与小说各有其独立的美学特征,同时又互相渗透。另外,改编成地方戏曲的《红楼梦》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二者之不同:一、戏剧性与非戏剧性;二、再现性与表现性;三、中和团圆与悲切残缺;四、入乡随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1.
爱情美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它包括几个方面,其中,首要的是青年男女的客貌美。是人的外在特征的美感;爱情还是相互体贴的结晶,爱情是双方情感的交流,青年男女要有共同的志向和高雅的情趣。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梦幻描写是古今中外罕见的。本文论述了《红楼梦》中梦的基本特征:梦成系统;梦作为一种意象,基本含义是虚幻;梦具有多种功能。成系统的梦幻描写,表达的基本含义是虚幻,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寓意、模仿、结构、艺术方法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3.
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代表作。人们在研究、探讨《红楼梦》的社会意义和艺术成就时,都肯定了其中的诗词曲赋,乃至灯谜隐语在刻划人物、揭示主题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对小说中的楹联却未予以充分注意。笔者认为,具体  相似文献   

14.
费彩琴 《考试周刊》2012,(79):12-12
《红楼梦》蕴涵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孝悌思想在其中亦有着独特的阐释。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贾宝玉有着真性情的孝心,是人性之常态、真情流露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一书,最要关键是“真假”二字,而“梦”就是实现“真假”二字的关键所在。基于此观点,文章从时空建构(时空转换的分节点、时空建构的框架、“真假”叙事的艺术策略)、人物性格塑造(人物性格的凸显、补充、反驳)、主旨立意三个方面,具体论述《红楼梦》中“梦”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精深博大,气象万千。它有吐珠纳玉、张扬活力的艺术空间;其禅一般的“红楼”意象、与鲁迅相通的悲剧意识、满含生命哲学的人物性格世界、尽揽个性心灵解放史的丰富意蕴,都使它由“具体之学”升华为“理想艺术”和“优秀艺术”的“哲学”。“红楼美学”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描写的是以女性为主的女子世界,书中的男人形象基本上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不肖之徒,这是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制度思想的体现,也是《红楼梦》一书问世后,屦遭封建正统势力封杀、禁止、而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并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描写的是以女性为主的女子世界,书中的男人形象基本上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不肖之徒,这是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制度思想的体现,也是《红楼梦》一书问世后,屡遭封建正统势力封杀、禁止、而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并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道德经》美学是在以“道”为美这一思想核心之上建构起来的一个美学体系。本体层次上的道在经验现象界则表现为“无”,即无言之美,无声之美,无色之美。以主体空诸一切的“无”去认识对象道的“无”所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妙”,因而,老子的这一美学体系包含了道为美、无为美、妙为美这三重内涵。老子美学揭示了审美的本质并开辟了人本主义美学的先河,具有很强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启蒙思想家和伟大的反封建战士,鲁迅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中国农民的命运。在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祝福》中,他又挑开了很少为世人所知晓的生活一角——农村妇女创伤累累而又麻木愚钝的心灵世界,向读者提供了祥林嫂这个深受封建主义压迫与残害的悲剧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