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871年的"冒籍案"中,时任通州知州的孙云锦给了张謇很大帮助。正是这一援助,为二人随后的交往奠定了感情基础。此后,这位长者频频向张謇伸出援手,同治十三年,延请张謇为江宁发审局书记,至光绪十三年,孙云锦调任开封知府,张謇再次应邀入幕,其间,在学业、生活、做人上不断地给予张謇鼓励与关怀。二人的师生情谊一直延续了16年,直至孙氏去世。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五十年代曾经对工商界讲,中国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化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这是毛泽东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先驱和奠基者极高的定论性评价。 张謇,字季直,晚号啬公。一八五三年生于江苏南通一个农民兼小商人的家庭,幼时聪颖,四岁能背诵几千字文。十六岁中秀才,后因家贫不得不出去谋生,初入江宁发审局。一八七六年去浦  相似文献   

3.
张謇与袁世凯结识于登州庆军军营,份属师生。张謇曾举荐袁世凯,也曾负气断交。二人在甲午战争时期复交,清末立宪运动时期通力合作,建立政治同盟,促成清廷预备立宪。辛亥革命时期张謇极力拥护袁世凯攫取最高权力,并在1912—1915年的袁世凯政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袁世凯复辟帝制,张謇断然弃袁而去,一心从事实业、教育。二人的交往合作长达36年,对清末民初的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謇和卢作孚都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者和奠基人。基于史料分析比较二者的职业教育观及其实践,提出二者的职业教育观皆源自传统文化,并借鉴西方经验,终极目标皆为救国,但二者职业教育救国的路径、职业教育体系的架构、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态各有特点。张謇秉持的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双线发展的理念有战略高度,适合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卢作孚以就业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观实用性强,适合初、中级技术工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翁同龢与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们在交往中的信函成为研究清末政治斗争、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的宝贵文献材料,但2005中华书局出版的《翁同龢集》对集中收录的翁同龢致张謇文稿的系年考订有多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在台湾和香港,张謇的著作被先后出版和重印。在台港学术界,对张謇的思想及其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的活动,所从事的工商业等,不断地续有研究。这些研究常常展示了不同于大陆学术界的探索重心和别样视野;而早年迁居台港的张謇的一些亲朋乡党、门生故旧或其同时代人留下的对张謇及其事业的记述和有关文物,也可补大陆史料的阙如。  相似文献   

7.
第五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啬翁家乡海门召开,我感到特别高兴。其原因不仅在于自己可以重访张謇故里,更在于这些年海门的张謇研究欣欣向荣,为张謇研究增添了  相似文献   

8.
《张季子九录·教育录》编年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季子九录&;#183;教育录》是研究张謇的教育思想和活动的重要史料。当初编辑之时,因疏于考证和校定,致使对一些文稿的成文时间注释失实。后《教育录》被整合进《张謇全集》,编年问题依然存在。2000年3月,张謇研究中心启动了对《张謇全集》的补遗和校定工作,但仍然存在错、讹、衍、夺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謇女子教育思想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超越,同时,其后期的教育思想对前期也有超越。张謇女子教育思想的主要源流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亦是其重要来源,张謇对二者兼收并蓄并进行整合,其女子教育思想呈现着既旧又新、既传统又现代的特征。张謇创办的各种女校,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体系的基础。其独特的女子教育思想,在中国女子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张謇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思想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謇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的思想导源于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他提出实业救国主张.其核心即为棉铁主义,为此,张謇力主拒洋货,倡国货,而其方法一为政策导向,通过减税或提供政府补助、奖励等形式,引导扶持;二是合力论,即合商势、商智、商力,一致对外。张謇将棉纺织业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且付诸行动,而解决资金的途径为引进外资。张謇之所以产生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的思想,其原因一为汹涌澎湃的实业救国思潮这一外部氛围的营造。二为性急心态.三是市场空间广阔,游刃有余.最后则为对利润的渴求。  相似文献   

11.
张謇,清末状元,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江苏南通人。早年入淮军吴长庆幕,参与军事机密,因才华横溢,深得吴长庆的青睐。 1881年4月,袁世凯也投入吴长庆军中。吴长庆命袁世凯在营中跟随张謇读书(此年张謇29岁,袁世凯23岁)。张謇以八股命题,袁世凯的文字芜秽,不能成篇。张謇批改其文往往无从下手,为此花费了不少精力。袁世凯虽然学识浅薄,但对老师尚算尊敬,张謇请  相似文献   

12.
张謇的书品、人品与审美情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很喜欢张謇的字,一见其真迹字体,便会很有兴味地观赏。有幸收藏其书法成扇一把,每当夜阑人静、风清月朗,常会情不自禁地取出摩挲把玩。不只他的书品深深地吸引着我,他的人品、审美情趣,也有经久不衰的引人魅力。      一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翁,书法落款謇字写得看上去象繁体“宝宝”二字,又被人们戏称为“张宝宝”,江苏南通人,晚清史上以状元致力于实业和教育兴国著称于世。传世张謇书法作品,理应很多。他二十岁时,已自称“索书者众”,日记中有“笔墨之忙,竟日无暇曼”;二十一岁日记中则有“…  相似文献   

13.
一、"重人格、尊人道"——张謇的道德追求张謇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历史人物。1924年,在致黄郛的一封电文中,张謇说:"法治治人,先各自治。自治之要,重人格尊人道而已。"重人格、尊人道是张謇一生的追求,是"张謇精神"的核心,也是张  相似文献   

14.
张謇在其人生成长和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他独特的苦乐观及其丰富的内涵。张謇的苦乐观有着苦己乐人、以苦为乐、救人之苦的鲜明特征。用张謇苦乐观培养高职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职院校的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领悟、在实践中践行、在承载中发展张謇的苦乐观。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张謇是极其重要的开拓者之一。他的主要劳绩虽然是在实业与教育两方面,但在政治方面也并非毫无建树。本文着重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察张謇的生平事迹,并且试图评论其功过得失。这里用得着张謇自己说过的一句话:“勿爱其长而因护其短,勿恨其过而并没其功,为天下惜人才,为万世存正论。”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张謇怀揣中国梦,办事业,兴教育,在江海大地上缔造了自己的"工业王国",打造了推进近代化的"南通模式",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通过对张謇史料展示,折射出民末清初的社会变迁,同时也彰显了近代实业家们的强国梦。应用这些史料,在知识与能力维度达到提高阅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维  相似文献   

17.
张謇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程绍珍张謇字季直(1853—1926年),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开拓者之一;亦是中华民族为雪国耻,百年奋斗中的杰出人士之一。一、以实业振兴经济,以教育促进实业1888年至1893年张謇掌教于江苏赣榆选青书院和崇...  相似文献   

18.
张謇是中国近代知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近代化史上一位颇具影响的人物。近年来,学术界对他的经济思想及其实业活动、化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以及在清末立宪中的表现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研究。然而,他与袁世凯的一段交往,却鲜为人知。从张謇与袁世凯交往可以窥探中国在晚清民初的环境下各种势力的交叉、分隔中,袁氏如何夺取政权,登上总统的宝座。当时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势单力孤,袁世凯以掌握新军实权这一政治军事资源,同晚清地方士绅特别是以张謇为首的地方实力派联合,取代了清朝的统治。这里有历史的必然逻辑,而决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9.
叶兵 《教育艺术》2006,(2):38-38
应当感谢张绪武、梅绍武二位先生。他们联袂主编的《张謇与梅兰芳》向人们展示了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这些史料,记录了20世纪初一位中国名闻遐迩的爱国实业家,同一位中国最具盛名的京剧艺术蒙之间的忘年之交。这段史实,这段佳话,足以填补20世纪初京剧艺术发展史上一块空白。  相似文献   

20.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光绪甲午科状元,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显著业绩和广泛影响的实业家、教育家,对我省、我国的教育事业作过贡献。张謇在20世纪初,曾是我国政治运动中立宪派的重要人物,先后任预备立宪公会副会长,江苏省咨议局议长,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袁世凯政府农商部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等职。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特别是在中国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张謇见国事日非,开始寻找救国之路。他始而主张“实业救国”,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