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好问与郝氏祖孙交往多,交谊厚,影响深。郝天挺对元好问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经为通儒,文为名家”的文道合一和“坐视天民之毙,仁者不为”的淑世情怀。元好问对郝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今日能用中国之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的道统思想方面。  相似文献   

2.
元好问坎坷的人生经历与所处时代特点,构筑了其对《庄子》的接受。元好问受庄子思想影响,表现为对其处世哲学的强烈认同,以庄子的自由精神、相对主义理论为基本理念,包含安时处顺和逍遥自适的人生境界追求。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上,主要体现为意象与用典方面对庄子的接受,直接和间接地化用庄子语句,以及继承庄子的“真”“自然”等理论,在庄子思想参与下形成元好问真淳、自然的诗风。  相似文献   

3.
元好问坎坷的人生经历与所处时代特点,构筑了其对《庄子》的接受.元好问受庄子思想影响,表现为对其处世哲学的强烈认同,以庄子的自由精神、相对主义理论为基本理念,包含安时处顺和逍遥自适的人生境界追求.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上,主要体现为意象与用典方面对庄子的接受,直接和间接地化用庄子语句,以及继承庄子的“真”“自然”等理论,在庄子思想参与下形成元好问真淳、自然的诗风.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于元好问书刻作品的考释辨析,进一步厘清元好问书法观嬗变的脉络。从而得出元好问就是金元之际书学倡导复古的先行者的结论。郝经延续着这个脉络继续强调复古,源头也是可以追溯到元好问,这样元好问的在书学史上的意义就立刻凸显出来了。  相似文献   

5.
元好问诗歌对陶渊明的接受,主要有三方面.在思想方面,向往淳朴的上古社会,秉持自然真淳的人生观,鄙弃官场,向往隐逸,同情下层人民;在美学方面,元好问接受了陶渊明“自然真淳”的美学原则,以韵味见长的风雅传统.在意象方面,或直接引用了陶渊明诗歌中的意象,或赋予其新意.元好问对陶渊明的接受,既有时代现实方面的原因,也有自己兴趣爱好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金元文坛巨匠元好问逝世750周年之际,由忻州师范学院和元好问学会、辽金文学学会共同举办的“纪念元好问逝世75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9日至12日,在元好问的故乡山西省忻州市隆重召开。来自内地、香港、日本的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学术盛会,围绕元好问以及金元文学文化研究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会议收到论文45篇,其中元好问研究论文37篇,包括元好问的思想观念、文学成就、诗学理论、诗词散文、续夷坚志、中州集、唐诗鼓吹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金元文坛巨匠元好问逝世750周年之际,由忻州师范学院和元好问学会、辽金文学学会共同举办的"纪念元好问逝世75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9日至12日,在元好问的故乡山西省忻州市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8.
元好问的诗、词、文及文学理论等,都代表了金元文学的最高成就,为历代的金元文学研究者所注目。20世纪中,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变革,元好问研究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从研究成果的数量和研究方法、评价角度等方面综合考察,本世纪的元好问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⒈世纪初至40年代的元好问研究;⒉50至70年代的元好问研究;⒊80年代至世纪末的元好问研究。  相似文献   

9.
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其二》举曹植、刘桢、刘琨三人,既论述刘琨诗风与建安文学一脉相承之观点,亦表明刘琨在其诗歌批评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元好问对刘琨的诗歌批评内涵具有由评诗至评人的人文观照,这种人文观照的本质是元好问与刘琨相似境遇下的情感共鸣与其儒家诗教观影响下对文坛积弊的导向性清洗。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在刘琨诗歌批评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从《论诗三十首》的文本细读,元好问批评理论的深层解析,以及元好问对刘琨诗歌批评的诗史价值三个方面入手,可以较为全面地把握元好问对刘琨的诗歌批评。  相似文献   

10.
元好问研究,清代是一个高潮,在过去的七十年中,元好问研究的成果已经累积得十分丰硕,狄宝心《元好问年谱新编》的问世,对过去70年的研究成果作了很好的概括。  相似文献   

11.
《唐诗鼓吹》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唐七言律诗选本,在明及清初,流传甚广,影响很大,许多著名学者如钱谦益、何焯、纪晓岚等都曾为之批点作序。此书共选录96位诗人的596首诗,分10卷。作者排列不依年代先后,各人所选诗歌数量亦不定,多则30余首,少则1首,其中中晚唐诗人占绝大多数。就选诗内容而言,偏重于感怀离乱诗,由此可见选者在弃取方面应有一定的标准。元好问的诗学思想可分为前后两期,与此书所体现的诗学思想加以对比分析,可见《唐诗鼓吹》对唐代七律的选择及其所体现的诗学思想可以反映出元好问讲究“温柔敦厚”的唐诗观,从而成为《唐诗鼓吹》为元好问所选的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12.
元好问将元结视为自己的远祖,诗中多次提到他.元好问从政治、隐逸、文学三个方面评价元结,评价较为客观.元好问也正是在这三个方面受到元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元好问所选<唐诗鼓吹>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唐七言律诗选本,在明及清初,流传甚广,影响较大.此书共选录唐代96位诗人的596首诗,其中中晚唐诗人占绝大多数,盛唐仅6人,而历代享有盛名的李白、杜甫、韩愈、孟郊、白居易、元稹六位大诗人的诗却一首不选,原因颇耐人寻味.从六位诗人的诗作流传状况、选本选录情况及元好问本人对六人诗作的态度进行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元好问的诗学思想及其在选本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元好问是金元之际的文学大家,其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与后世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元好问文学创作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进行具体的论证与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其词作的独特风格。认为:元好问在创作理论上一方面主张刚健豪放、自然真淳的文风,另一方面又强调艺术上的精益求精,注重温婉含蓄,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他的词作呈现出一种“疏快之中,自饶深婉”,“刚健含婀娜”的独特风格。这对改变金元之际单一的风格。推动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元好问不仅继承了苏轼的"随物赋形"这一理论话语,而且与苏轼整体的诗学思路趋于一致,都主张"无意而发",在"致道"、"神遇"的境界中,入于大道自然。元好问诗学中潜藏着"苏学"因素,甚至是苏学的思想体系。《东坡易传》中世界无心而成的自然观和以无心为理想的伦理观贯穿于苏轼的诗学中;元好问提出"由心而诚,由诚而言,由言而诗",其所谓"诚"类似于苏轼的圣人应物之心,同样不执著于心本体,而以顺应自然为归。"程学盛南苏学北"是学术交锋的结果,元好问自觉地将理论的矛头指向了程学,在针砭程学的同时表现为对苏学的承接。  相似文献   

16.
《中州乐府》是元好问在金朝沦亡后辑录的一部词作,虽不完备,但却能大致反映出金代词坛的风貌,是研究金代文化的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文章认为,元好问编撰《中州乐府》,既借此寄托亡国之思,又在全面总结金源文化的同时,融汇了自己的审美思想和情趣,起到了“拯衰救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历代吟咏端午节的诗歌不胜枚举,元好问亦创作了大量节日诗词,不过缺少端午节诗词。甚至在他诗论里,对伟大诗人屈原几无论及。仔细审视元好问在金元鼎革之际的人生道路,会发现其人生价值取向迥异于屈原,这应当是解答上述问题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元好问与屈原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特别是元好问的使命意识与文化信仰,并进一步探究了中国传统文学创作中不写之写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元好问是金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理论批评家,其诗论集中体现在《论诗三十首》,并散见于其他著述之中。他的诗学思想非常丰富,就其批评旨趣而言,除为人熟知的提倡"正体"、赞赏诗风刚健豪壮、推崇语言清新自然等特征外,他还提出诗歌要以"诚"为本,指出"文章出苦心""诗文似其为人",并强调诗歌文字的"蕴藉"以及风格的"古意""高趣"等。因此只有全面研读他的作品,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元好问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元好问的诗学除受家学熏陶外,亦受到师承的影响,尤其是其论诗代表作<论诗三十首>,其中若干诗篇是受师承影响而作.元好问从游的名师如王中立、路铎、郝天挺、赵秉文和王若虚等人,都是一代名儒,对元好问的诗学观及人生观,有所涵育和启发.文章探析了<论诗三十首>与其师承关系,以利于进一步了解元好问的诗学批评.  相似文献   

20.
元好问对辛弃疾其人的接受:元辛二人有共同的文化基质和相近的政治理想,他们都认同华夏文化,都反对民族分裂,赞同国家重新统一;元好问对辛弃疾其词的接受:首先是二人有共同的词学基础,皆学苏轼词风。二人皆崇尚北方豪雄之风,且有相似的人生遭遇和时代背景,所以辛弃疾更能得到元好问的认同。再者是元好问作词之所以崇尚苏、辛,还与他的词学主张密切相关,即主张在词体文学中张扬阳刚之气与英雄之志。元好问词作对辛弃疾的接受,从题材的内容、风格情调、遣词用语和意象的使用上,都有具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