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比"字句可能触发的四种预设:存在预设、事实预设、种类预设和性质(或程度)预设。"比"字句通常都有存在预设和事实预设,这是"比"字句的最基本的预设。影响"比"字句预设分析的主要是比较对象、共比项和结论项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阐述"着"字句的用法。语义方面,讨论了"着"字句的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及其语义指向;句法方面,讨论了"着"字句的句式变换和结构层次;语用方面,讨论了"着"字句的焦点、蕴涵和预设等。  相似文献   

3.
"没(有)"句虽然是"有"字句的否定形式,但是由于"有"字句的比较项一般是体词性的,"没有"句的比较项可以是体词性的,也可以是谓词性的;"有"字句多表示虚比,而"没有"句主要表示实比。因此,造成"有"字句与"没(有)"句在比较项性质、比较点、比较值"那么/这么"的省略、X的选用、相互转换上不完全对称。留学生由于不了解这两个结构的不对称而常常出现偏误。  相似文献   

4.
留学生习得汉语"比"字句时会出现很多偏误,这说明针对"比"字句的传统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外汉语中"比"字句的教学实践,对"构式—语块"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比"字句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分析,以期改进对外汉语中"比"字句的教学现状,使学生从结构、语义、语用层面更好地理解和习得该句式,减少偏误的产生,也希望对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比”字句的句式义是谓词赋予两个同类事物在某一共同属性上呈现量级差异。典型的“比”字句的句法结构是“X比YR”,包括比较主体、比较标记、比较客体和比较结果四个要素,并具有“差比”的语义特征;非典型的“比”字句分别具有“胜过、等同、不及、极比、泛比”等语义特征,并且它们各自在句法结构上与典型的“比”字句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的语义性质制约着句式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时期"比"字比较句存在差异。本文选取南北朝文调查"比"字句的南北不同表现,发现南北朝新出现的"以+X+比+Y"和"X+比+Y+VP"两种句式在南朝文中的用例数量和比例均比北朝文高,且南朝文"比"字句比北朝文"比"字句更多地采用新形式。  相似文献   

7.
何雨芯 《现代语文》2014,(12):41-43
对含“更、还、要”的三种“比”字句,即“A比B更X”“A比B还X”“A比B要X”的语义特点及预设语境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各自的语义特点,并分析它们的预设语境。  相似文献   

8.
虚词的义项分合在学界一直存在分歧。研究虚词时,研究者常把句义归为虚词的意义,造成虚词超负。通过语用预设理论来研究现代汉语副词"还",发现"还"字句都存在一定的预设,具体预设内容一般由语境决定,且整句话表达了与预设相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对前人所总结出来的"还"的义项进行再考察,可以发现:那些所谓"还"的义项不过是由具体句式或句义造成的,并非"还"的固有意义,"还"仅用来表达"反预设"之义。这解决了"还"的义项分合问题,从而为超负的"还"减负。  相似文献   

9.
"被"字句是汉语中的一个特殊句式,一直受到语言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新世纪以来,"被"字句研究在"被"字的性质和语法地位、"被"字句的结构特点、"被"字句的语义归纳、"被"字句语用等各个角度都有所突破,但随之也出现了理论生搬硬套,语法教学脱离实际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考察"把"字句,发现它是一个二重信息结构,即预设铺垫信息+现时主干信息。其中预设铺垫信息主要由"把"字后的宾语和及物动词来表现;现时主干信息的表现形式则很多,如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状态补语、时量补语、语气词"了"、动态助词"着"等。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的"才"字是一个有着复杂用法的副词."才"字句有典型的语义预设, "才"字本身也可触发非典型的语义预设,随着"才"字位置的变化(或前或后),所触发的非典型的语义预设可分为两类:一是用来表示主观大量;二是用来表示主观小量.  相似文献   

12.
"比"字句是现代汉语常用句式,学界较为关注。笔者从句法、语义、语用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等角度对"比"字句近40年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并总结了"比"字句的研究特点及问题。  相似文献   

13.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现代汉语里的两种特殊句式.一般认为,句中的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其后应有其他成分对其进行补充说明.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由于某些动词的特殊性质, "把"字句和"被"字句在动词后没有其他成分的情况下依然成立.本文试从这些动词前后成分的特征、动词的重叠形式以及动词内部结构出发,对这类"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比"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点,是汉语学习的重点之一。语言和情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导致"比"字句在不同情景中侧重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本文从各种情景中归纳和总结出"比"字句所表达的几种不同的情景语义:强调和夸张、精确和模糊、对等和变化等。  相似文献   

15.
"使"字句和使令兼语句的关系历来备受争论。本文主要考察"使"后名词N2与其前后动词的关系,认为把"使"字句看做兼语句并不符合语言事实,并尝试从句式语义的角度对"使"字句和使令句呈现出来的差异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6.
语言学家们一直都在研究预设的问题。预设往往由触发语(trigger)来引发,根据不同的触发语,George Yule将其分为事实预设、非事实预设、反事实预设、存在预设、词汇预设和结构预设。触发语有助干我们在阅读当中理解作者的真正用意。因此如果我们将预设触发语运用于阅读理解当中,那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非事实性、反事实预设是由学者George Yule提出的"潜在预设"中的两种预设类型。非事实性、反事实预设中既包含了句子词汇,句法,语法层面的语义预设,还有基于上下文语境的语用预设,它们是CET-4听力理解中阻碍学习者正确判断的难点。教师在授课中将两种预设类型贯穿到CET-4听力理解的练习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听力材料的推理预测能力,从而提高听解和做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将印地语与汉语"比"字句进行对比研究,介绍了以印地语为母语的印度留学生汉语"比"字句的使用偏误情况,归纳了"比"字句偏误产生的类型及原因,以期对"比"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成书于清代的《七侠五义》中,"把"字句和"将"字句在语法功能上表现基本相似,均有处置式、工具式、处所式、承受式四种类型,且分布大体相同。不过,"将"字句的数量远远多于"把"字句,并且在狭义处置式的下位类型上比"把"字句有更为丰富的表现。同时,"把"字句中出现了两种非常口语化的形式,这是"将"字句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20.
解析广告标语中预设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设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且使用范围很广。文章以广告标语为依托,从广告标语中预设使用所具备的单向性、主观性、隐蔽性等性质入手。把预设分为意愿预设、文化预设、信念预设、事实预设等四类,并解析了预设在广告标标语中所体现的省力功能、增强说服力功能、角色带入功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