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婷婷 《家教世界》2013,(2):115-116
狐是民间信仰的重要对象,"狐故事"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经久不衰的传统题材。自魏晋志怪小说始,经历唐传奇,直至清代小说的演变,"狐"在文学作品中发展出了动物性——妖性——人性的文化轨迹。本文通过对唐沈既济《任氏传》、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小翠》的解析,窥探狐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变迁轨迹,感受蕴含在狐题材下的爱情和社会缩影。  相似文献   

2.
对《聊斋志异·小翠》中小翠进行探究,小翠的生命历程分为两部分:一是开启报恩的人生旅程;二是作为痴傻人的妻子。在报恩过程中,小翠透露出性格美和心灵美的女性美的特征。小翠的生命历程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是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在文中的体现;二是深藏于其中的儒家的报恩思想和孝行思想。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刻画人物,总是把主人公置于一系列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之中,而《小翠》是其典范之作.全篇结构可分六部分,喜剧-正剧-喜剧的交错排布,使情节大起大落,在跌宕起伏的故事发展中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此外,语言简洁,不重容貌描写而重细节刻画,人妖双重性格的状摹,这些均为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分析《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为"故事集锦",有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有历史故事《推敲》,有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有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本课所选的三则伊索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中有两种故事:一为记神仙鬼狐;一为叙畸人异行。而《田七郎》为"叙畸人异行"的佼佼者。这篇作品情节曲折,结构精巧,写人状物,极尽其态,更重要的是写出中国自然经济条件下报恩的社会美德和这种报恩的必然悲剧性。这种深邃的思想内容是我国同类小说中罕见的。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中的报恩思想,不仅体现在以报恩为主题的小说中,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中,报恩也是结构故事的关键因素,是人物行为的源动力。在许多不是报恩的主题和不以报恩结构故事的小说结尾部分,作者也对人物的报恩行为予以了特别的交代,显示出蒲松龄对报恩的重视。与恩德相对的是仇怨,蒲松龄主张大仇必报,小怨宜解。读懂了《聊斋志异》中的报恩与释怨故事,也就读懂了中国文化的人情法则。  相似文献   

7.
在《聊斋志异》这部名著中,多篇小说是以"笑"为主题的,如名篇《婴宁》《小翠》《狐谐》《冷生》等。在这些短篇小说中,作者蒲松龄并没有仅限于描写愉快的,嬉闹的,诙谐的"笑",而是在笑声中表达了自己的诸多情绪与诉求,特别表达了对于科举制度,封建官场,世俗礼教的悲愤与控诉,正所谓"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  相似文献   

8.
《搜神后记》成书于南朝宋初,记载了晋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大量精怪故事,可分为降妖除怪、人与精怪婚恋和精怪报恩报怨等类型,这些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降妖除怪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巫文化和"邪不压正"的观念;人与精怪婚恋故事反映了不自由的婚姻制度;精怪报恩报怨故事宣扬了知恩图报和有仇必报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正>《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绝后之美誉。《聊斋志异》有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如:《画皮》、《小翠》、《促织》等。《画皮》告诉我们要分清善恶是非,不能光看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10.
一、异中求同,提出话题 师:课文中有3个小故事,谁来讲一讲?(学生复述《狐狸和葡萄》、《狼来了》和《蝉和狐狸》) 师:这3个故事非常有趣。你们看,故事中的狐狸、牧羊的孩子走出来说话了(呈现课文人物的语言)——谁来读一读?  相似文献   

11.
小翠的泪珠     
“吱”地一声,房门被推开了。妈妈走进来:“哟,小翠怎么啦?拉长着脸,都是大孩子了还哭鼻子?”“妈,我要住校,人家都说我是小皇帝。”小翠禁不住大声哭了起来。“这事也值得哭呀,住在家里多舒服,干嘛要去住校?”“不嘛,不嘛。”小翠又耍起了以往的小脾气。妈妈禁不住她的软缠硬磨便答应了。小翠笑了,这时她觉得妈妈真好!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课文《酸的和甜的》的故事源自《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葡萄》。《狐狸和葡萄》只写了“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课文《酸的和甜的》在原来故事中增加了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三个角色,有八个自然段和八幅插图,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课文的寓意也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也不想让别人得到”变成了“凡事要自己去体验、尝试,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 《初中生》2009,(3):41-45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伊索为主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的,也寄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狐狸和乌鸦》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伊索寓言》中的许多小故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很有启发。但“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读《伊索寓言》时,就对一些故事作了新的诠释。那么,你在读完《伊索寓言》后又会有些什么新的想法呢?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继承和发展了志怪、传奇小说的文学传统。魏晋志怪与唐人传奇中有许多鬼神报恩的描写,其主人公的反抗精神、多具人情、报恩方式等对聊斋志异的鬼神报恩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蒲松龄因感慨世情之薄,在《聊斋志异》中创作了大量鬼神报恩的作品,塑造了一批重报恩、有情义的鬼神形象,赋予了他笔下的鬼神以美好的人性,并借此表达"异类有情,尚堪晤对"的深思,以此来喻世讽时,实现知己之托。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第9册第12课三则小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从《伊索寓言》中选取)。【教学目标】在比较阅读中体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1.揭题,齐读。2.组织交流:你了解的伊索及《伊索寓言》。二、对比阅读,体悟"多角度阅读"的方法1.浏览《狐狸和葡萄》,指名简单说故事及其蕴含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师:小朋友们,你们快来看看,老师带来了谁?(板画狐狸)生:狐狸。师:听过狐狸的故事吗?生:听过《狐狸分肉》。  相似文献   

17.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共由《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篇寓言组成。我在教学《牧童和狼》这则故事时收获最大。《牧童和狼》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可以说是一代又一代人在讲着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谓妇孺皆  相似文献   

18.
<正>一"小红帽"的故事告诉我们狼是凶残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我们蛇是恶毒的;"狐狸与乌鸦"的故事告诉我们狐狸是奸诈的……道德评价、情感认同、价值判断与年龄相伴生长。当我们的思维方式被知识和观念驯化的时候,我们就很难读懂周晓枫的《斑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化是一种启蒙,但文化也会  相似文献   

19.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童叟皆知:这是一只爱慕虚荣、易上当受骗的乌鸦,投其所好的狐狸几句虚伪的表态,哄得乌鸦自以为有可乐之润喉,于是惶惶然,嘴中的那一块肉也就悠悠地掉到了狐狸的嘴里,最终掉成了一个经典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太平广记》"神"类故事中有很多神女形象,这些神女形象具有不同的身份,上至天后,下到侍女,等级森严。神女一般都具有超能力,或驾驭风雨,或报恩复仇,或妙手除病。关于神女的婚姻,也很有时代特色,体现了唐代的社会习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