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夜色温柔》中迪克的堕落一直被文学评论家们认为是上层阶级的道德标准腐蚀的结果,是上流社会有闲阶级的牺牲品。文章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为视角,通过对迪克的三重人格结构分析,认为主人公的悲剧并非完全是外界环境所致,其根本原因在于迪克的个人选择。  相似文献   

2.
《夜色温柔》中迪克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是社会性的,但是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来剖析迪克的三重人格,可以窥探出迪克悲剧人生的精神根源,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相互冲突和相互转化,最后三重人格失衡,导致了他人格和心理上的扭曲和异化。  相似文献   

3.
真爱爸爸     
崔忠军 《海外英语》2006,(10):26-27
我努力去做一个好爸爸。给孩子们买礼物,带他们去游泳,为了供他们上学,我工作夜以继日,勤勤恳愚。可与迪克·霍伊特相比,我这个父亲却逊色许多。迪克用轮椅推着身患残疾的儿子参加了85次马拉松,每次行程26.2英里。他不但用轮椅连续8次推着儿子行驶26.2英里,用橡皮艇搭载着儿子,自己游泳拖着游了2.4英里,他还把儿子放在自行车把手座位上,骑车112英里,所有这些都在一天之内完成。同样,迪克也曾用轮椅推着儿子到美国各地滑雪,把儿子背在身上翻山越岭。还有一次,他用自行车驮着儿子周游全美。与迪克相比,你带儿子去打保龄球这件事真是不值一提,不是吗?那么作为儿子的里克为父亲做了些什么呢?除了挽救了父亲生命之外,里克并没有帮过父亲什么忙。43年前,这个动人的亲情故事始于马萨诸塞州的温切斯待镇,由于里克出生时被脐带所勒,大脑受到损伤,失去了支配四肢的能力。“他这辈子将会是一个植物人,把他送到福利院吧。”迪克说在里克9个月大的时候医生这样告诉他和妻子。可是迪克·霍伊特夫妇不相信医生的诊断结果。他们发现小里克的眼神尾随他们在屋子里转  相似文献   

4.
《家教世界》2008,(6):40-41
玛丽安是个国小五年级的老师,她的班上来了一位名叫迪克的转学生。玛丽安老师第一眼,就很不喜欢迪克,因为他衣服肮脏、头发长长,身上还有一股臭味!而功课,也是落后一大段,她每次批改迪克的作业,心里就有点恼怒:"怎么这么笨,涂涂改改、写得乱七八糟!"所以玛丽安老师就用大红的笔,在迪克写错的地方一圈又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平分     
男孩迪克与他的妹妹琼相依为命。父母早逝,琼是迪克唯一的亲人。所以迪克爱琼胜过爱自己。  相似文献   

6.
严格的规定     
迪克的妈妈定了一条规矩,如果他在吃饭的时候来晚了,就不能在吃饭时说话。昨天,他像往常一样,其他人都坐下了他才来。一进饭厅他就说:"我说,妈妈……"但妈妈马上提醒他那条规矩。  相似文献   

7.
<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倾注心血最多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二十世纪"爵士乐时代"一个年轻的心理医生寻求"美国梦"的过程.本文拟通过当时"爵士乐时代"的大背景和主人公迪克的复杂性格特点来讲述他自我救赎过程中的绝望.  相似文献   

8.
高媛 《小学时代》2008,(12):30-31
酒吧门前,几盏镁灯闪亮着蓝色的光。这家酒吧的名字是"六月火焰",在这个小镇上很有名气,是年轻人喜欢的聚集地,也是大嘴豆迪克非常重要的情报收集地。这天傍晚,迪克和往常一样,一个人到酒吧喝酒,等待他的线人——没错,迪克有他自己固定的情报提供者,不然怎么做侦探这一行呢?  相似文献   

9.
旨在通过探讨《爱玛》中上流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揭示出真实的19世纪英国上流社会。通过对女主人公爱玛以及其他主要上流社会人士的分析,揭示出上流社会彻头彻尾的功利主义和虚伪伪善的嘴脸。  相似文献   

10.
杀手的疏忽     
事实上,在大嘴豆迪克接到那个电话时,他就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案件,否则检察官阿拉莫不会大老远打来电话。此时此刻,迪克正和阿拉莫先生一起,表情严肃地检查着犯罪现场。  相似文献   

11.
绅士     
迪克七岁,他的妹妹凯瑟琳五岁。一天,妈妈把他们带到姨妈家去玩,自己就到城里去买新衣服。孩子们玩了一个小时,四点半的时候,姨妈领着迪克走进了厨房。她给迪克一块精美的蛋糕和一把  相似文献   

12.
别涅迪克博士是法国一家化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一次,在实验室里,他准备将一种溶液倒入烧瓶,一不小心烧瓶“咣当”落在地上,糟糕!还得费时间打扫玻璃碎片,别涅迪克博士有些懊恼。然而,当别涅迪克的目光落在地板上的烧瓶时,他顿感意外——烧瓶并没有破碎。  相似文献   

13.
细心的回报     
别涅迪克博士是法国一家化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以认真仔细而著称。这天,在实验室里,他准备将一种溶液倒入烧瓶。一不小心烧瓶掉在了地上。糟糕!别涅迪克博士有些懊恼。然而,烧瓶并没有破碎,他弯下腰捡起烧瓶仔细观察。以前也曾有烧瓶掉在地上,但无一例外全都破成了碎片,为什么这只烧瓶仅有几道裂痕而没有破碎呢?别涅迪克博士一时找不到答案,于是他就把这只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别涅迪克博士在走进实验室前,看到一张报纸上报道说市区有两辆客车相撞,车上的多数乘客被挡风玻璃的碎片划伤,司机被一块碎玻璃刺穿面部而刺伤了…  相似文献   

14.
对大侦探迪克来说,回忆往事并不是太可爱的事,那让他觉得自己有点老了。可是对于他心爱的小侄子坎迪来说,没有什么比听自己崇拜的迪克叔叔讲那些惊险又刺激的故事更令人兴奋的了。  相似文献   

15.
借据之谜     
大嘴豆迪克好不容易睁开眼睛,对着天花板打了个呵欠,又翻了个白眼,终于确定自己身在何处——作家康敦的公寓里。这位不熟的时候骄傲得像只公鸡,熟识起来热情得像喷火的烤箱的作家——康敦先生,这次邀请迪克前来,其实有他自己的目的,那就是:想办法说服迪克为他的下一本新书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文学史上有一个“多余的人”家族,奥涅金、华巧林(也译作“彼巧林”)罗亭就是这个家族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典型人物,他们的爱情毫无例外地以悲剧告终,令人惋惜不已。在十九世纪初期的俄国,腐朽的农奴制社会中产生了不少厌倦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的贵族人士。奥涅金就是反映这个时代文学画廊中的第一位。他是位贵族青年,对上流社会不满,却又离不开上流社会,在客厅高谈阔论、追逐女人,“用意外的讽刺的警句,引起太太小姐的微笑”,就是他的日常生活,这种同样单调、同样多变、明天一如昨天的日子,终于使他厌倦了。他“打着呵欠,拿起笔来……艰难的工作使他厌烦”,在他身上普希金表现了当时俄国贵族青年的焦躁不安。他一事无成,于是追逐女人,便成了空虚乏味生活中的一项“事业”。奥涅金情场得意、战果辉煌,女人在他眼里只不过是猎物,他欺骗她们、奉承她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告诉你,一个擦鞋童变成一个受人尊敬的绅士,你会相信么?你一定不会相信。可是,当我读完《流浪儿迪克》,我不得不相信这个梦幻般的现实。迪克是美国大街上一个流浪的擦鞋童,每天只能挣多少花多少,生意不好就得睡在街头。但是有一天,他听到一位年轻的绅士叔叔对他说:“我太忙了,没法儿陪你游览这座城市,要是有个向导该多么好。”于是,迪克迈出了那一步,那个影响了他一生的一步,他毛遂自荐,当了向导。那个年轻绅士对他说了许多,迪克决定改变自己,用自己的真诚和勤奋做好导游这个工作。后来凭着他的正直、善良,凭着他的热心和真诚,经过多…  相似文献   

18.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迪克探长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像杀猪一样尖叫起来。“该死的,托尼,我早就说过我们应该换一部质量好些的电话机!”我们英明神武的大嘴豆——哦,当然他不大喜欢别人总是这样称呼他而遗忘了他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迪克。他拿起电话,听筒里传来的居然是一声歇斯底里的大叫:  相似文献   

19.
坎迪常为自己的叔叔是镇子上闻名遐迩的大侦探迪克而自豪。坎迪最喜欢迪克叔叔来家里吃饭,因为每次吃过饭,迪克叔叔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上喝咖啡的时候,就是坎迪最喜欢的“故事时间”了。  相似文献   

20.
无望的救赎——《夜色温柔》主人公悲剧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中的主人公迪克走向沉沦的悲剧进行解读,试图说明迪克在个体被变成断片的现代社会里寻求救赎是无望的。不论是从经验层面还是从精神层面,迪克都通过消费而受到了消费社会的控制,因此,走向沉沦是迪克不可避免的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