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中课文《归园田居》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是从《汉乐府·相和曲·鸡鸣》一诗袭用的。原句是这样的:“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陶诗做了三处改动,“深宫”改成了“深巷”,“高树”改成了“桑树”,另外一处是出于押韵的需要调换了次序。两句诗描绘的生活没有变,它属于成句的袭用。袭用比原句高明,意蕴更丰富。先说意象。原诗中的“高树”“深宫”意象有点模糊,而“桑树”“深巷”使得所写空间更广大,乡村色彩更鲜明,环境更显安宁幽静。作者再以草屋、方宅、桃李、榆柳、远村、炊烟等景物相映衬,有虚有实,虚实结合,不仅绘出…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2006年11月第2版)第27页选有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一诗.笔者认为,"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中的"颠"字应为"巅",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乡村教师,我有一个梦:在美丽的乡间,不仅有"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田园牧歌般的生动景象,更有一所所学校,有孩子琅琅的读书声……我上小学时,足不出村,背着书包,就可以把学上。那时候,一个乡镇有一所高中、七八所初中、几十所小学。孩子们上学不犯愁,学校的存在,更为乡下增添了生动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4.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崖八九间。 榆柳荫后搪,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作为中国田园诗的开山诗人,陶渊明善于捕捉农村生活中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以近于口语的质朴语言进行传神的刻画,从中融人自己热爱田园、厌恶官场的思想感情,表现出诗人高尚的品格和情操,以及他的独特审美情趣。你看,“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相似文献   

5.
正"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在诗歌里,杭州总是诗意的,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我只觉得高速发展下的杭州就是一座钢筋水泥的围城!我从小就很向往田园生活,向往那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意境。高考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了浙江农林大学的林学专业,想自此走近心灵乌托邦。  相似文献   

6.
鸡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自《诗经·鸡鸣》等篇以来,鸡频繁地出现在诗人笔下,成为一个意蕴丰富的形象。具体来说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一、反映安宁生活。《老子》描写理想的社会生活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陶渊明《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  相似文献   

7.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茏里,复得返自然。  相似文献   

8.
<正>《归园田居》的课堂上,我正在引导孩子们感受陶渊明笔下田园风光的质朴冲淡之美,共同分享自己最喜爱的诗句,孩子们叽叽喳喳,有的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这句好,看来陶渊明的房子挺大挺多。是的,刚归田的陶渊明带着家眷和仆人,生活还算不错,岂料一场大火几乎烧光了他的所有,生活便窘迫起来,以至于要向邻居乞讨。有的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句有意思,但说不出怎  相似文献   

9.
孙喆 《小学生导读》2022,(10):42-43
<正>在中国雄鸡状版图中有一朵盛开的喇叭花,迎着太平洋盛开,这就是著名的杭州湾。突如其来的喇叭口让钱塘江与东海没有了分界,分不清哪里是江哪里是海,失去约束的海潮可以一路向西再向西,沿着海盐、海宁直抵富阳、桐庐。江和海你来我往,缠绵无尽,于是,永不停歇的潮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问候着杭嘉湖平原深处的百姓,“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农耕人家也习惯了海的味道与声音。  相似文献   

10.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相似文献   

11.
在一条山路的外边该是更迷人的风景了,我想。走出山路,到我一无所知的外边去看看,这是我小时候的第一个梦。我的梦从“鸡鸣桑树巅,狗吠深巷中”启程。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浮躁,使得我们的学生对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雅致、王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欢腾、杨万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情趣和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忙碌早已陌生。该是让我们的课堂流淌着田园诗般的意蕴,让学生在诗意的课堂上享受着月光的浸润、沐浴着善良的光辉,静静聆听心灵拔节的美妙乐曲的时候了。田园诗般的课堂流淌着感动和悲悯的清泉。那是情感  相似文献   

13.
黄昏     
(一)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我低低地吟着,靠在阳台雪白的瓷砖上,面朝长长的阶梯。一群大声打闹说笑的女生走下,三个痞痞的男生单手插在裤兜里慢慢走上,一对男女生夹着书本微笑着走下。我停下声来,不知道还有人和我一样在每个下午在这个位置望对面阶梯上人来人往,或喜或悲吗? 会有的,一个短发齐耳,对每个陌生人微笑的女孩,她会涩涩地对我说,从我那道窗口望去,白云聚成了你的名字。  相似文献   

14.
陈文元 《学语文》2003,(6):16-16
《桃花源记》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至少有下列三点 :一、优美恬静的农家生活意境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创造的意境 ,便是理想化了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从中我们可以见到他在田园诗中经常所描写的那种恬静优美的生活图景。如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所见到一片地广物丰和平宁静的景物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这与诗人在《归园田居》诗中所描写的“暖暖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的景物和气氛是多么相似。生活在桃花源中的人们“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 ,并怡然…  相似文献   

15.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第五册选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一)和《饮酒》(之五)。课本的“自读提示”认为:这两首诗反映了他辞官归隐后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高尚纯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教参也认为作者在这两首诗中表达了同样的心情:“闲适愉快”;描写了同样的生活场景:优美的乡村风光和安逸宁静的生活。对这种意见,笔者不敢完全苟同。应该承认,归隐后的前几年,作者刚从“樊笼”似的官场回到宁静的乡村,有一种解脱的感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宁静幽美的环境虽过于简单,但对于久有“淡泊明志”之心又羁于卑污官场达十年之久的陶渊明来说,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再加上那“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古朴的乡村风光,这一切都使得“久在  相似文献   

16.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________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2)___________,_________。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_________,_________,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4)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潜《归园田居》)(3)势拔五岳掩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17.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相似文献   

18.
乡村铁质     
刘向民 《教学随笔》2010,(7):15-15,37
①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②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乡村是狗吠鸡鸣牛哞,是薄薄的晨雾和袅袅的炊烟,一条静静地流淌的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乡村的早晨是清新和鲜明的。  相似文献   

19.
《归园田居》第一首是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从“少无适俗韵”到“守拙归园田”)概述退隐原因。一开头,诗人就好象和一个知己朋友促膝谈心:“我这个人哪!从小就没有适合世俗的性情,生来就喜爱这清静的山野。唉!也怪我一时糊涂,竟然陷…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归园田居》有“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两句 ,这两句意义十分平易浅显 ,故课文未作注。实际上 ,这两句诗是特别值得玩味的 ,它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渊源。关于“鸡鸣狗吠” (或“鸡犬相闻”) ,在我国古代是有着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的。《老子·八十章》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 ,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 ,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一段话集中表达了老子的复古社会历史观。他认为“什伯之器”“舟舆”“甲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