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毛远明教授是我国碑刻文献学的建立者,他身体力行,先后进行汉魏六朝碑刻、唐代碑刻的校注工作,同时进行历代碑刻文献总目提要、历代期刊公布碑刻文献总目提要整理工作,并指导学生进行隋代碑刻、五代碑刻、宋辽金元墓志的校注工作;进行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研究、异体字典编纂工作,同时进行碑刻词汇研究工作,成为当代碑刻文献语言文字研究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2.
碑刻文献研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研究形式多样、研究成果丰硕。出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碑刻文献研究的历程应该清理,研究的成果值得检讨,研究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缺陷需要总结。《碑刻文献论著叙录》系统清理了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发展脉络,揭示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为学界整理、研究碑刻文献以及利用碑刻文献进行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线索、丰富的学术信息和具体的研究方法,必将有效拓展碑刻文献研究的领域,把碑刻文献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寺庙碑刻是张掖碑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关佛教的碑刻数量最多,内容也最为丰富,为我们研究张掖明清时期的佛教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现依据这些碑刻资料,对张掖明清时期佛教的兴盛原因、寺院状况以及藏传佛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清代前、中期书论中不乏对碑刻的论述,当时人们已经开始关注碑刻,不过这时更多的是从金石学、考证学、文字学的角度出发,对碑刻进行搜集、品评、著录的工作,将碑刻看做对书学的一种补充;到了后期,包世臣、康有为等人将碑刻(尤其是北碑)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碑学大兴。他们把对碑刻的认识归纳、总结,形成体系,使之成为书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以清代书论中对碑刻的认识发展变化为线索,指出前、中期与后期书家对碑刻的认知的区别,重新审视清代书学中构建碑刻认知体系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亳州旧志中收录了许多有关当地的历代碑刻文献,这些碑刻文字详细记载了当地的古迹、教育、河渠及历史人物等内容,价值之高,不言而喻。有些碑刻已不存在,依这些旧志才得以保存下来。有必要对这些碑刻文献进行梳理,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文献支撑。  相似文献   

6.
<碑刻文献学通论>第一次系统构建碑刻文献学学科的理论体系.科学考察了历代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的脉络、学术思想、流派、特征,第一次对碑刻文献研究史进行大规模清理和总结.论述了碑刻文献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构拟了完善、系统、科学、适用的学科发展规划,前瞻性强.丰富了普通文献学的内容,英定了碑刻文献学学科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历史时期,洪洞、介休两地留下了一定数量的水利碑刻。这些水利碑刻的内容显示,当时官府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公示祭祀方式、水利约定,无非就是要起到其对民间社会的有效社会控制,因此,水利碑刻也就具有了一定规范意义。从某种角度说,水利碑刻的这种规范意义与习惯法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对此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汾河流域水利秩序与社会管理的特有途径。  相似文献   

8.
江苏地区拥有大量的清代满族碑刻,这些碑刻内容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研究江苏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依据碑刻的形制、内容、文字构成等对江苏地区清代满族碑刻进行分类,以期探讨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碑文涉及的地方治理、宗教、教育、地名等相关历史进行研究,力图呈现江苏地区清代满族碑刻的全貌。  相似文献   

9.
《文山学院学报》2016,(1):107-110
云南文山西华山碑刻历史悠久,内容包含了人文风情、自然风景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这些碑刻反映了文山一定时期内的历史。该文以几处极具代表性碑刻为线索,对碑刻作者及文山一定时期内的历史作一些分析,以此凸显出文山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0.
碑刻不仅作为历史文献的载体,其本身亦应成为历史研究的对象。通过利用广西恭城的碑刻资料讨论碑刻的制作与篡改过程,着重探究刻工群体、碑刻制作成本与象征意义的生成,以及碑刻篡改背后地方社会的运作实态,并进一步提出地方社会中碑刻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莽莽碑林,浩翰碑海构成的建水碑刻文化,历史悠久,书法高妙,镌刻精湛,内涵丰富,正因为建水碑刻文化博大,精深,所以要想对建水碑刻文化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如果对建水碑刻仅仅停留单一的浅层次的书法鉴赏上,那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碑的历史价值、碑的社会功能、碑的艺术价值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我校的碑刻文化是一个理想的教学资源,为文言文教学搭建一个文化平台。我校作为县大堂遗址,集中了周围的历史碑刻,记载了我们地方的历史事迹,利用碑刻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进而有效促进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有感于此,笔者试以文言文教学为例,试谈地方碑刻文化资源与文言文教学整合的几点看法:一、挖掘地方碑刻文化资源,寻找与文言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13.
碑刻是历史的产物,是重要的铭刻古籍,碑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水族碑刻形制多种多样,雕刻艺术精美,其内容功用和我国传统碑刻基本对等,但具有突出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4.
碑刻是历史遗存和文化的载体,是占据物理空间以雕刻为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是综合雕刻、书法、文学、历史,集实用性、观赏性与文献性于一体的艺术作品。适当地从碑刻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进行命题,不仅可以丰富命题材料的范围,增加试题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笔者搜集了近年来利用碑刻  相似文献   

15.
《保山碑刻》汇集了保山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多年劳动的心血和汗水,以实证展示了保山的历史文化。该书与以往的碑刻类书稿相比,更重视了碑刻面貌、历史面貌、文体格式的全面性和述评、编排的精警性。无论在内容选择或形式编排上,都有较大的突破、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对史学研究还是碑刻书法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文化界大力推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搜集和集中散见在苏州各处的碑刻,苏州成立了碑刻博物馆。现搜集到的碑刻已有三千块之多。(西安碑林也只有二千三百多块)。这些碑刻集中在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内。文庙内戟门前有清乾隆满文汉文平定准噶尔告太庙碑、平定大小金川告太庙碑、平定回纥告太庙碑,它们是清初国家趋于统一的见证,也是反映边疆历史的珍贵资料。除此还有清康熙时孔子至圣先师赞并序、明洪武苏州府孔子庙学新建南门记,明万历苏州府重修儒学记、苏州府重建文庙记、清嘉庆重修苏州府学记等碑刻。  相似文献   

17.
《荆门碑刻》是焦知云先生以今天湖北省荆门市为界限,搜集、整理而成的古今各类碑刻集,其中明清碑刻有644件,占总数的一半以上。文章将分人物、社会生活、教育、宗族、宗教五个方面介绍《荆门碑刻》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东汉碑刻中保存了数量可观的史料内容,涉及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至语言文学、哲学、文物等众多领域。东汉碑刻在小学、今文经学及书法方面的贡献已广为人知。但是,它蕴藏的丰富的史料内容,至今尚未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它在校订史籍方面的价值,更是其他资料所不能替代的。本文对部分东汉碑刻进行总结,以阐释其在此研究领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碑刻作为一种将"过去""定格"的文本,具有"补史之阙、正史之谬"的史料价值。晚清揭阳松华兴信局的碑刻即是具有重要文本信息和价值的碑刻。首先,碑刻揭示了文昌帝君庙的变迁线索,随着深浦桥的兴废,文昌帝君庙发生了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地方乡绅显示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其次,碑刻所提及的批信局、商号是研究华侨史和经济史的重要文献,成立于暹罗的松华兴批信局积极参与到地方公共事业的建设,他们通过题捐形式,为文昌帝君庙的重建提供了支持,揭示了南洋华侨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而所题捐七兑银的出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方金融网络的存在;最后,碑刻反映了地方公共工程建设线索,揭示了乡绅在公共事业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学顾炎武十分重视金石字的考释。顾氏的金石字考,在勘正金石碑刻误字的同时,对石刻碑中的俗字、武后制字、避讳字也能一一指明。此外,对于碑刻中的一些语词,顾氏也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