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0年代以来,当代诗歌叙事性特征日盛。立足于中国新诗史,对比现代诗歌与当代诗歌中的叙事性特征,指出叙事在当代诗歌中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和探索途径,使当代诗歌表现出日常生活化、情感隐蔽化、对象小不点化等特征。对当代诗歌的叙事性特点进行分析,有利于对中国诗坛做一次阶段性的总结与前瞻性的观察。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众多诗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诗学理念,在具体写作实践中也开始关注诗歌的本体建构,强调诗歌的叙事性因素,并建立起了一种体现个人化写作时代特征的个体诗学体系.这是90年代诗歌写作与理论阐释所出现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语境中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三个关键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琦  王列娟 《天中学刊》2004,19(6):70-72
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众文化语境中,诗人、诗歌发生了显著的转化。诗人们更彻底地离开了种种形式上的流派,完全以个人的身份写诗。诗歌的立场、诗歌的精神、诗歌的语言策略都呈现出复杂的特点。“民间”、“消解”、“叙事性”,暂时在诗歌中凸显。  相似文献   

4.
叙事性在90年代以后的汉语诗歌中全面彰显,不仅是一种诗歌写作策略的转换,更代表着一种新的诗学观念与审美追求。这种变化是根植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深刻转变,根植于个人化写作下诗人对自身主体性的认识,更来源于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对诗歌文本有效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5.
叙事性书写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重要的诗学表征,它以戏剧、反讽、戏拟、互文等手段丰富诗歌写作的维度,而且这一文类突破与综合创造的企图,使诗歌写作始终以未完成的、生长的态势出现,从而成为开放写作的形式表征。  相似文献   

6.
受社会环境、创作主体、网络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网络诗歌的语言在继承传统诗歌语言特征的同时,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征。除口语化、叙事性等特征外,网络诗歌在语言特征上还呈现出了它独特新颖的一面,即“反讽”的运用。文章从“反讽”在网络诗歌语言中存在形态、生成原因、意义、局限和出路等方面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当代诗歌中叙事性产生背景因素、叙事特征以及叙事之后所产生效用,以寻求诗歌发展所面对困境的解脱之道。  相似文献   

8.
朦胧诗退潮之后。新诗从先锋诗歌开始从公共的宏大叙事转入日常的生活叙事,转入诗人的生命自身,转入日常生活自身,在近年呈现出一种日常性、叙事性和沉沦性特征。但是,诗歌应该张扬超越之维,未来之维。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评论界较多关注90年代诗歌的消解,而对其重构倾向重视不足乃至忽视。论文讨论了重构倾向的两个方面:反思历史和对80年代中后期消解姿态的收敛,并从90年代的社会文化语境和诗歌自身的发展轨迹,说明重构在90年代诗歌中何以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文化转型,历史进入以后现代主义为特征的大众消费文化时代。伴随大众消费文化时代的来临,90年代的诗歌也发生转型,呈现出种种断裂性的后现代先锋写作特征。诗歌写作出现了鲜明的个人化倾向,诸如散文化、口语化、叙事化、非诗化。正是这种高度的个人化写作迅速瓦解了传统诗歌美学观念,使诗歌由传统的结构主义诗学时代滑向后现代的解构主义诗学观时代,呈现出一种非历史化的平面性狂欢写作状态。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强调诗歌"叙事性"的年代。诗学理论上对"叙事性"的界定,一直呈现为一个开放、流动的阐释状态。如果,它最初的发生有其限制当代诗歌抒情传统中空泛的情感、奥晦的思想和过于阔大的主题——一种"策略性"的意义的话,那么,它在不停地吸收新的质素过程中,则更多地转向对于诗歌技艺与技巧的探索和历练。与"叙事性"含义有关的是众多诗人对"日常性"与"现时性"的提倡。"日常性""现时性"因远离宏大抒情主题而与时代社会生活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使诗人的个体生命与个人精神空间在诗的叙事性中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大规模“入侵”现代诗,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类型与变种。认真评估其功能、性质和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叙事性已从技术手段、修辞策略上升为现代诗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带来的最大益处,是大大提升了诗人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但理想的状态,应是抒情性与叙事性的有机溶解。  相似文献   

13.
诗体的演变是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重视诗体特征和价值是古体诗教学的重要途径。开发恰当的“学的活动”,体会汉乐府的语言特征和形式价值,在诗歌体式特征中把握汉乐府叙事性特征,关涉统编教材中古体诗的价值及探索古体诗的学习路径。  相似文献   

14.
当代诗歌叙事性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诗歌的叙事性,已形成一股写作潮流,诗歌的叙事性有别于叙事诗,是没有情节只有日常生活场景和微妙心理阐述的叙事,是倾向于复杂和单纯的叙事,是一种对自身生存体验的显示方式,是有意味的叙事。叙事性的重新引入,为新诗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叙事性的滥用,有害当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加以控制。控制时,应克服“平面化”倾向,向深度叙述开掘;要注意叙事性与意象性的有机结合;要注意叙事性、抒情性、戏剧性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诗歌"已成为当下诗歌批判界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术语.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90年代诗歌"的命名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的命名中,诗人、批评者都赋予了它不同的含义,但总体上讲是三种认识:一是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定的中性的时间命名;一是以"知识分子写作"为主体的诗人、诗评家的文学史意义上的命名;三是对"90年代诗歌"命名的否定性命名.分析比较而言,以中性的时间意义命名更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女性诗歌写作,经过90年代以及新世纪以来的不断演变,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形态。可以说,在中国现代诗歌的诸多发展浪潮中,新时期以来女性诗歌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女性诗歌的重要性及其特征,首先在于欲望化的抒写不仅仅是男权时代里的女性性别意识的凸起,而这样爆破性的“崛起’又与新时期市场经济与大众消费文化的不断兴起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翟永明发表了组诗《女人》,诗歌以女人和女人的心理为焦点,表现了一种强烈的性别意识和生命意识,90年代,翟永明的诗歌发生了转变,但对女性命运的关照却始终如一。以翟永明90年代的诗歌为研究对象,运用女性主义和文本细读法,探究翟永明90年代诗歌中对女性命运的全新关照和对古代优秀女性命运的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上世纪90年代诗歌叙事策略的延续,"打工诗歌"因其独特的创作群体、表现主题、美学追求,提出了诗歌叙事策略的另一种可能,这种叙事策略以日常生活、隐喻的动物视角、隐性的抒情性为切入点,扩展了作为诗歌叙事特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修正诗歌与现实的关系,恢复写作的有效性和活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将叙事作为主要的话语方式。这一话语方式的形成包含着多方面的原因:历史的选择、修辞策略、见证历史的抱负和信心以及审美现代性的自觉。其特征则表现为零度叙事、复调叙事和非史诗叙事。90年代以来的诗歌叙事扩大了当代诗歌的表现视域和处理复杂经验的能力,同时,它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当今诗歌所处的文化语境和文化语境下的诗歌写作与批评态度入手,对90年代的诗歌边缘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90年代的文化语境促成了读者大众与写作者在拒绝“诗性”上的合谋,读者大众在远离诗歌而去的同时,写作者的诗歌态度也发生了畸变;诗歌写作的反诗化与诗歌批评的庸俗化,是当今诗坛的两道灰色景观。文章认为坚执文化对抗立场,实现文化超越,不仅是文化颓败时代诗歌应肩负的使命,同时也是诗歌救助自己的最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