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奇特的现象是,许多作家都有着童年丧父的经历,因为父性的缺失,母亲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他们的成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乃至是他们卓然成家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在中国现代作家的童年履历里,父性缺位和母亲印记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存在。在他们成为作家之后,心底的那份对父爱的渴望却日益显露,由于本身父亲形象的模糊,他们便从自身出发又长于自身,有一定的长者意味在其中,于是“大哥形象”便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作家创作的神话作品,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都充满着时代特色,又富于艺术新意。注重展现神话英雄的典型形象,用想象和激情将神话和现实沟通融汇起来,是其特点之一。题材多样性,是其特点之二。就其取材看:一是向我国古代神话取材;二是向日本神话取材;三是向古希腊神话取材。  相似文献   

3.
大卫.塞林格的四部作品中塑造了大量个性鲜明的儿童形象,这些儿童形象总体可概括为三类,即真善美的拯救者、成人化的天才儿童、与成人世界格格不入的孤独儿童。塞林格塑造的儿童形象是为其表达个人思想服务的,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革命英雄儿童、苦难儿童的塑造则更多的是出于教育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现代的作家当中,既能以丰硕的创作成果,奠定自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又能在作家作品的研究上,以坚实而真切的见解于当时和后世都产生极大的影响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而茅盾却是这两者兼而有之.茅盾写有关中国现代作家作品论的二、三十年代,正是沧海横流,人事复杂,学说纷纭的时候.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也许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吧,各色人等都显示了自己的本相,表露出自己是哪种角色,茅盾自然也毫不例外.但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喧嚣一时的理论、主张、观点、见解,都被时间老人打扫得干干净净  相似文献   

5.
缺失的父爱     
刘霞 《生活教育》2013,(1):112-115
上个月的某天,应朋友的邀请观摩了一场他们机构组织的心理咨询培训课。有个环节,要求每一个学员讲一件自己或他人经历的困扰心灵的事情。其中,有个叫唐欣(化名)的学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因为她出众的形象,温柔、绵软的声音,更因为她讲述的她和她儿子的经历,在我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迹并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现代女作家笔下的母亲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丹 《南平师专学报》2004,23(3):45-47,23
一批女性作家在“五·四”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开始了划时代意义的女性书写。她们构建的母亲文本内涵丰富 ,母亲形象在不同时期的女作家笔下得到了从神性、现实性和人性层面上的展现  相似文献   

7.
雷妍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才女,她的文学创作以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通过各色女性人物的描写,表现了她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女性刚刚萌动的强烈的独立意识和与厄运抗争的不屈精神。  相似文献   

8.
《黑骏马》是张承志的成名作与代表作,评论者往往将目光集中在男女主人公身上,关注特殊背景下文本对爱情的思索与吟咏,而忽略了其中的父亲形象。诚然,父亲形象在《黑骏马》中时常出现却不够突出,甚至不及与之对照同构的母亲形象,但将文本父亲形象与张承志早年经历结合起来时,苍白的父亲形象与文本的着力追寻父爱所形成的情感张力,透露着文本对父爱缺失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种种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使中国现代作家笔下出现大量的叛逆女性形象。文章从作家文本比较、归纳出叛逆女性形象类型模式,并对男女作家视角下的叛逆女性形象作研究分析,试图探讨其差异性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从《诗经》以降的各种飞翔形象,类型上渐呈多样化,意蕴上日趋多义化,形态上不断复杂化。飞翔形象经由了从飞鸟逐渐发展到飞仙直至后代小说中亦人亦禽、也走也飞的物性与人性合一的虚幻形象的演变轨迹。并结合具体作品,着重分析了实写中的飞鸟、飞蓬和虚写的、幻想中的飞翔形象,同时又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之所以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飞翔形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父亲"这一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富有深厚的道德与权威原型意义。从女性视角出发对父亲形象进行书写是五四以来女性作家笔下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通过对现代女性作家小说中的父亲形象进行线性梳理,认识文学形象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关系,透视社会生活与文学思潮的流变,寻找父亲这一形象所折射出的现代女性作家的思想意蕴与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母亲”这个词语经过人类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几乎已经同一为“伟大、无私、慈祥”的能指,而母亲形象在人类的文学殿堂中也共同具有着极其光辉的神性色彩。到了20世纪,张爱玲以冷峻的目光,重新审视母亲形象,剥去其温情脉脉的面纱,批判性地颠覆母亲神话。张爱玲从小母爱事实缺席的成长经历,使她形成了乖戾的母爱观。她在作品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人间无爱的苍凉哀音。她笔下的母亲形象也一反传统的圣洁美好而变得冷漠残忍.而缺少母爱的儿女们则是“一级一级,通向没有光的所在”。母爱缺失性体验使张爱玲作品有着强烈的审母意识,不仅使现代文学的母亲形象更为立体化、人性化,且在某种程度上对新时期“恶母”形象的塑造具有先导性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3.
"娜拉"形象在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娜拉"形象系列在中国现代作家笔下嬗变的轨迹,包括三个阶段,即以"出走"为终点的田亚梅;"出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陈白露与子君;"出走"后实现了自我解放而超越娜拉的梅行素.  相似文献   

14.
对中世纪英国作家乔叟的作品的女性人物予以分析,探讨了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时代的一致性。通过分析表明,乔叟作品中的女性展现出来以不贞、多言等负面形象为主;这一形象与中世纪男性主流社会对女性的观点是一致的。作品中关于女性的描述还体现出了乔叟作为其时代进步作家的代表对理性与人性的思考以及对更美好未来的期待。  相似文献   

15.
形象学是以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这里的异国形象并不是现实的复呈,而是形象塑造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欲求创造出来的。在形象学的框架中,很多中国古典名著都可以看做是对中国形象的一种呈现。《论语》作为儒家学说的代表,收录了大量关于为人处世的哲学道理,反映出典型的中国形象。《论语》不但在中国有着重要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目前在西方,《论语》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不同译者在翻译的同时也对中国形象进行传播。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语境的落差和译者决策的不同,译者对中国形象的创造会因为个人主观感情的渗入而产生偏差。  相似文献   

16.
萧红是20世纪30年代勇敢走出父亲家门的“娜拉”,她对父亲的反叛可谓决绝。在她的好些散文及自传性小说中,父亲张廷举被描绘成一个冷酷自私、缺乏人伦常情的人。但她的短篇小说《看风筝》、《旷野的呼喊》和《北中国》中的父亲形象却极其生动感人,且有着颇为相似的情感结构模式.即“儿子离家——父亲思念”。曾经激烈反抗父权的萧红却极力在小说中回避父子之间的尖锐冲突,在不同的创作时期执著于塑造同一类型的慈父形象。这不能不令人感到诧异。文章立足于文本分析,并试图从作家的情感经历及创作心理对这种奇异现象做出合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重要作家作品的了解程度,是衡量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考试说明》明确规定:考查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能力层级为A级)。这就要求考生对此项内容要有深厚的积淀。对于内容,首先要牢牢把握教材中(尤其是基本篇目)涉及的中国重要作家作品,其次要广泛涉猎教材以外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  相似文献   

18.
刘婧,河北省衡水中学年仅16岁的高二学生,上四年级时开始发表作品。几年来,已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科幻世界》等刊物上发表了三十多万字的童话;还在美国《世界日报》、法国《欧洲时报》等世界知名报刊上发表散文和科幻作品。先后推出《魔法镜子》等四部长篇童话,共一百多万字,还与别人合著出版过5本书。目前,她已是数家报刊的童话专栏作家,2001年10月,被评为第四届“全国中学十佳文学少年”。刘婧如此优秀,与良好的家教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分析当下中国现代雕塑作品“美感”缺失的现象;剖析中国当下部分现代雕塑作品中存在的弊端,雕塑家关注加工细节,迷失于繁琐的加工工艺之内,忽视了对作品美感的挖掘;探讨未来中国现代雕塑发展的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20.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