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旭东 《文教资料》2011,(10):31-33
本文分析了“见”的动词性用法的历时演变过程。“见”由动词演变出助动词,再演变出指代性副词,又演变出助词,在演变过程式中,“见”的词义及词性都发生变化,并且认为汉语词的增加包括词性演变,以及词本身义项增加。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何+V”中“何”字功能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论语》中的具体句例,对古汉语“何+V”结构中的“何”字性质加以研究分析,界定“何”字为疑问代词,而不作疑问副词,解决了把词性与句子成分错误关联的问题。遵循古汉语语法规则,探讨了判断“何+V”结构中“何”是前置宾语还是状语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很是"考察     
本文以郭锐语料库中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为材料,对“很+是”修饰名词性和谓词性结构的情况进行了分类。通过考察,认为应该对“很”和“是”在不同句子中的词性进行重新分析,并提出“很”和“是”在某些句子中可以视为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4.
“就”是现代汉语中较活跃的一个副词。本文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对“就”进行了分析。在句法平面上,限定副词“就”的主要功能是对其后的动词性成分起限制作用,有时也用在形容词性成分、体词性成分、分句前起限制作用。在语义平面上,限定副词“就”的语义既可前指,也可后指,且有时指向并不唯一,情况复杂。  相似文献   

5.
李艳丹 《文教资料》2013,(29):124-125
“宁可”的词性问题是颇有争议的。本文从认知范畴理论的角度,归纳出原型“宁可”、原型副词、原型连词、原型情态动词的属性,对比发现,“宁可”同时呈现出副词范畴、连词范畴的某些特征,它处于副词范畴和连词范畴相互渗透的部分。当“宁可”单独使用时,主要呈现出副词的特征,当“宁可”与其他词关联使用时,则主要呈现出连词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中无指代词“莫”和否定副词“莫”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字在文言文里出现的次数不少,用法也比较复杂。先秦时期,“莫”字大都用作否定性无指代词,偶尔也有用作否定副词或其他副词的。自汉代以后,“莫”字作为否定副词的现象逐渐普遍起来。这本来就为一般读者阅读文言文带来一定的困难。加之,当前古汉语研究中对“莫”字的具体词性和词义又解释不一,特别是对否定性无指代词“莫”和否定副词“莫”的词性及其词义的解释更为混乱。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  相似文献   

7.
普通话“把”字作为动词、介词以及量词的用法在安庆方言中均有体现,此外,安庆方言中“把”字的用法还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在动词词性上,它所表示的动词义更加丰富,可以替代多个动词;在介词词性上,它除了介引一般宾语外,还具有介引双宾语中直接宾语的功能;在量词词性上,它可以表示动量词“遍”、“次”等,及与数词“一”组成“一把”表示副词“一起”义。  相似文献   

8.
“其能良也”是《孟子》中的一句,对其中“良”字的词性有人认为是程度副词,但我们认为“良”不是先秦程度副词。“其能良也”中的“良”应是形容词。另外“良久”不是一个词,应是一个惯用词组。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句法方面分析了“W极了”与“W死了”类表程度义述补结构的异同。在句法上,从词性方面来看,“极”已经完全虚化为程度副词,而“死”则是还未虚化完全依旧受实词意义影响的“准副词”;从对谓词的选择来看,前者多与褒义词、双音节词搭配,而后者多与贬义词、单音节词搭配。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中,“才”与“就”是使用频率很高,而又具有着复杂意义和用法的副词。有关副词“才”与“就”的研究很多,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才”与“就”在句法应用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其表义类型及结合功能两个方面去探讨、分析“才”与“就”在句法中的用法。“才”与“就”都属于主观性相当强的副词,具有基本相同的表义类型,但在具体的用法中,所表达的语义,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时与量两种表义类型中存在着的差异最大。副词“才”与“就”都具有很强结合功能,但副词“才”在结合功能上更要优于副词“就”。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语料库的索引系统,考察“一起”不同发展阶段的语法特点:分析出“一起”在六朝以“数+动”的短语形式出现在文献中,在唐末五代的口语中产生了数量词的用法,到了明朝集体量词用法基础上发展出副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2.
AS用法浅析     
“AS”这个词有连词,介词,副词和代词四种词性。每种词性都有各自的独特用法。本文将对这四种词性,尤其是作连词和介词时的“AS”用法进行论述,并顺便阐述AS与某些有关的词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的“数词(数量短语)+年(月、天、星期、小时等)”结构中,数词后面的“年、月、天、星期、小时”等的词性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语料统计和语用习惯两个角度论证了这些词应该兼属名词和量词两个词类。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拟声拟态词在日语语法词汇系统中被当作一种特殊词汇来把握,提到其词性归属问题,一般情况将其归入副词一类.而在实际运用中,拟声拟态词的副词以外的用法是大量存在的.本文在先行研究和搜集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将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多词性用法进行归类,试对日语拟声拟态词的词性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汉语时间副词中有一个小类主要表示“时阎闻隔短”,可称之为“短时类副词”。以往的研究对这一小类副词的描写非常简单,对其性质和范围的探讨尚存争议。文章运用句法学、语义学相关理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区分了“时点短时义”和“时段短时义”,对短时类副词的性质与范围提出了己见,并试图解决相关争议。  相似文献   

16.
在古汉语中,“莫”字是表示否定意义的词,本文从词性研究的角度,论述了“莫”字在古汉语中作否定性元定指代词及否定副词的一些应用情况,阐明了“莫”字在不的句式中所具有的实际含义。  相似文献   

17.
以往,“恶”通常用作形容词。《现代汉语词典》只收录了两个代表性的词:恶斗、恶战。这两个词中的“恶”都是“凶猛的”、“激烈的”的意思。近年来也出现了一批“恶+v”式新词语,我们把它们称为恶族新词语,这些词中“恶”的词性虽然仍是形容词。但意义改变了,比如:  相似文献   

18.
所谓同字异性,指具有同一字形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显示出不同的词性。如“地”在“刻苦地学习”中是副词;而在“心地、外地人”中显名词词性。还如“荷”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表示“莲藕”的意思,易见其在此是名词;但在“荷枪实弹”中,“荷”作“背着,扛着”讲,是动词。在没理解这类词的具体意义前,如何判断其具体的词性呢?这里专对动、名同形字作一些探讨。通常的方法是看该字后面是否能跟宾语,可跟的就显其动词词性。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句,这里“荷”后跟一名词“锄”作宾语,易见其在此作动词;或看其前是否能添加形容词或数量词,若可添加的是名词。如“荷花”可写成“粉红的荷花”或“一枝荷花”,可见“荷”在此是名词。  相似文献   

19.
从《说文解字》的360个单音词入手,筛选出其中的形容词、副词等9种词性的词,经过整理归纳,利用统计数据对单音词义项的增减情况进行考察分析。9种词性的词中,形容词数量最多,象声词的数量在虚词中占优势;副词等四种词性的词,"基本不变"的单音词所占比例均排在该词类增减情况中的第一位;词的形式发展呈现出单音词语素化现象,尤其是在减少和消亡的词中语素化现象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河南淮滨方言的研究成果很少。淮滨方言中的“二半年”是一个高频语气副词,使用灵活,表情达意非常具体。通过从词性判别、语气特征、句法位置、与其他副词的共现、语义指向以及语用功能六个方面对语气副词“二半年”的多角度考察,旨在全方位分析淮滨方言语气副词“二半年”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