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农村宗族问题研究管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当代宗族复兴的原因、宗族由传统向现代变迁、宗族与农村民主政治的关系、宗族与社会经济和宗族与现代化的宏观思考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对学术界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当代农村宗族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回顾和梳理 ,进而对研究中存在的某些误区和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作了简要的探讨。我们认为 :当代农村宗族的研究 ,既有实证研究的不足 ,也有多视野、多角度综合研究的缺乏 ,更有漠视处于特定生存环境下的农民政治经济利益诉求的问题 ;研究要继续深入与取得新突破 ,我们应摒弃自我文化优越意识为特征的贵族思维 ,克服“封建宗族论”和农民政治意识落后论等思维惯性 ,正视城乡社会生存方式与社会利益的多元选择 ;把农村宗族的研究和它的利益主体农民紧密相连而不是割裂 ,从而克服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农村宗族问题  相似文献   

2.
传统徽州是一个宗族社会,因此对徽州宗族的研究一直深受学界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于徽州宗族的产生与发展态势、徽州族产与宗族业权、徽州族谱与家谱、徽州宗祠、徽州宗族的社会控制、徽州宗族教育、徽州宗族婚姻、徽州宗族文化等问题均予以较为详尽的考察、分析和探讨。回顾和总结当前的研究状况,有利于今后的研究在更高层面上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传统中家本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塑造了宗法性的社会形态和以宗族为基本单元的国家治理体系。范氏义庄的创立在中国宗族史上具有补旧开新的重要意义,凭借独特的宗族法律构造和优良的宗族治理模式,范氏义庄克服了科举制下官僚身份的一次性和家产均分制下财富日益稀薄化的难题,成功实现了官僚士大夫的累世再生产和宗法家族的长存不堕,修复了宗法一体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强化了宗法制帝国以家拟国而治的治理能力,使得宗族稳固地成为帝国秩序生产与扩展的载体和社会动员、控制与整合的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4.
早期义庄暗含着一种朴素的平均主义社会保障理念,这使得其保障性质更偏向一种普遍的宗族福利。明清时期义庄大量出现,其保障性质也从宗族福利转向更具公平性的救贫济穷,同时,义庄的保障内容也更加丰富,在为族人提供生活、养老及教育保障的基础上,推行道德教化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在古代,义庄保障相对于官方保障模式的被动性、季节性而言,更显示出主动性、全面性和常态化。在当代,义庄的以血缘关系、亲情支持为纽带的保障模式,依据规矩管理的形式,对民间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障的发展仍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义庄作为宗法社会中收族安众的重要组织形式,对基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明清以来,苏州义庄得到了空前发展,不仅规模日益扩大,其功能也日益突显,管理机制日益完善、成熟,成为全国义庄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6.
范仲淹既是重视教育的思想家,也是倡办教育事业的实干家。在其创办义庄义学的实践过程中,有很多新的创举。范仲淹在苏州创办的义庄义学,不但成为后人兴学的榜样,而且突破了单一家庭私塾的限制,对教育的普及有极大的贡献,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版权贸易呈现加速度发展态势,相应的研究不断强化,表现在研究主体的队伍扩大,研究专著、研究论文数量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版权贸易的基本概念、版权贸易逆差、版权贸易代理机构、北京图书博览会、网络环境下的版权贸易等方面。但也存在诸多不足,跨学科、多元化研究力度不够,基础理论研究有待强化,缺乏对发达国家版权贸易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进入20世纪,中国古代文人的结社,尤其是明清时期文人的结社,逐渐纳入学者研究的视域,其学术价值备受学界重视。明清时期杭州文人结社较为活跃,学界亦关注到这一现象。以杭州这一特定地域的文人结社作为对象,回顾其研究历史,考察其研究现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远程教育评价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关于国内远程教育中有关评价研究的基本内容,将其分类并总结关于远程教育评价的研究现状和规律,最后就远程教育评价的研究发展趋势和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关于范仲淹的研究,共出版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250多篇.苏州、洛阳和港、台等地,还分别成立有范仲淹研究学会.其研究领域,涉及到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学、教育和学术思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和管理思想变迁,中西方教育管理学在其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思想纷呈、各有千秋,这主要源于中西方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与“以制度为本”的差异、理论探索“多元化”与“同一性”的差异、理论源泉“广泛性”与“狭隘性”的差异以及方法体系“清晰性”与“模糊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以来的瑶语(勉语)研究,经历了拓荒、普查、沉寂、繁盛、延展五个阶段,在瑶语(勉语)的分布概况、历时演变、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言接触与比较等领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今后应在田野普查、单点深入、方法创新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的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得以向前发展的同时,也不乏一些新的思想灵光的闪现。一方面,传统的语言工具论、语言符号论之语言本质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进一步的阐发与张扬,另一方面,以语言天赋论、语言行为论、语言过程论、语言本体论等为代表的新的语言本质观激荡涌生,开启了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认识的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汉语辞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修辞格是修辞学的核心.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在修辞格研究方面是很有成绩的,但是也留下了不少问题.新世纪的辞格研究应当在清理二十世纪辞格遗产的基础上前进.辞格学可以有三种:修辞辞格学、文化辞格学和哲学辞格学.  相似文献   

15.
16.
20世纪唐诗学的研究中,对于晚唐诗人李商隐的研究成就突出。从生平事迹考订,到作品整理校注和思想艺术成就探讨,已取得许多重大的甚至是带有总结性的成果,并在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研究课题。这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学观念的进步,也标志着人们对李商隐诗歌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不断提高。但是,李商隐研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其研究进程充满了曲折。大体上说,从20世纪初到五四运动前夕,是继承乾嘉以来笺注考证之学并加以发展总结的阶段;从五四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是在现代域外新思潮和新化运动的影响下,呈现出新变的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未是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曲折以后掀起李商隐研究的第二个高潮,总结与创新并重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中古、近代汉语是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汉语史研究领域,其中,又以唐代为分界线。近百年来的唐代词汇研究,是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回顾了唐代词汇研究的概况,评介了有代表性的成果,用粗线条勾勒了唐代词汇研究的概貌。  相似文献   

18.
从"五四"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一大批反映农村乡土生活的小说,以鲁迅为首的现代作家群对当时中国农村宗法制社会进行了审视,对由此造成的人性悲剧和社会悲剧进行了剖析。他们的作品在揭示20世纪初农民精神麻木的同时,对当时的宗法制农村社会进行了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19.
英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在碰撞的过程中相互渗透,彼此融合相互汲取对方的长处,从而适应时代的变化,得到了充实、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历代学者研究中国神话的问题意识和思考方法,可以梳理出三种不同的治学进路:文献实证的路数、文化比较的进路和思想开掘的途径。这几种研究路径的形成受其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语境的影响而有特定的研究指向,有其研究方法和思考路径的局限性。文章试图对这几种研究方法加以全面地评析,并尝试从“天命观”角度来重新解读中国上古神话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