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将翻译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在实用文体的翻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首先介绍了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阶段及核心内容,然后对该理论目前在科技英语、广告、合同和小说等实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最后探讨了在翻译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以期对翻译实践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转换,一种交际互动,一种以目的语功能为导向的跨文化活动.本文从探讨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出发,将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与外经贸信函的翻译结合起来,通过实例分析了德国功能派理论指导下的外经贸信函翻译策略,探讨了该理论在外经贸信函翻译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论功能派翻译理论与高校理工科学生英语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践 《考试周刊》2009,(42):108-109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起源于译员培训,强调翻译的目的和功能,重视译者的社会性。对翻译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出发,联系高校理工科学生翻译学习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探讨功能派翻译理论对这一群体翻译教学的意义,认为功能派翻译理论符合理工科英语翻译教学期待.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概述功能翻译理论在西方翻译界兴起.功能派提倡的功能目的翻译论旨在于翻译应该基于以译文和译文读者的反应来进行翻译,而不是依据传统理论中的翻译应以原文和原文读者的反应进行.可以说,目的论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从另一个新的角度来进行翻译研究.现对德国功能学派的目的论,包括目的论的产生与发展、目的论法则、翻译原则、核心内容以及目的论产生的贡献进行简要的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5.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参照行为学理论,提出了翻译行为和翻译两个概念,指出翻译行为的性质。采用功能派倡导的倾向于翻译功能的"从全局到局部"的研究方法对科技翻译进行描述研究,可以将宏观层面的翻译目的和文本功能与微观层面的句法结构和用词技巧结合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蓬勃发展。该理论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打破了以前原文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赋予了翻译更多的涵义,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也为翻译批评建立了一种新的动态模式,具有深远影响。文章将在概述该理论的形成及翻译原则的基础上,着重例证其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这一颇具争议的问题,旨在说明其对文学翻译批评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广告独特的文体特征和明确的功能,使其不同于科技翻译或文学翻译,从而导致传统翻译的“忠实”、“对等”原则在广告翻译中效果不理想,甚至产生负面作用。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广告翻译的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黄莉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5):51-53,31
奈达的"功能对等"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特别是目的论之间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发现功能派翻译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突破与发展,拓宽了翻译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翻译界,尤金·奈达和德国功能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著名的美国语学派翻译大师,其关于翻译的"功能对等"核心理论更是影响深远。然而,"功能对等"和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目的论"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这两种翻译理论的比较研究,在两者相似性的基础上,着重谈二者的相异性,说明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前者的缺陷,拓宽了翻译研究视角,是对前者的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翻译"目的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功能派学者提出来的,翻译目的论的核心概念可以被概括为,翻译行为目的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一理论认为以翻译目的为导向,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是翻译的最高法则.这一理论产生并广泛应用于翻译的各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文从目的论出发,研究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在美剧《权力的游戏》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和具体体现,以期对字幕翻译工作有所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范文波 《培训与研究》2008,25(11):132-134
本文立足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杰出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的代表作《目的性行为一析功能翻译理论》一书,从文本功能、纵向结构的功能翻译单位、功能翻译理论实践应用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翻译错误的定义等方面简约地介绍了功能翻译理论中的几个重要观点。并强调对功能翻译理论的理解。应从对原典的理解入手。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功能翻译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指出,交际目的是决定一切翻译行为的首要原则,突破了以原文为中心的“忠实”“等值”译论,为电影片名的翻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电影片名的翻译作为应用翻译,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影片的艺术价值和商业利益,提高上座率。根据目的论,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处理片名翻译中的一些具体现象,以实现片名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根据机械类英语资料的词汇、语法及语篇特征及其翻译标准,提出此类资料的汉译常用的翻译方法及策略,如增词及省词法、转译法、分译法等,并通过实例验证了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作为理论指导的翻译行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翻译界,尤金·奈迭和德国功能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著名的美国语学派翻译大师,其关于翻译的“功能对等”核心理论更是影响深远。然而,“功能对等”和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一“目的论”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这两种翻译理论的比较研究,在两者相似性的基础上,着重谈二者的相异性,说明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前者的缺陷,拓宽了翻译研究视角,是对前者的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杰出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的代表作《目的性行为一析功能翻译理论》一书,从文本功能、纵向结构的功能翻译单位、功能翻译理论实践应用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翻译错误的定义等方面简约地介绍了功能翻译理论中的几个重要观点。并强调对功能翻译理论的理解。应从对原典的理解入手。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功能翻译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至今,德国的功能派目的论对翻译实践活动的开展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在诺德的《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一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除非文学领域外,功能理论在文学翻译中也有较强的适用性,能够为文学翻译建立理论基础,使译者有章可循。本文试以"Silent Meaning"一诗针对不同读者群体的两种译本为例,以期向读者说明功能派目的论在文学翻译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翻译在技术、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国际交流中扮演着主要角色。科技翻译更是先进技术推广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忠实性原则、译者主体地位、翻译标准多元化和连贯性法则等方面入手,讨论了如何利用德国功能翻译派的目的论指导科技翻译。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一派翻译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其核心是"目的论"。对目的论的评价有褒有贬,在批评的声音中颇具代表性的是:功能派理论不适用于文学翻译。通过比较分析《红楼梦》中"护官符"的两种译文对此批评提出不同的看法:在文学翻译中运用目的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凯瑟琳娜.莱斯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创始人,她在其《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中提出该理论的雏形,后来又提出与翻译有关的文本类型学,并逐步从"对等论"走向了"译文功能论"。这些理论都为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功能派的核心翻译理论,德国翻译家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为基础,为交通公示语的英译提供理论支持。交通公示语翻译的首要目的是向读者传递原标语的信息,最终目的是使读者按照公示语来行路。翻译目的的实现取决于各功能在目的语中的履行。公示语的翻译是在翻译目的指导下对标语的"再造"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