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晨不适感被忽视如果你有心脏病的话,最重要的就是看看早上这一段时间有没有发病,有没有胸闷难受,是不是一休息就见好,如果有这种情况,赶紧上医院。许多人总认为自己身体好,不少人早上起来,有时觉得很难受,却没把它当回事。这样的例子  相似文献   

2.
国外流行“日光浴”,老外觉得“日光浴”有利于健康,因此他们乐此不疲,经常休假到世界一些著名沙滩海岸进行“日光浴”。中国人没有那么奢侈,顶多是到公园走走溜溜晒晒,就觉得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儿了。这不,中国沙滩海岸“日光浴”没流行起来,网上“日光浴”却早已红红火火地  相似文献   

3.
王蓉蓉 《今日科苑》2007,(9):122-122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张大爷今年快70岁了,最近一段时间,他总是觉得自己胃口没以前那么好了,同样一道菜,儿女们吃得有滋有味,自己却总觉得毫无味道,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4.
总觉得自己有忙不完的事,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分钟来用,偏偏每天等电梯要费去许多时间,多好的时间啊,白白浪费掉了.与我有同感的人,绝对不是少数,所以,大家对电梯要求都十分苛刻.电梯还没运行到指定的楼层,早已有人按了开门键,电梯里的人还没完全迈出门,关门键早已被人按成红色的了.久而久之,在我的印象中,电梯门的开合是要人操纵的.  相似文献   

5.
"却"、"倒"、"但是"在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都有所不同,它们都有转折意味,"但是"所表示的转折程度比"却"、"倒"强."却"、"但是"多用于书面语,"倒"一般用于口语中."却"、"倒"的句子多表示说话人持不同主观态度的语气,"但是"只表示说话人对事态的客观叙述.  相似文献   

6.
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它能使平常的话语变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把问题说得清清楚楚;生活中极普通的比喻能解决重大问题;用比喻表达自己的思想,却不使人感到是给自己洗脑筋;自己不便说的不愿直说的话可用比喻进行暗示。比喻之妙在于既不失本意,又为对方领悟,常为政治家、外交家乐于运用。  相似文献   

7.
《知识窗》2009,(4)
妈,我的运动鞋你给洗了没有?我妈:洗了部分。我:哪部分?我妈:鞋带。我:……洗澡后。因拖鞋上全是水,只听“咚”的一声。我四体投地啊,只剩脖子还仰着,那叫一个疼啊!我妈走过来问:没摔到脸吧?“没。”“那就好。”于是又回屋看电视了。  相似文献   

8.
杜先之 《今日科苑》2003,(12):17-17
认识我的人包括我本人,都常常惊讶:我已是年过八十高龄的耄耋老人了,为何对事物,对社会还是那样的敏感,还有那么多的情趣,每天还是那样忙,总感到时间不够用。当然,这种忙碌,不是因为有任务压的,也没有谁交给我工作,而是我自己找事情做,是完全自己主动控制的。例如,我每天都要上网一两个小时。  相似文献   

9.
1789年,拉瓦锡的元素表上有33种元素,到了1844年元素数目已升至57。但是此后的20年这种发现却一直止步不前。化学这种裹足不前的局面恼了一个人,让他坐立不宁,寝食不安。这个人叫本生(1811—1899年)。一天,本生在布勒斯劳大学门口碰见这个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基尔霍夫1824—1887年),两人交谈时,本生诉苦说:“我这个搞化学分析的近来有一种新的发现,就是不管什么物质,在火里烧时都有一种固定的颜色:比如,钠是黄色的,钾是紫色的,我想用这种方法也许能检查出新的元素,可是最近又发现不同物质却可以烧出同一颜色,比如钾盐和锶盐都是深红色的。刚刚…  相似文献   

10.
阿荣 《科学与文化》2006,(11):53-53
初三学生晓明,一次与一女同学在操场上相遇,双方对视后,他感到自己脸红了。此后,他总是怕同学看出自己对那姑娘有好感,更怕自己脸红。他总感到别人在说他早恋、不正派,心里很紧张。他想控制这种情绪,但越控制心里越恐惧。到了后来,见了别的女同学,甚至男同学,都感到不自然。近一段时间,无论见到熟人还是陌生人,他都脸红、心慌,感觉无地自容,以致于见到人就远远地避开。他觉得心里特苦恼,甚至有时想到了死。  相似文献   

11.
"云计算"的应用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多少人会注意到近期在互联网IT行业悄然冒起来的一个新兴名词"云计算"。而"云计算"的商业应用,却开始充斥我们这个现代社会,并慢慢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于改变我们的用户体验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2.
陈乐燕 《科教文汇》2009,(7):101-101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近来,乡下的有钱人家不约而同地将孩子送往城市入学,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多沽点“城市姆”的气息肯定不错。其实不然,光从讲究的外表看,城里娃似乎比“乡下娃”要能干得多。可目久接触后。却发现了他们有令人担心的现象,依赖型的城里娃比比皆是……喜欢听“夸”的;不喜欢听“批”的,主动赔礼认错更是难以做到;还有,只爱坐享其成,不爱动手、动脑去经历过程。在生活自理能力与劳动能力方面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3.
程刚 《知识窗》2011,(4):63-63
毕业没几年.李小山就成为一家集团公司苏州分公司的经理。正当李小山事业顺风顺水、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突然决定辞职!这让很多以成为高级白领为奋斗目标的年轻人错愕不已。但是.小山生性喜欢挑战.总觉得这种四平八稳、波澜不惊的生活不是他的理想.他一直在等待更能施展自己身手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信息》2004,(11):46-47
多年前,美国芝加哥一位名叫朱迪逊的人发明了拉链。虽然上了市,却没有多少人买它,难以形成市场。一位瑞典工程师改进了朱迪逊的设计,从此有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这种拉链,然而当时还是没有多少人觉得拉链有多大用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开始把拉链用于钱包、烟袋和手提包上。据说因为当时英国成尔士亲王穿了一条以拉链替代纽扣的裤子,  相似文献   

15.
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主持“通信处理机网络系统”项目,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多台异种计算机联网。他,主持规划、设计并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公用数据通信网;他,主持设计并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网络融合;他,被誉为“中国互联网之父”,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他就是我国第一个公用数据网的开拓人——刘韵洁,一个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执着追求、勇于创新、坚持到底的人。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哲学家捷诺曾讲过一则有趣的故事,读来颇有启发。一个学生问他的老师:“老师,你所掌握的知识比我的多许多倍,可是为什么你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有点怀疑呢?”老师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用教鞭在沙土上画了个大圆圈,又画了个小圆圈,然后说:“大圆圈的面积代表我掌握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代表你掌握的知识,这两个圆圈以外的地方就是你和我无知的部分。因为大圆圈比小圆圈大,因而接触的无知的部分也比小圆圈多,这就是我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捷诺的话揭示出一个让人深思的哲理:已知的东西与未知的东西往往成正比,“让人觉得无知…  相似文献   

17.
人生有时真的很奇怪,有些人和有些话语当时看到或听到时,心中也不觉得怎么样,甚至可能当时只有一种只不过如此的慨叹,可不知怎么地,事情过了很长时间,却有可能在你的记忆中常常忆起,有时在阴郁的日子中辗转体味,慨叹说话者的精辟,话语的含义深远。有些书亦是如此,比如《红楼梦》,常常忆起书中的“好了歌”。书中的歌者尽管看起来灰心丧气的,但言语中却依然透露出对尘世的留恋和无奈——留恋的是妻子、儿子和朋友带来的快乐,无奈的是人生终究是孤独,个人期望的永乐并非遂人愿。  相似文献   

18.
也许,你一直身体不错,虽然偶有头疼脑热,但总觉得癌症离自己很遥远,但如果请你花些时间回想一下:身边是否有一些患癌症的亲戚或朋友呢?这么一想,恐怕就会想起几位"不幸者".那么,人的一生中患癌症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这个数字是38%,也就是说,大概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一生的某个时间点上会得某种癌症.女性相对幸运一点,患癌的概率是37%,男性因为活得粗糙,再加上先天不足,患癌的概率超过了39%.  相似文献   

19.
报载,在去年“非典”期间,北京一家生产洗涤灵的大企业推出了一款新产品——消毒洗涤灵。这款新产品售价每瓶高达8元多.是原来老产品的近四倍,也算是洗涤灵产品中的天价了。虽然产品未直接言明可以消什么毒.但仅是这“消毒”二字就打动了消费者的心.在超市里买它的人很多,有的还一买就是两三瓶。  相似文献   

20.
无病的“病人”。在外企上班的邱宝先生,来到福建煤矿疗养院心理治疗中心咨询时,因为排队多等了10多分钟,就不耐烦地与一位护士大发脾气,而这次他来咨询的问题正是“常发无名火”,“经常有揍人的欲望”……他有体面的身份,而且也知书达礼,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火山。在公司里,他是模范员工,尽职尽责,甚至任劳任怨;但一进电梯准备下班时,他就会莫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