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古村落"文化自觉"的交汇点上,古村落文化校本课程既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也有学校层面全新的自主开发。古村落文化校本课程具有原生综合、实践探索、动态创新等特性,从国家课程校本化到学校全新开发,这些特性依次增强。在古村落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开发主体首先要清楚自己的文化视界,依循合理的视界,选择适切的课程实施方式,并有效利用古村落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
古村落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与根基。古村落中孕育的传统哲学思想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观,在古村落的选址,空间布局,景观甚至是诗篇绘画中我们都可窥见一二。这些对于中国环境教育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资源。通过利用古村落文化的思想资源,开发古村落文化的教材资源并加强古村落内外课程人力资源建设,可以让我们充分挖掘古村落文化中环境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3.
文化体,是指特定区域内所具有的文化体系。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根据特定地域文化特点,或社区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课程资源设计的课程。本文以互为主体性文化观的确认为视野,来观照地方课程的开发,力求从根本上认识地方课程开发的实质,并不断提高其效度。  相似文献   

4.
课程是一种文化的建构,它不仅传承文化,而且建构、提炼着文化。基于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究和问题研讨,从而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情感态度方面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莉莉 《文教资料》2011,(6):191-193
地方性文化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形成的特有文化。地方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和新点。地方性文化的客观存在呼唤着地方课程开发.关注地方文化的课程开发对打通教育与生活、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对接、实现课程文化的意义进而保持地方文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的多元性。当前我国地方课程开发存在着概念界定模糊,内容选择设防不当,文化地位弱势,脱离生活实际等问题。通过多元文化视角来突破地方课程开发的困境,需要重塑地方课程文化,关注地方课程中的生活教育,做好地方课程文化过滤,提高地方课程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7.
张涛 《基础教育研究》2012,(24):58-59,61
通过理论的构建和实践的探索,总结地方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开发与利用的经验,并提出相关建议。建议主要包括:从“幕后”到“台前”,让地方文化资源进入幼儿园课程;营造地方文化情境,构建“多边对话共同体”;身体力行,注重“体验式教学”;形成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内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开发与实施地方课程直接的政策依据。《房山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北京市房山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束了房山区高中段无自主开发地方课程的历史,对于推介和传承房山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推动房山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逐步落实,在校本课程的开设和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我们立足地方丰富的课程资源,坚持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建立以乡土文化为基础的、体系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充分开发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尝试使用整合、替换、补充等方式,将地方文化课程资源有机渗透到课程体系中,并指导不同专业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就自己感兴趣或比较熟悉的某一地方文化主题,采用探究与实践的方式开展专题型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1.
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厚文化内涵散发着无穷魅力,在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古村落文化旅游开始兴起,提升旅游文化竞争力成为古村落旅游成功发展的关键。通过对古村落旅游文化结构的分析基础上,尝试建立古村落旅游文化竞争力模型,提出加强古村落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与建立和完善古村落旅游解说系统是提升古村落旅游文化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并通过浙江诸葛村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包括湘南、赣南、粤北、桂北等地区在内的南岭山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历史文化古老而独特,是我国古村落保存类型最多、数量最丰富、且地域特色最鲜明的地区之一。古村落以及其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已引起了史学、地学、美学、建筑学、旅游学、人类学等领域学者的特别关注和重视。南岭山区古村落的形成有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具有重要的人居环境学和历史地理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课程文化是按一定社会要求,通过对人类文化筛选进入学校课程中而作为教育主体拥有的规范、价值、信仰和表意象征符号的复合体,是一种精神文化。传统的课程文化已落后于时代的需要并成了新课改的阻力,我们需要建构适应时代的新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4.
论赣南客家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以赣县白鹭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村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其文化资源因为与人的有机融合,而显出相当的复合性。在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对古村落加以合理保护,涉及到继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等多方面的关系,并且体现出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地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对地方文化的扬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色校园文化是地方高校赖以生存的基石。全球化背景下,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人文精神相对缺失、个性文化比较欠缺、地方文化认同感弱化和校园文化理论研究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地方高校应高举弘扬地方文化的旗帜,充实校园文化的内涵。要注重对原校区文化融合、坚持服务地方的方针,以世界眼光和创新思维,丰富和发展特色校园文化,在对地方文化扬弃的基础上,打造地方高校独特品牌。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历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文化被社会文化冲刷严重、文化自觉意识薄弱、课程文化主体存在被文化工具存在的吞噬造成了当今课程文化主体性的缺失,针对当前的现状,对课程文化主体性的建构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细致分析和深层挖掘,目的在于深入课程文化主体性的本质层,探寻课程文化主体性的本真存在,真正实现人的本体回归。  相似文献   

17.
古村落文化的教育价值及其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村落存有古老的建筑和各种历史文物,承载着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在教育学学科视野中,古村落这一历史文化空间蕴涵历史、道德、审美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面对旅游开发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和古村落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各种疑惑,古村落文化的教育价值及其资源开发研究不仅肩负着保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在理论与实践上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村落旅游发展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以西递村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古村落旅游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其给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带来经济效益和精神享受的同时,更多的是给古村落本身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以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为例,在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以及参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古村落旅游发展的社会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具有种种弊端,新课改呼唤一种新型教学文化。应该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三方面入手,创建一种重视学生自主建构、质疑批判和个性发展的“探究型教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