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矛盾普遍性,一是指“存在”的普遍性。矛盾“存在”的普遍性揭示了矛盾的客观性和绝对性。要解决这一理论问题,就要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以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概括出矛盾普遍“存在”的内涵——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使学生明确,矛盾无处不在,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矛盾无时不有任何事物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矛盾只有  相似文献   

2.
伦理叙事即通过叙事透绎身体经验生成伦理观念.伦理叙事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分领身体经验的自成经验与美学经验,并交织为理性形式的伦理学.合理性意味着伦理学应该给定“道理”而非“真理”,因为“道理”才具有解决实践困境的有效性.伦理叙事的合理性效价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叙事的他性特征祛除焦虑;第二,凭借诗性感染功能通向伦理共在;第三,弥补价值的不完整性并给予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语言与伦理的结合具有合理性。课堂教学语言伦理是指师生在关于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和交流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和具体的道德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关系。对课堂教学语言伦理涵义的探讨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即认识课堂教学语言现状,预测课堂教学语言发展的远景;调节师生的关系,维护课堂言语交流的秩序;提高师生道德素质,促进课堂教学语言行为文明发展;增强课堂教学言语交流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环境正义是环境伦理学的重要价值论关怀,其实质是环境利益和生态责任的公平分配与合理分担。有鉴于工业文明以来经济过程的反生态性、反人道性和不可持续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代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中都必须高度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必然要求传统伦理学拓展研究视域,坚持"三维伦理"(利己、利他、利环境)规范,切实矫正环境正义缺失,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和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生态伦理作为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的“应当”,其价值建构和价值目标的落实都理当以“人”为中心,即以人类持久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要求为其价值系统确立的现实基础和本位,以“人类精神的自律”为其达成价值目标的主体基础和力量。这在实践上就意味着人类按照其在自然界持久生存和更好地生活的要求来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多元价值取向的并存以及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促使当代中国社会伦理发生分化,呈现出传统公利性伦理、市场利己性伦理与生态环境伦理并存的多元局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构建和遵循"多元伦理"规范,有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环境优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震  江林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5):66-68,88
家族企业的繁衍,在东西方各有其伦理动因,分属不同的文化。其伦理动因在家族企业的存在、发展之中,无论是作用的范围还是作用的程度均有较大差别,在对家族企业伦理动因现代价值的探讨中,涉及东西方家族企业伦理动因之比较就在所难免。不能以“叛离家庭”(或“以家为本”)与否,作为衡量东西方家族企业伦理动因差异的唯一标准和作为是否具有“优秀的文化基因”的判别标准。以“家为本位”特征的作为当代中国家族企业繁衍主要伦理动因的儒家家族主义,并不一定就不具有优秀的“文化基因”,而只具有否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难编,是大家的共识。语文教材既要讲究科学性、进步性、典范性、趣味性,又要体现时代性、民族性、实用性、序列法。这多“性”如何体现?如何搭配?谁也不敢说现在已经解决好。人民教育出版社顾振彪先生认为:“教材编写上一些老大难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大家认同的比较完善的教材体裁并没有诞生,多种教材大同小异。”语文教材难编,“比较完善的语文教材体裁并没有诞生,多种教材大同小异”的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是语文教材编写没有摆脱历史的窠臼,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9.
以伦理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解传统、利用传统、改良传统、传承传统,以此发展当代文化是教育实践与研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对此,由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深入探索。本文从"和"与学生品格发展、"关系"与学生活动设计、"管制"与学生自主性培养三个方面剖析了"新基础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伦理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解传统、利用传统、改良传统、传承传统,以此发展当代文化是教育实践与研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对此,由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深入探索。本文从“和”与学生品格发展、“关系”与学生活动设计、“管制”与学生自主性培养三个方面剖析了“新基础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范式既是一种科学研究的范式,又具有人文社会科学所特有的人文性与实践性。本文以库恩的范式理论为分析框架,梳理了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传统工具理性指导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范式的不足,剖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交往理性指导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范式的优势,阐释了当下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范式的积极探索,旨在呈现20世纪至今,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范式发展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12.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以及人的个性、智慧和才能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是建立在社会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人的全面发展对促进社会的进步,推动时代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青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道德价值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在道德价值教育中,导向教育是核心,人生目的和信仰教育是重点,而思辨性、实践性和审美性教育是其基本原则,只有正确把握了道德价值教育的核心、重点和原则,才能使对青年进行的道德价值教育具有实质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蕴含的伦理哲学思想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和西方伦理思想合理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现代自然伦理思想和道德伦理思想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5.
关于伦理守则对企业道德行为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伦理守则的采用和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企业道德行为产生影响:首先,伦理守则的采用可以提高员工对道德问题的意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其次,伦理守则具体内容的制定有利于员工做出符合本企业道德要求的道德判断并且提供可能采用的行为方案;再次,伦理守则的具体实施有利于提高企业决策活动符合道德要求的机率。要使伦理守则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以下一些条件:第一,企业伦理守则与企业价值观的契合度;第二,企业伦理守则意思表述的清晰度;第三,伦理守则沟通传达的效度;第四,伦理守则实施范围的广度;第五,伦理守则具体可操作度;第六,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企业伦理守则实施的支持力度;第七,企业其他制度对企业伦理守则的保障力度。目前中国企业就伦理守则方面而言,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第一,制定和实施伦理守则的企业凤毛麟角;第二,企业伦理守则和企业经营行为不符;第三,企业领导者在执行伦理守则中没有起到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发展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带来巨大进步,但也令人类的持续发展面临许多困境,如:科技的危险程度与其强大程度成正比,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新的富有挑战性的伦理问题,传统的伦理价值淡化甚至消失,人的异化不可避免,系统危险增加,等等.因此,必须全面理解科技与伦理的联系,科技与伦理相互渗透、和谐发展,推进人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技工作者必须建立将科技造福于人类的伦理观,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理论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表达出来的关于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教育生活离不开教育理论的引领和指导,教育理论源于对教育现象的理性思考和对教育规律的理性追求,是人们在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抽象、概括和总结基础上形成的专门化、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生活,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漠视教育理论的心理。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思考教育理论的内涵、形成和发展,从而理解教育理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技发展对伦理建设的理论、制度和主体这三个不同方面均提出了新要求。在理论建设方面,要求实现从近距离伦理向远距离伦理的延伸,从规范伦理学向应用伦理学研究的转向,并立足于多学科基础上的大交汇、大融合;在制度建设方面,要求变革社会制度,加强科技立法,引进科技伦理的“软着陆”机制;在主体建设方面,要求明确科技主体的伦理责任,建设科技主体的伦理规范,开展多极主体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奠定在个体理性基础之上的西方经济学基本假设之一的“经济人”假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面临着无法克服的困难和危机。而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引入,完成了由个体理性向交往理性的范式更替,成为化解困难和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大众化理论准备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盲目和从众的传统社会心态以及不正确的政绩观等原因,快速发展中的中国高等教育,受到了社会的诟诘,高层在总结反思,大学举办者和管理者也开始反思,扩招的势头开始减缓,并逐步回归理性。处于这一态性下的地方性大学需要尽快梳理存在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调整发展战略,强化内涵发展和学科建设,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促质量,以特色创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