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珍惜好奇心     
一日,同孩子说起复习时间长短与考试成绩的关系,我讲起我小学上人体骨骼的卫生健康课,老师早上拿着挂图讲完,下午就考试,结果我考了满分,老师当堂表扬,我在课堂上很是风光了一回。可当讲完这段辉煌往事,孩子指着自己的身体要我说出各部分的名称时,我语塞。孩子说我吹牛瞎编,我觉得很委屈。难道真是我的记忆力衰退了吗?可为什么我对那幅彩色挂图和得满分受表扬的情形记得很清晰?最近我看到了一份写美国小学上人体骨骼课的材料,我才找到了答案。美国老师并没先拿出人体骨骼的挂图来展示,而是首先向学生提问题:“人为什么会站?”“为什么会动?…  相似文献   

2.
奋斗和珍惜     
十多年前,一个农村孩子想要出国,想进新东方的托福班和GRE班,这两个班加起来要两千多元,但是他根本就没这么多钱。他来找我,但很懂事,并不是想免费听课.他说:“俞老师,我想听你的托福课,  相似文献   

3.
一、主题的确定要贴近生活 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生活。这是由综合实践课自身的特征决定的。陶行知先生说: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珍惜时间     
最近,我看了一篇名叫《生命的倒计时》的文章,我感受很深。这篇文章介绍非洲一个民族婴儿刚生下来就“获得”60岁的寿命,从60岁算起,随着婴儿长大,逐年递减,直到零岁。人生大事都得在这60年内完成,此后便颐养天年。非洲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规定?就是因为非洲人想要他们的孩子从小就懂得珍惜时间,不能懒惰;让他们的小孩从小就知道:人生只不过是我们从上苍手中“借来”的一段岁月而已,我们必须过一年“还”一年,还要在那一年中做有用的事,直到生命终止。因此,便规定一个时间——60年,让他们把所有的人生大事都做完。生命倒计时就像电话磁卡。…  相似文献   

5.
珍惜生命     
2002年5月31日晚上六点,爸爸打开电视机,拿来遥控器,调到安溪电视台。忽然,我看到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一个孩子的尸体哭得死去活来,我还以为是在放电视剧呢!可是,等我定睛一看,不禁叫了起来:“天哪!这不是我们隔壁的那个小男孩吗?”原来,今天早上,他们幼儿园(私人办的)放假,这个小男孩就与另外两个男孩到蓝溪的沙滩上玩耍,刚好沙滩上有一张破床垫,他们觉得好玩,就把床垫推到河里当小船,然后站在上面跳,可是,床垫里头有海绵,海绵会吸水,随着水分越吸越多,床垫就慢慢地往下沉,最后就沉下去了……那个大一点的…  相似文献   

6.
知道吗?现在我真的很后悔,当你来到我的身边时,我丝毫不懂得珍惜。因为你的成绩没有我的好,所以我不是太想和你玩;因为我们在一起时,你总是和我讨论QQ的事儿,又由于我们坐在第五排,即使是上课时间也在讨论,还经常借旁边男生的手机上网,玩得不亦乐乎。不巧的是,  相似文献   

7.
珍惜父母情     
任教十二年,又一次家长会让我终身难忘. 去年的期中考试结束后,我根据情况召开了一次家长会,会前与会后和一些家长交谈,不少家长这样给我反映:孩子小的时候原本也是与父母无话不谈的,但是长大后,特别是升入小学高年级后,不少孩子开始注意保持自己的"小天地"了,与父母似乎有些"生分"了,有些话也不那么愿意与爸爸妈妈讲,对大人问这问那也感到不耐烦.特别是对那些动不动就行驶父母特权--"打骂"孩子的家长,孩子和他们更是"生分".  相似文献   

8.
友人是个企业家,孩子初中毕业就送往澳大利亚求学。前些日子,他孩子从澳大利亚学校放假回来,与我谈了许多他的学校情况和学习情况。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关于他学校珍惜课本、善待课本、传承课本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孩子说,他学校的课本是属于学校图书的一部分,如同学校其它的校产校具一样,是学校的公有财产。每学期开学,由老师将课本领来发给每个学生(实际上是借给每个学生),到学期结束,再统一交还给学校。如此一年复一年,一册课本要用上好几年。他的课本还是1996年出版的,已有五届同学用过了。他说,课本…  相似文献   

9.
朱煜 《四川教育》2007,(2):95-95
每课一分钟。鼓励大胆交流。低年级时,每个单元仅一节口语交际课,时间太少,有些来不及说的孩子显得很不开心。于是,每天的早读课上,我给孩子们一分钟,轮流来说说当天最想告诉同学的事。孩子们十分期待和珍惜属于自己的那一分钟,事前都认真准备。到了高年级,我给足他们三分钟,让他们自己定内容、定形式,标题就是:“今天我是主持,我做主。”几年下来,孩子们不光是口语表达得到了提高,与陌生人交流也自然大方多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 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 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 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 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 进生活,亲近实践。  相似文献   

11.
未来社会的高度发展,对下一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开拓进取的精神,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孩子求学、工作和获得事业成功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充满了竞争。于是,一些父母就鼓励孩子从小努力争第一。然而,年幼的孩子未必能体会这么深刻的道理,他们得第一的动机是什么呢?为获表扬争第一杜月月 小学六年级在我们班,谁要是考试得了第一名,那老师就会在课上表扬好多次,在家长会上老师还会表扬;课上随便说话,老师也不怎么说;要是作业写得乱点,老师也不会让重写。所以我特想得第一。从上一年级开始,我…  相似文献   

12.
珍惜这份情     
我十八岁幼师毕业以后,回到家乡办起了湾沟镇第一所个体园——育敏幼儿园,至今已有九个年头。在这九年的时间里,我饱尝了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欢乐,其中有一件小事,更使我觉得应该在这片纯真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把我心中的爱全部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那天傍晚,我回家时已是五点半多了。忽然听到门外有孩子呜呜  相似文献   

13.
五月的教研活动精彩灵动,吸引着听课者。在很多的感动之余,我忽然特回味其中的一节课。那节课上,当课行进到近一半的时候,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一部分孩子陆陆续续举起了手,还有一部分孩子,手依然放着。哪壶不开提哪壶,执教老师扫视一圈之后偏偏把目光落到了那些个不举手的孩子身上,然后不急不缓地说:这一次,我想请没有举手的孩子答题。于是,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不举手的孩子。执教老师盯着他们,面上挂着微笑;听课老师瞅着他们,心里装着担心:同课的孩子瞟着他  相似文献   

14.
期中考试后,按惯例,各中队要召开家长会:重复着年复一年的程序,作为班主任的我和家长都感到是一种负担,而很少有什么收获:发通知的那节课刚好是班队课,我在黑板上写下了班队课的主题:“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刚写完,心直口快的冯江就站起来:“老师,这心里话说了也是白说,我爸我妈才不会理会我的什么心里话呢!他们只听老师的话。”马上就有许多同学附和表示赞同。看来,孩子要做到平等地  相似文献   

15.
孩子的“创造”最富有情趣,请看一首描写孩子“涂鸦”的古诗:“黄发垂髫儿,握枝向泥沙。似解世人意,信手乱涂鸦。桥畔流水淌,树梢日影斜。口口呢喃语,兴尽忘归家。”不是吗?当孩子抓起树枝在地上乱画时,那画是多么的无拘无束,典型的天马行空,典型的自由自在。自然,在某些“成熟”了的大人看来,“涂鸦”既无章法又无意义———他们显然忘了,他们小时候也曾如此这般地“涂鸦”过!他们更不曾发现,以大人的“成熟”嘲笑孩子的“幼稚”,这本身就是一种幼稚。请细品老舍先生的一段话:“看小女儿写字,最为有趣,倒画逆推,任意创…  相似文献   

16.
<正>美术以其优美的线条、明丽的色彩、生动的图案,吸引着许许多多的孩子。他们总喜欢用笔描绘出心中的想法和感受,难怪心理学家说:孩子们的画就是他们的"脑电图"。下面就本人在一年级美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一、注意孩子的兴趣培养我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激发孩子绘画的强烈愿望,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友善的学习环境,所以我很重视每节课课前的准备阶段,我用"童心"去想孩子所想,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他们的  相似文献   

17.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班孩子去厕所的时间特别长,而且次数也比较多。经常是去叫他们才出来。这是为什么?我想弄个明白。有一天,我班几个孩子进了厕所很长时间没出来。于是,我便走到厕所门口看他们在做什么,原来几个孩子在聊天。这个说:“我妈妈昨天给  相似文献   

18.
懂得珍惜     
我珍惜阳光,因为它给我温暖;珍惜晚风,因为它给我凉爽;珍惜绿叶,因为它给我生机;珍惜星空,因为它给我遐想。我更珍惜时间,因为它宝贵。当时钟一分一秒滴答着我的青春年华时,当眼看着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时,我便深深地感受到“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无奈,也体会到朱自清笔下的时光匆匆。吃饭时,时间从碗边流走;喝水时,时光随水流走;睡觉时,时间又从脚边流走。这摸不着抓不住的时间,无声地来,又匆匆地去。懂得珍惜,人生便是一种永恒。我更珍惜亲情,因为它是阳光下的真爱。看看父母期盼的双眼,听听他们谆谆的叮咛,想想他们孜孜不倦的教诲,这才会更加…  相似文献   

19.
我是幼儿园老师,常看到班里有的小朋友做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影响到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我有意识地让儿子从小就懂一点时间概念,培养好习惯。三周岁十个月,儿子去学二胡,由于学琴,玩的时间相对少一点。我把时间比喻成一块面包,如果学琴的时间多了,就像吃掉的面包多了;认真学了抓紧时闻留下的面包多了,玩的时间就多了。儿子似乎懂了,他不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孩子习作,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美;无人喝彩,无人赏识,久而久之,一切都将变得无所谓,也就没有了习作的激情。自从要求孩子每周习作起,我都会在每周五语文课中挤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赏析。所谓的这节赏析课,我想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