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尴尬是什么?你不会没有经历过吧?哈哈,我的尴尬时刻可多了:婴儿时的尿床,幼儿时的走路跌倒,孩童时的喊错人,长大了主持节目时读错字……这些都是我的尴尬时刻,尴尬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段段小插曲。有一次尴尬经历让我记忆犹新:那是五年级开学的第一天,一进教室,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谈论着暑假中发生的事儿,教室里如热闹的菜市场,屋顶都  相似文献   

2.
王青 《辽宁教育》2008,(10):24-25
2007年9月,作为大连市骨干教师,我交流到了中山区薄弱学校四十中学做初一(3)班班主任。永远不会忘记开学学生报到的第一天,在我让每名学生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说出的都是“我小学成绩不好,请大家多帮助我”、“我基础很差,希望你们别笑话我”之类的话语;对于我事先提出的“说说自己的特长”这一要求。很多学生的回答是“没有什么特长”;  相似文献   

3.
张杰 《中国教师》2012,(8):62-64
<正>有此感慨,是源于"傻哥"的故事。"傻哥"名叫李军,本是一名很普通的学生,却在开学的第一天便让大家都见识了他的"傻"。那天晚自习无事,我便安排新生之间互相做自我介绍。轮到他时,他慢腾腾地站起来,抬起头,笑眯眯地对我说:"我叫李军,没有特长,啥都不会,以前的同学都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尽快熟悉学生,在开学第一天,我安排了学生进行自我介绍,轮到南行最后一桌的一个小女孩时,她站起来,飞快地用眼睛扫了我一眼,却什么也不说。我以为她紧张,所以耐心地等待、并鼓励她开口说话,可是她看起来还是没有要说话的意思。这时,我猛地冒出一个想法:"天啊!我班不会有一个聋哑孩子吧!"于是,我试探地再一次问到:"你叫什么名字好吗?""郑慧萍。"她头也不抬地答了我一句。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几十名孩子似乎都屏住了呼  相似文献   

5.
地下铁     
旅行到第十七夜我用光所有的底片每一张都像电影情节Oh,搭着地下铁环游世界——《地下铁》我喜欢独自一个人上学放学,并不是有别的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我实在是一个不善于与人攀谈的女生。每每别人和我聊天不到五分钟,便没有了话题,只剩下令人尴尬的沉默。于是每天上学放学的这段独处的时光反倒是让我觉得格外轻松。乘坐地下铁是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潮拥挤,我却可以塞着耳塞,把自己藏进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里:回味着前一天看过的电影,计划着周末的安排,或者干脆什么都不要想,只是盯着地铁里大幅的广告牌发呆。  相似文献   

6.
史文新 《成才之路》2011,(28):78-78
一、开学特色三步曲——奏响建设和谐班级的序曲 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天,我设计了三个有意义的活动:①自我介绍。给每个同学一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姓名,年龄,爱好,特长,愿望……给每一位学生一个锻炼机会,让他们敢于走上讲台,站上讲台,自信面对大家。  相似文献   

7.
场景一:新学期开始了,今天是初一年级第一堂音乐课,我满面阳光地走进教室,亲切随和地做完自我介绍,然后请学生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自我介绍.这时,大部分学生都低下了头,很少有学生敢直视老师的眼睛,说话声轻如蚊音,或垂下眼睑,看着地面,像做检讨.只有少数几个同学落落大方地介绍自己.  相似文献   

8.
<正>说起随意,我自身经历过,也在其他教师的课堂上遇见过,它让师生都很尴尬,使课堂的和谐氛围受到影响。为了避免以后工作中再犯类似的错误,我把自己遇见的几种课堂随意性总结出来,称之为"课堂随意性七宗罪",以示警醒并督促改正。一、随意提问——尴尬的课堂有一次,我在高一年级某班教学《经济生活》第七课关于居民收入分配的问题时,临时起意,抛出一个问题:"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你们的父母在什么单位工作,收入是多少?"我请了离自己较近的一位女生回  相似文献   

9.
在历经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后,我迎来了自己崭新的大学校园生活。大一伊始,一切都是新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同学关系、竞争压力等。初入大学校园最让我兴奋的就是寝室,因为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集体生活。还记得当日寸拿了寝室钥匙,急不可待地想看看我的室友都是什么样子。可是,当我迫不及待到寝室的时候,房间里竟空无一人,只有几件行李孤单地“躺”在那里,没办法只得看看床栏上贴的名字了。当天下午我终于看到了我的第一位室友——一个  相似文献   

10.
记得我上学的第一天,老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当我大声地说: “我叫武根根”时,同学们都笑了起来,也许他们觉得我的名字奇怪, 甚至有些“老土”,可我却引以为豪,因为我的名字当中寄托了爸爸妈妈的美好心愿——中国人不忘自己的根。  相似文献   

11.
考级通知下来了,是一个让我很绝望的结果:我没有通过。什么?我竟然没有通过?我有些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可这个结果毕竟是个铁的事实。学了3年,第一次考级竟然没有通过!面对这样一个铁铮铮的事实,我沮丧到了绝望的地步。看着别人乐滋滋地拿着通知与证书,我无奈地苦笑着,但是那不争气的小泪珠却直往下掉。  相似文献   

12.
林奕华  倪玮 《大学生》2012,(23):58-59
自我介绍怎么说啊?从1997年开始,我在香港大学教通识教育。我发现,从19岁~22岁的年轻人都不会做自我介绍。有想法地表述自己对他们来说很难。我让大家做自我介绍,他们第一反应就是:怎么说啊?不会说,那就叫同学发问,第一反应是:怎么问啊?那好,我来发问吧,比如我问:你喜欢什  相似文献   

13.
一记耳光     
常常会想起我的老师来,想她现在忙着什么呢?上次电话里,她居然没有问起我又写了什么没有,只是问:你现在身体好吗?我回答说好着呢,胖了,很难看。她笑了,听着她的笑声我忽然怀疑她是不是自己有了病,所以才来问我,但我没有问她,我知道她不会告诉我。我的老师一定是病了。她苍老的声音断断续续,似乎气力不够,我不忍多说什么,但似乎说的话都不能代表我想说的。我想让她高兴,但所有的话,似乎都不够让她高兴——我没有让她高兴的事告诉她。想想,我就悄悄地给了自己一耳光,那记耳光在我的脸上留下红色的印记,仿佛青春的颜色。老师能看到我现在的样子…  相似文献   

14.
这学期一开学,我们五年级分班了。新同学聚在一起,大家都觉得特别新鲜。班会课上,班主任李老师让我们分别自我介绍,以便尽快认识每一个同学。这一介绍,我发现新的班级里有几个同学的名字非常"怪"!不信,你听——付豪。这两个字一出,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哇——"的一声尖叫。大"富豪",真是有钱人啊!大家都用羡慕的眼光望着付豪,他自己不好意思地笑了!江禹赐。什么,什么?"鱼刺"?还是"江"  相似文献   

15.
我不知是听来的还是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讲的是进美院的第一堂课。上课铃声响过之后,同学们正襟危坐,充满敬仰,甚至有些诚惶诚恐地等待着老师。老师终于进来了,是一位头发花白、精神抖擞的老教授。教授登上讲台,什么话也没说就将一张白纸贴到黑板上。他简单作了自我介绍后说:“现在轮到我来认识你们了,你们轮流上来在白纸上写下你们的名字,这里有彩色粉笔,可以随意挑选……”教授和蔼的声音让严肃的教室活跃起来,同学们按次序一个接一个上台,写下自己的名字……很快,黑板上那白纸斑斓起来,写到最后,已没有空白处了。当所有同学都写完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好友芳子     
很早就想为芳子写点什么,为她的善良和真诚,为她留在我心中太多的感动。 和芳子相识在高一,我跟她恰好分在一个宿舍里。姐妹们各自做着自我介绍,由于初识,都显得很害羞,气氛颇尴尬。芳子首先打破了尴尬,她眨巴着眼睛,长长的睫毛轻快地飞舞着:“我呢,大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高一新生相互了解,我利用课前时间让学生就姓名、性格、爱好、特长等方面做自我介绍。起初,我只是觉得他们的口语表达不太准确、流利,并没有太大的感触。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身上没有优点”之类的说法频频传入我的耳中。什么,没有优点?世上还有没有优点的人?“下一次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优点。”可没想到,有的学生竟故意避开“优点”这一话题,有的学生说“真的没有优点,我身上能有什么优点?”脸上表现出一副难为情的样子。期中考试前,自我介绍勉勉强强进行了一轮。期中复习的时候,我告诉学生期中考试后进行课…  相似文献   

18.
精彩在我     
<正>夜深了,窗外一片宁静,远处的几点灯火忽明忽暗,似乎在预示着什么。看着一张发下来的试卷,我低头无语。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被上帝遗弃的孩子,没有端正的外表,也没有炫目的成绩,更没有骄人的特长,一切都是普普通通。有时候我会想,这个世界上像自己这样的人是不是有很多?于是,即使自卑,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也习惯了这  相似文献   

19.
<正> 屠夫和新闻干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当了十年屠夫的我,居然被县委宣传部招聘为新闻干事。许多朋友好奇地问起我的成长过程。回顾自己留下的歪歪扭扭的脚印,我悟出个道理:只有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探索追求,才能不断进步。在这里,说说自己的经历,也许对青年朋友会有点启发吧。失望中我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我是乡下人,父亲、祖父都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爹常说:“咱家几代人都没文化,你赶上了好社会,可要用功读书哩!”少年时候,我也曾有过考大学,干一番事业的理想。可是,万万没有想到,那场令人痛心的浩劫开始了——我上大学的宿愿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20.
做家长的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家孩子当着别人的面对自己有不恭敬的言行,那会让人非常尴尬.可是,自从女儿六岁以后就有了这种倾向,且屡禁不止,这一度令我头痛不已. 尴尬境地:女儿人前让我难堪 记得第一次发生这样的情况,是2012年春节回老家时,当着不常见面的奶奶,女儿用脚不停地踢打我玩.知道当面训斥孩子会让老人不爽,我就没有说她;当时我也以为她是偶尔为之,不足为意. 不料此类事情后来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女儿不仅当着和我们有着密切关系的人时是这样,而且有时候在街上、公交车上、公园里等公共场合也会这样.例如,坐公交车时,有次女儿在打盹,我提醒她该下车了,她却生气地大声嚷着:“你干嘛吵醒我?”在别人的注视下,我淡定地带她下了车.之后问她为什么,她说就是被吵醒了心烦,没有别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