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耀亭 《家庭教育》2002,(11):34-34
有的父母见自己的孩子被同伴打了,就训斥:“你不也长着手吗!为什么不打他!”或教孩子:“打不过就咬,咱是正当防卫,咬死不偿命。”有的孩子打架,被批评时,会理直气壮地说:“不是我先动手,我是正当防卫。”不难看出,许多家长和孩子都错误地理解了正当防卫。那么,什么是正当防卫?怎样才算正当防卫呢?我们来看两个真实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听到一些年轻妈妈这样恼怒地训斥孩子:“为什么你总是不听话?”“为什么每次下雨你靴子里都有水?”为什么……”的确,孩子调皮,令家长头痛,可是,很少有家长这样问过自己:孩子为什么会“调皮”呢? 一、生长发育需要“调皮”学前儿童心身发育是很快的,特别是学前期,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机能明显增强,身  相似文献   

3.
“太阳公公为什么起得这样早?”“太阳公公要睡觉吗?”“地球每天在转动,人怎么不会摔下去?”……幼儿在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时,会经常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仅是孩子对父母的亲昵和信任,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孩子希望探求人生和世界的奥秘、希望得到父母的指导和帮助的愿望。对于孩子喋喋不休的提问,家长的态度是不同的。有的家长总是一门心思干自己的事,听到孩子的提问就干脆回绝:“你话不要多。”“去去去,烦死了。”或者打发他去问别人,说:“我没有时间和你罗嗦。”有的家长因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就厌烦地说:“你问这么多干什么?”也有些家长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只是敷衍了  相似文献   

4.
孩子为什么总被别人欺负?这样的情形经常出现!你的孩子哭着跑回家来:“妈妈,他们都不跟我玩儿。”“他们都欺负我。”“没人喜欢我。”这样的情况让家长心碎。你看到孩子是那么委屈,你既着急又不解:为什么别的孩子不喜欢他?你隐约地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做了什么事而让别的孩子远离  相似文献   

5.
1、感觉到爱为什么说是“感觉到爱”而没有单纯说“爱”是沟通无阻的关键呢?因为一方付出爱不等于另一方就能够感觉得到。纵使你一直在为孩子奉献你的爱心,孩子却不一定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为什么还有孩子想离家出走?就是因为感觉不到爱。因此,父母的爱要让孩子感觉到才起作用。我们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比较含蓄,不习惯直接表示,如果你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要送孩子上犹太学校?”语气里有好奇,也有不理解。实际上,生活中好奇和不理解是常有的事情,但是,我们缺少的是驱使自己去尝试、去探索的勇气。如果问题改成“去犹太学校,有什么好处吗?”“你学到什么?他们有什么跟我们不一样?”我想世界会变得更友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会拉得更近些。  相似文献   

7.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快乐的体验。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询问孩子的感觉,高兴不高兴,为什么?比如出去玩的时候问孩子:“你喜欢出来玩吗?高兴吗?”还可以问:“你跟妈妈在一起高兴吗?”父母也要经常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孩子,如“你能自己穿衣服,我很高兴。”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有些事情大人觉得没意思,孩子却很喜欢;大人认为孩子会喜欢的东西,小孩得到了却并不高兴。有的父母给孩子买很贵的玩具,孩子却宁愿玩水、玩泥巴、提迷藏、过家家。所以,我们不要总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做  相似文献   

8.
常见问题1.如果直接问孩子:你为什么会觉得那样?有什么错吗?有的孩子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惊恐、生气、不开心。但多数情况下,为什么只会给他们增加难题。因为这需要  相似文献   

9.
张丽芝 《学前教育》2023,(24):14-15
<正>作为理工科妈妈,我认为培养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十分有必要。孩子天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对生活中随处见到的现象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妈妈,为什么蚯蚓会干死?”“妈妈,为什么秋天叶子有的变黄,有的变红?”“妈妈,为什么冬天玻璃上有雾气?”“妈妈,为什么鱼儿只能生活在水里?”“妈妈,电视里的人是怎么出现的?”……面对孩子的好奇心,如果我们只是应付地回一句“不知道”,那么孩子从大人的语气和表情中,就会感受到不理解和不支持,这会极大地打击孩子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孩子与金钱,在传统的观念中这是两个没有关联的概念:孩子,意味着纯净,而金钱则意味着世俗。但是父母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与金钱直接相关的问题:当孩子看到小伙伴出入有小汽车接送,而自己却是由妈妈用自行车接送时,他会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不买汽车?”你会怎么回答孩子?当孩子提出一项购物要求,而你觉得这不在你的消费计划内或者已经超出你的消费能力时,你又怎么向孩子解释?当孩子长大些,有了自己的零花钱或者压岁钱,他不经过你的同意就买回了某个昂贵的玩具,你会如何对待……让孩子认识金钱,认识财富的真相,让孩子学会合理地消费,让孩子学会理财,这不仅仅是一种时尚,而且是一种需要。  相似文献   

11.
常听到孩子受这样的责难:“××是‘三条杠’,为什么你一条杠也没有?”“××是三好生,为什么你不是?”“××参加‘少代会’,为什么你轮不到?”孩子无言,因为这是事实。不过,如果伶俐的孩子以同样的句式反问同类问题,我想,您也许也会无言。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面对自己和他人,总有许多失意和感慨,同辈人和同龄人  相似文献   

12.
童言无忌     
猜谜幼儿园阿姨问:“有一种动物两只脚,每天早上太阳公公出来时,它就会叫你起床。大家猜猜是什么?”“妈妈!”保姆丢了警察看到一个小孩独自在大街上哭,便走过去问道“:小朋友,你为什么一个人在这儿呢?”“呜……我的保姆丢了……”不爱我“妈妈,你不爱我。”“傻孩子,妈妈怎么会不爱你呢?你和弟弟妈妈都爱。”“那为什么你给弟弟生个哥哥,却不给我生个哥哥呢?”床懒“爸爸,为什么电视里的那个小动物叫‘树懒’呢?”“因为它整天懒洋洋地呆在树上不肯下来。”“我明白了,那你就应该叫‘床懒’。”“为什么?”“因为你每天早上都懒洋洋地躺在…  相似文献   

13.
儿子读高中时经常对我说:“同学都羡慕我有你这样一个爸爸。”我问:“为什么?”同学们这样描述:有的父母不许孩子锁自己的抽屉,有的父母要检查孩子的日记,更多的父母是限制孩子除学习以外的一切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4.
人出生后刚刚牙牙学语,便会指手画脚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呀?”晚上你牵着他的手在林中散步,孩子便会睁大眼睛:“为什么月亮总跟着我们啊?”“树叶是怎么样变黄的?”“假如我到火星上生活会怎样呢?”“人为什么要死呢?我要是死了,会到天堂吗?那里是一个美丽而幸福的地方吗”……  相似文献   

15.
“你为什么就不能够像……”玛丽总是主动地完成任务,而且记住按时刷牙,可是她的弟弟鲍勃却常常需要父母提醒。有一次,母亲对鲍勃说:“孩子,你为什么就不能够像姐姐那样听话懂事呢?”教育专家认为,进行这种比较只能增加本能的敌对情绪。如果孩子被不恰当的对比,他就很有可能对自己的兄弟姐妹怨恨不满,有的甚至还会耿耿于怀。作为家长,切忌笼统的比较,应该向孩子讲清楚你的具体要求,重点放在你希望他改变的某种不良行为上。要经常提醒孩子,好习惯对自己的进步很有帮助,应该努力去培养。“你怎么这样不懂事?”你带着7岁的女儿…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同样是炒股,有的人又贪又怕、有的人不贪只怕、有的人只贪不怕,而有的人则不贪不怕?为什么同样是工作,有的人追求有趣、有的人追求有序、有的人追求有权、有的人追求有闲?当你看到形形色色的别人之后,难免会问自己属于哪一种,而你真的了解自己吗?你是否知道自己心中真正的需要?在面对人群的时候,你是否也很困惑无论怎么努力,你就是看不  相似文献   

17.
<正>除了人,世界上还有其他会脸红的生物吗?你还知道哪些人体的“小秘密”呢?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百宝箱,藏满了令人好奇的“小秘密”,比如,人为什么怕被挠(náo)痒痒?害羞的时候为什么会脸红?为什么有的人睡觉很安静,有的人会打呼噜呢?想知道更多的“小秘密”吗?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相似文献   

18.
齐齐哭哭啼啼地告诉父母有人欺负他,父母齐刷刷地问:“谁?”而后教子一招:“人家打你,你干吗不还手?真笨!哭,哭有什么用?”接着就为孩子“壮胆”:“今后如果有人敢打你,你就大胆地还手,医药费我们会付!”这是家长来幼儿园接孩子,我们亲见的一幕。每个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子女被别人欺负、受委屈。然而,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就鼓励孩子“以牙还牙”却不是明智之举。这会让孩子觉得“武力”才是一切,会让他们耳濡目染地用拳头去解决所有问题。长此以往,换来的可能是暴力的孩子。有个这样的比喻:一个人智力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而品德…  相似文献   

19.
山谷的起点     
一位妇人找到智者,说她正在为孩子的功课烦恼。智者说:“孩子的功课应该是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妇人说:“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了第40名,可是这个班上只有40个学生。”智者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你想想看,从今天开始,你的孩子不会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家园沟通的实效性,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各展其才,使家长园地会“说话”,确实成为家园沟通交流的窗口。一些家长只重视智育,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结束时,往往只会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小一班开设了“考考你”专栏,设置一系列有趣的问题让家长做答,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的育儿观念。例如“:你知道孩子的好朋友都有谁?”有的家长能脱口而出,有的却支支吾吾。“您的孩子今天高兴吗,为什么?”“您的孩子今天提问了什么问题?”此类问题的设置,不知不觉中引导着家长观察、关注孩子,转变育儿观念。同时,教师在和家长“说话”的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