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7 毫秒
1.
教学除了热情,更需要智慧的润泽.只有从纯美而智慧的心底真情感化并自然流淌出来,才能让生命唯美.我们语文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课堂教学仅仅看做上课、教书,而应该把它看做自己与学生生命共同成长的一段历程,应该在我们的课堂上听到学生和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初春的田野铺展着生命的欢愉,金色的菜花飘散着生活的芬芳,粼粼的水波荡漾着情感的涟漪.<画风>一课的教学就在这美好的春光中徐徐拉开了帷幕:"孩子们,竖起你的小耳朵,听,这是什么声音?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08,(5)
给孩子爱的机会 ①爱是什么? ②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而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 ③爱是什么? ④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的伟大,于是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  相似文献   

3.
我很喜欢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这篇文章里的百合花,历经了生命的三重境界:完成生命,努力生长——证明生命,努力开花——提升生命,默默开花.而在教学《丑小鸭》的时候,我又一次想到了林清玄送给我们的那束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丑小鸭》一课,我把目标定位于"生命教育".课前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丑小鸭"丑"吗?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吗?生命的旅程是应该顺其自然,还是可规划可预设的?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要让生命到场。只有生命在场,阅读课堂才能勃发生命活力,活人读书,才会把书读活。进一步的问题是:用生命酿造出的阅读教学是怎样的一种味道呢?换句话说,对活化的阅读教学,我们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判标准。否  相似文献   

5.
有效性是教学追求的方向,是教学的灵魂和生命.作为语文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学习并满足学生需求,把教学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来认识,让教学有效性观念深入到自己和学生内心.语文教学过程应该讲究生活化、趣味化、和多样化,追求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6.
付建同 《甘肃教育》2014,(11):47-47
正"学好物理难"、"教好物理更难"这已成为师生的普遍看法。如何才能学好物理?如何才能教好物理?这两个问题是摆在师生面前的主要课题。理想中的物理课堂应该是充满吸引力的学习乐园,是师生生命中精彩的篇章,是演绎生命华丽乐章的地方。如何在物理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把物理课上得更生动一些、更鲜活一些,使物理课堂充满吸引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2006,(15)
1.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西塞罗2.我以为人们在每一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们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居里夫人3.有时候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海伦·凯勒4.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弗洛姆5.噢,生命!噢,生命!我明白了……过去我在自己心中,在我空虚而闭塞的灵魂中找你。我的灵…  相似文献   

8.
教学除了热情,更需要智慧的润泽。只有从纯美而智慧的心底真情感化并自然流淌出来,才能让生命唯美。我们语文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课堂教学仅仅看做上课、教书,而应该把它看做自己与学生生命共同成长的一段历程,应该在我们的课堂上听到学生和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赏识教育已成为今日之主流.那么,如何合理运用赏识,才能有效评价,才能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呢?  相似文献   

10.
罗俊卿 《教学随笔》2015,(2):161-16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怎样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才能更加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本文对此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生命无极限     
《学语文》2003,(2)
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品味出它的甘洌,生命本是一部史书,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体味出它的浩荡,生命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生命与自我本无特点可言,正是人生自我的挑战,才能给生命着色,或绚烂或清淡,不一而足。生命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而逆境成才之人又不在少数,什么原因呢?一言以蔽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古代,各位志士仁人都在追求光明和希望,楚大夫临江高呼“长太息以  相似文献   

12.
软件一定要大而专才好吗?学生必须先学软件而后才能使用吗?这显然是一个误区,是我们教师长期以来仰视工具软件的结果。或许,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站在技术之上去俯视它们,真正把它们当作工具,而不是学习的对象。边用边学,学为所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创作上,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技术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如何才能让新教材的检测荡漾着生命气息,充满人文关怀?如何让教材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血脉?如何巧妙铺设起课内和课外的桥梁?带着这些思考,我们在人教版七年级(下)的语文期末考题中作了一些改革,特别是在基础部分的考题中作了一些尝试。请看:亲爱的朋友,欢迎您参加这次七年级(下)的语文学习回溯之旅。我们把这次语文活动的主题定义为“对话”。我们相信,在这紧张而又愉快的120分钟里,我们一定会听到您的心灵花园中智慧之苗情感之树拔节的声音。一、猜一猜这次活动的部分特邀嘉宾。(4分)1.千里迢迢从丹麦赶来,带着无数美丽童话的作家2.被臧…  相似文献   

14.
[病文呈现] 同学,你在祖辈、父辈以及你这一辈人之间发现了什么吗?比如,长辈对晚辈是怎样关心与呵护的,晚辈对长辈是怎样敬重和理解的.这样,家庭和睦,气氛和谐,长辈们的优良品德才能得到传承,晚辈才能得到健康成长,人类的生命也才能得到永远延续……请以"生命的延续"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作文原题  相似文献   

15.
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而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爱是什么? 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的伟大,于是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  相似文献   

16.
过滤生命     
干国祥 《师道》2003,(10):1
有人问罗丹:雕塑的技巧是什么?回答是:把多余的石头去掉。把多余的石头去掉,于是原本普通的石头成了“思想者”,成了“巴尔扎克”,且在同一原理下,成为“维纳斯”,成为“大卫”……是否把多余的念头和欲望去掉,平凡的生命也能成为孔子、朱熹、钱梦龙和魏书生呢?试想一个教师,去掉虚荣和浮躁,去掉金钱物欲的诱惑,去掉不必要的自矜和自大……而保留他的爱心,保留他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保留他的宽容和公正,保留一切人性中健康的部分……生命需要过滤才能达到纯净。比无知的石头要幸运的是,雕刻我们的凿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刻凿必定是痛苦的,…  相似文献   

17.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都内在于心,并不存在内、外的差异.把礼归于辞让之心,礼在这里就直接提升为道德主体.这样,这种道德主体意义上的礼与现实等级制度意义上的礼之间就有了鲜明的差别.孟子道德主体意义上的礼,进而其整个心性之学真正的意义在于一个新的道德生命的开辟,这种道德生命因其超越性在今天仍有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而这种道德生命只有在与当时现实等级之礼作出区分时才能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师生生命之花的绽放,学校是师生精神的家园,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和教师生命价值展现的重要空间。因此,教师只有具备生命意识,他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和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才能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才能提升学生的智慧和人格,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共享教育的幸福,师生才能共同走向生命的大完满。那么,什么是教师的生命意识呢?悲悯意识。生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奇迹,美丽而神奇。生命又是唯一的,不可逆的,何其珍贵。教师对生命应始终怀有一种尊重、敬畏、谦卑、呵护、悲天悯人的情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将生命比作美人,你是欣赏浓妆艳抹的妖艳,还是喜欢淡雅脱俗的清新?我想,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过多的装饰遮住了本色,还生命以素颜,才能显现高雅的气质。还记得曼德拉吗?监狱中,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却造就了他超脱的精神境界。27年的牢狱生活,让他卸去了繁复的装饰,还生命以素颜之美,一心探寻自由的真谛。还记得梭罗吗?瓦尔登湖畔,小木屋中,陪伴他的只有两把破旧的小木椅。虫鸣是他的天籁,草海是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阅读教学亦如此,只有当孩子们所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他们的学习中才能架起学习与生活的桥梁,我们的阅读教学才会呈现出生命的活力.如何让阅读教学因生活而灵动呢?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