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程问题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1)它与小学数学知识的接触面,可以说是最广泛的。从纵的方面来看,它在整数中出现,在以后的小数、分数、百分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以"用方程解决问题——行程问题"一节课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对一类追及问题的教学实践及思考,旨在交流提高.1.教学简析教材中采用了问题方式呈现例题,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你能画图或列表整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吗?这样的设置,不仅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独立列表整理,也为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提供了必要的帮助.接下来教材引导学生根据画图或列表整理的结果,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建立方程模型解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你们碰到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时,一时解不出来,请不要心急,下面就介绍几种有关“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解答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中,常碰到“中点”这个词,学生常感到困难。现作简要分析。 (1)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骑摩托车每小时行25千米,乙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3千米,二人在距“中点”12千米的某地相遇,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可借助线段图作如下分析: 相遇  相似文献   

5.
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今天王老师来给大家上课,你们猜猜王老师上什么课?生:数学课。师:不,王老师这节课给大家来讲故事。学生(惊奇):哇!(然后一起鼓掌)师:从前,有一只兔子遇到一只慢慢、慢慢爬行的乌龟……生:我知道了,是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师(故作惊讶):怎么,你们听过啦  相似文献   

6.
有些行程问题条件比较隐蔽,我们可以合理转化条件,巧解应用题。例客车从甲地、货车从乙地同时相对开出,6小时后客车距乙地还有全程的18,货车距甲地还有135千米。已知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多行15千米。求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分析与解:这是一道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条件比较隐蔽,数量关系复杂。如果我们用一般的思路去解,比较困难。若我们在不影响原题的前提下,合理转化条件,就能使原来的问题转难为易。本题我们只要把货车的出发点“从乙地出发”转换为“从甲地出发”,再把这个条件与原题联系起来思考,原题就可以这样说:“客车与货车同时从甲…  相似文献   

7.
有些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其数量关系非常隐蔽,用常规方法不易求解.如果同学们能灵活地利用线段图帮助分析,不仅可以挖掘出题目中隐蔽的数量关系,而且能快速地找到解题的途径.下面就列举两例加以说明.例1 A,B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在距甲站53千米的地方.相遇后两车仍以原来的速度继续前进,在到  相似文献   

8.
例1摇某人从甲地步行到乙地,往时每小时行3千米,返时每小时行5千米,往返共需8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解:设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则往时共用时间为1/3,返时共用时间为1/5,往返共需(1/3+1/5)的时间,这与“8小时”对应。于是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1/3+1/5)=15(千米)。例2甲乙两辆汽车由梅州开往广州,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已知甲车比乙车少用1710小时,求梅州到广州的距离。解:设梅州到广州的距离为“1”,则甲车共需时间为1/60,乙车共需时间为1/50,甲车比乙车少用的时间对应(1/50-1/60),于是,所…  相似文献   

9.
雷丽珍 《湖南教育》2005,(24):42-42
一直以来,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总是一道难题,每次考试或测验,都有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解答。尤其是在一些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行程问题中,往往只有时间这一种量(一般的行程问题中都要有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根本没有明示两个运动体的相向、相遇,或者同向追及是在多少路程中发生的,这就给解题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的过程中,能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恰当地设某段路程为单位“1”,并以此为尺子来度量两个或几个运动体在不同的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的长短,就能使数量关系明朗化,将问题化难为易。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p54。 教学目标: 1.建立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理解、沟通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在自主探究与交流中,培养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题目: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问匀速而行,相遇后,甲车4小时到达B地,乙车9小时到达A地,求两车走完全程各用几小时?  相似文献   

12.
“行程问题”是中考物理的热点试题,如果能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提高解题效率,增强解题能力,下面结合近几年各地中考题介绍几种常用解法.  相似文献   

13.
行程问题历来是考试的热点之一.其中有一类行程题有多种可能的结果,不少同学平时训练较少,往往因考虑不周而造成漏解.为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一难点,现把“多解”的几种情况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堂中,问题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也是以问促教,以问促学,问题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但在最近听的几堂课中的一些教学片断和我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教学情景,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在关注问题设计是否新颖与精彩,是否会引起学生探索欲望的同时,是否也应去关注这些"问题"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条件”表达法是中学英语中相当重要的语法现象,对“条件”表达法的了解,同学们不能只停留在“if”引导的“条件”句上。实际上,“条件”表达法的意义相当广泛。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了解“条件”表达法的考点和用法,本文拟就“条件”表达法的考点及相关知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春节,发生了令人震惊的“马加爵”事件……5月16日,江西又发生了一大学生提刀砍死、砍伤数人的悲剧。以我们的评判来看,初中获全国奖励的马加爵,以高分进入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无疑属于“优生”,但是“问题优生”。一件又一件触目惊心的事情,一个个意料之外的结局,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对“问题优生”的关注。近年来,“差生”的形成原因、心理特点以及教育转化引起了  相似文献   

17.
热点详解一、什么是“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18.
李凤君 《新高考》2005,(3):57-59
2004年12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出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不断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形成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妥善处理城乡关系,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母婴世界》2014,(12):56-59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无处不在.面对污染,首当其冲的就是稚嫩的宝宝.本期,我们一起关注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0.
行程问题     
早上八点钟,甲、乙、丙三人从东往西直行.乙在甲前400m,丙在乙前400m.甲、乙、丙三人的速度分别为每分120m、100m、90m.问什么时刻甲和乙、丙的距离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