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武术功法运动是武术的运动形式之一,桩功是武术功法运动的一种,它和众多的功法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分析比较法、专家访谈法等科研方法,阐述了传统武术桩功和武术功法的涵义、内容、形式和分类,分析了桩功和功法的内在联系,阐释了传统武术桩功在功力比赛项目乃至整个功法运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少林拳术秘诀》一书云:“未习打,先练桩”。它说明要习武练拳,先要打好桩功的基础。桩功是武术基本训练的功法之一。通常腰、腿功比较引人重视,一则内容和形式都较丰富,二则武术没有腰腿的柔韧性确也寸步难行。而桩功从形式到内容都显得比较枯燥一些,也不易见到功夫,故不仅容易被初学者所忽略,也常常为一些艺高的运动员所轻视。其实,传统的训练中一向十分重视桩功。《华拳谱》中说:“桩要站,鼎要拿,劲力稳固托泰山”。在闪展腾挪的激烈运动中,要作到静若山狱,关键是步要稳固。俗话说:“步不稳则拳乱”。没有扎实深厚的站桩基础是不行的。传统训练中站四平桩(马步桩)常常要点上一柱  相似文献   

3.
武兵  武冬 《武当》2009,(11):7-8
1、桩功:桩功训练是中华武术独特的练习方法,武术点穴更注重桩功的修炼,目的是培养人体的气血通达、纯心静气、周身劲力、身型灵敏等能力。桩功包括人字桩、天字桩、开合桩、升降桩等,练习时间由短至长。桩势高中低互调,切忌练成“死桩”。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中桩功作为武术基础功法在武术基本功练习中必不可少,其锻炼效果有目共睹,文章通过对20名参加健美专业课学习的中北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分组实验,在其他条件尽可能相同如教学内容、锻炼强度、锻炼次数、锻炼时间等的前提下,对武术桩功在健美运动中力量方面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研究,实验证明武术桩功在健美锻炼中能够有效提高肌肉力量,且肌肉围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所谓大成拳桩功的内调,简单地讲,就是指在大成拳的桩功运动训练过程中,通过正确的意念诱导使桩功运动合乎原则要求,以达到大成拳桩功运动训练目的的活动。每位大成拳修习者都知道大成拳桩功的重要作用,但并不是每位学者都能通过正确的桩功训练,来促进自己功夫的进程。不少人在运动过程中,不是忽视了  相似文献   

6.
杨兆麟 《武当》2010,(8):38-38,39
桩者,乃立木于地下也。桩功则是指习练者形同木桩,按某一特定的姿势立身于地面所进行的训练。桩功通常是站桩功的简称,它是武术与气功的重要训练方法。在少林拳和太极拳中,有蹲马步的桩功训练,形意拳有三体桩,大成拳则把站桩功作为重要的基础功法。此外,无论养生气功,还是硬气功,多数都是在桩功的状况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论武术功法运动的发展、功理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从传承和发展的视角,论述武术功法运动的形成过程,功理作用、特点及现代武术功力大赛的新发展,对填补和完善中国武术运动内容体系,拓宽武术发展空间,推动中国武术运动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继锋 《精武》2004,(4):28-28
所谓大成拳桩功的内调,简单地讲,就是指在大成拳的桩功运动训练过程中,通过正确的意念诱导使桩功运动合乎原则要求,以达到大成拳桩功运动训练目的的活动。每位大成拳修习者都知道大成拳桩功的重要作用,但并不是每位学者都能通过正确的桩功训练,来促进自己功夫的进程。不少人在运动过程中,不是忽视了  相似文献   

9.
目前太极拳运动已相当普及,不论是高校教学还是大众健身,都热衷于太极拳这一运动项目,但大多只重视太极拳套路的习练,太极桩功往往被忽视,从而导致太极拳技术水平提高慢,健身效果不明显。本次研究通过查找大量关于太极拳及桩功的资料以及自身的亲身实践,总结了习练太极桩功的特殊作用与价值,以此唤起太极拳习练者对太极桩功的重视,使更多...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逻辑分析法这两种研究方法对形意拳桩功训练以及对人体核心区稳定性训练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找出形意拳桩功训练和人体核心区稳定性训练的相同之处,进而总结出形意拳桩功训练对提高人体核心区稳定性的现代运动训练价值,即主要表现为:形意拳桩功训练注重动作的准确性而非是动作的强度、心意拳桩功训练时注重以腹式呼吸的协调配合、形意拳训练过程中要求人体核心区保持高度的刚体性质等。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re is often a perceived conflict between practising martial arts and the academic study of martial arts. Those who practise it do not need to know the history of martial arts, and those who study it do not need the physical practice to inform their research. This paper argues that practitioners will improve their practice by study, in particular, they will gain a demystified sense of the origins of martial arts.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is the result of the East Asian reaction to Western imperialism and modernity. Moreover, this category developed in direct respons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sports into Asia. Critical to this modern creation was the development of styles of martial arts, where before there were scattered and disparate schools. Styles suggested greater national unity and cultural coherence than schools, thus aiding the building of modern nation states in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相似文献   

12.
为理顺武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确立与“大武术观”相适应的广义武术概念,首先剖析了狭义的“体育武术”概念存在的问题,在回顾武术的体育化进程的基础上,剖析了“坚持武术属于体育范畴”的几个典型观点分别存在的问题,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武术内容都属于体育,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或是将来,体育都不能涵盖整个武术。基于以上讨论,遵循形式逻辑界定概念的原则,提出广义武术的概念:武术是源于中国的围绕技击而拓展的徒手或持械的人体运动文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武术套路也呈竞技化发展趋向。由于武术特殊的文化底蕴,当前的这种武术套路竞技化发展对武术的推广有利又有弊。文章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其产生的各种影响进行了辨证的分析,以为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提出了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借助传统武术文化来帮助学生实现身心的和谐良性发展;武术教学可以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增添了一份活力;在现代武术教学中加大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渗透与创新,具有多重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法,从逻辑上将以套路为主要技术对武术套路的传统武术对技击的超越进行梳理,为武术套路的技击性判断提供 新的思路。研究认为,由于对武术技击性定位模糊造成运用纯粹的技击标准来限定以套路为主要技术传承方式的传统武术、使用技击功能来评价 武术套路,产生对武术技击性的严重误读。首先,技击是技为“击”的实用术,追求“击必中,中必摧”的目的,而传统武术是击为技的验证与注释,形 成在目的上的超越;其次,技击是以实用为标准,而传统武术“打、练、养”多种标准并存形成从评价标准上超越;再者,技击只是纯粹的“击杀术”,而 传统武术受到诸多“戒律”的限定形成从道德伦理上超越;最后,技击讲究“因敌而动”的随机变化,而传统武术套路呈现更多预先规定的程式化特征 形成从形式上超越。认识到这些传统武术由血腥厮杀到文明修炼的4种超越,一方面有利于思考武术套路相关理论问题,同时也有助于从整体上设 计更加符合传统武术特点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操的特点及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武术操具有时尚性、简易性与健身性的特点。提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应简化难度、增强艺术美感、提升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高校大学生武术价值观对武术教学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武术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而且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面对社会文化环境多方面的影响,如何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武术,极大发挥其价值,是摆在我们每个武术研究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多种影响因素中价值观作为决定人类行为的心理基础,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本文旨在探讨何种武术价值观最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对武术的学习、研究,进而促进大学武术课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背景下对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进行文化解读,不但有助于提高对其概念的理解,而且更能提高我们对两者的认识,传统武术是建立在我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一种武术文化,而现代武术则是在西方体育文化影响下,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竞技性体育文化。对两者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武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