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笔者请教几位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什么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得到的回答竟大大出乎意料之外:有的老师说记不起来了;有的老师说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有的干脆说不知道。于是,笔者浏览了数百个有关“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网页,查阅相关文献,力图对这个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结果发现,教育专家们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理解和界定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例如靳玉乐先生认为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六条:全面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综合取向的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2.
钱涛 《儿童音乐》2007,(5):53-55
音乐——听觉的艺术。人们用听觉感知音乐,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聆听美妙的乐曲并不亚于诵读精妙文章,古今中外,东西南北,喜怒哀乐,不同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的音乐作品浩如烟海,有的人可以通过自己演唱、演奏来感悟它,但毕竟会受到表现技能、技巧等的局限,要想邀游音  相似文献   

3.
音乐——听觉的艺术。人们用听觉感知音乐,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聆听美妙的乐曲并不亚于诵读精妙文章,古今中外,东西南北,喜怒哀乐,不同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的音乐作品浩如烟海,有的人可以通过自己演唱、演奏来感悟它,但毕竟会受到表现技能、技巧等的局限,要想遨游音乐世界,从音乐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认识生活,感悟人生的真谛,最好最基本的办法还是听。  相似文献   

4.
李兰梅 《课外阅读》2010,(12):147-147
历史课堂,是学生们汲取知识,培养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怎样才是最完美的历史课堂?多少年来,教育T作者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在经过一次次教育理想与现实的猛烈撞击之后,我深深地意识到,必须给历史课堂一个灵魂。只有拥有灵魂的课堂,才能引爆以思促思的智力,奔涌起以情生情的激情!  相似文献   

5.
怎样才是最完美的历史课堂?多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在经过一次次教育理想与现实的猛烈撞击之后,我深深地意识到,必须给历史课堂一个灵魂。只有拥有灵魂的课堂,才能引爆以思促思的智力,奔涌起以情生情的激情!  相似文献   

6.
日前,重庆市人社局公布《重庆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暂行办法》,对许多面试细节进行了约束。办法规定,面试考官对考生面试成绩评定在60分以下的,必须在评分表中说明理由。(《重庆商报》)近年来,一些地方事业单位接连曝出萝卜招聘,公信力备受质疑。与相对客观公正的笔试相比,面试环节更容易出现暗箱操作。2009年初,一个名为史上最牛事业单位面试成绩的网贴疯传,质疑宁波市大榭开发区管委  相似文献   

7.
我们祖国的语言是一个琳琅满目的大宝库,要表达同一个意思,往往有不少近义词供选用。比如表示动物“叫”的,就有“鸟鸣、狗吠(fei)、马嘶、狼嗥(hao)、狮吼、猿啼、鹤唳(li)、龙吟、虎啸”等等。义比如表示“看”  相似文献   

8.
支书说:“这帮娃儿就交给你了,请你不要忘了党和人民对你的信任哈!”周老师是一口钟,扣则鸣,不扣则不鸣。雾非雾花非花,说不清道不明,不得不佩服母语中那个“玄”字,也不得不咂摸老聃“道可道非常道”中的玄机。  相似文献   

9.
“给生命讨个说法“,这是我近年来常萦回于心的一个问题.   成为“网虫“后,我最大的感慨是似乎明白了什么是真文章,什么是真问题,什么是真人.……  相似文献   

10.
11.
贵刊1998年第7期刊登了陈老师《“元素的化学性质”表达错误的原因分析》一文,该文认为:“元素化学性质”的说法只是“单质化学性质”说法的误译,即元素的化学性质其实就是单质的化学性质.对此说法,我认为不妥,理由如下: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它只能以游离态或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研究元素的性质就是研究它的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等基本性质及由此引起的它的游离态(单质)和化合态(化合物)的各种性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作用构成的客观存在的实体.元素的一些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单质来体…  相似文献   

12.
13.
一位心理学家找来两个7岁的孩子进行一项心理测验。汤姆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家里有6个兄弟,安迪则是来自富裕家庭的独生子。心理学家拿出一幅图画,画里是小兔子坐在餐桌旁边哭,兔子妈妈则板着面孔,站在一旁。心理学家让孩子们把画面的意思说出来。  相似文献   

14.
给学生一个准确说法——听一节写作指导课后札记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获得者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李慧军启发式教学在当代语文教学领域,发挥着它的极大优势。然而由于教师的水平各异,造成对启发式教学的含义理解不一。不少人觉得一直问到底就是启发式,实际上启发式不...  相似文献   

15.
现行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二册58页上有这样一段话:“在标准状况下,一空气分子在一秒内与其它空气分子的碰撞竟达65亿次之多,……。”笔者认为,上面阐述中的一个空气分子的说法欠妥。众所周知,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气化碳、水蒸气和少量惰性气体组成的混和物,属于宏观的范畴,空气是许多不同分子的集合体,不能讲个数。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微粒,属于微观的范畴,是构成空气的基本微粒,可以讲个数。因此,空气与分子不能并列用“个”这个量词。我们可以说空气中的某一个分子,如:空气中  相似文献   

16.
17.
18.
在讲授《镜泊湖奇观》时,本想让学生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可是突然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改变思维,让他们认真朗读每一自然段后自由地写句话呢?这句话既可以是本自然段的大概内容,也可以是自己读后的感受。例如以前学完第1自然段,我们一定会说本段主要写了镜泊湖有个美丽的传说。可学生却写道:“镜泊湖的神话传说真有趣!”更让我暗自叫好的是第3自然段的写话,以往学生的回答一定是介绍了镜泊湖美丽景色,可现在的学生却这样写道:“我最喜欢镜泊湖这种自然美了,因为美到极致是自然嘛。”还有的学生这样写道:“镜泊湖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心…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会向老师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问题在预料之中 ,有的则在预料之外 ;有的问题有回答的必要 ,有的则无讨论价值。如何对待这些问题呢?我以为原则上得给学生一个“说法”。这个“说法”角度可以灵活 ,内容可有详有略 ,但必须真诚 ,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 ,从而保持并加强他们探索的积极性。对于虽然有价值 ,但只要学生认真读读书或稍动动脑筋就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不要责怪学生“读书不细”或“不动脑筋” ,而要用激励性的话语引导他们去再读、再想。只要他们读出来或想出来了结果 ,自己就会认识到遇事多想的重…  相似文献   

20.
樊彩云 《山东教育》2005,(26):10-10
法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花园。每到周末,总是有人到她的林园摘花、采拾蘑菇,有的甚至搭起帐篷,在草地上宿营野餐,弄得林园一片狼藉,肮脏不堪。管家让人在林园四周围上篱笆,并竖起“私人林园,禁止入内”的木牌,但均无济于事,林园依然不断遭到践踏、破坏。于是,管家只得向主人请示。玛·迪梅普莱听了管家的汇报后,让管家做了一些大牌子立在路口,上面醒目地写着: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伤,最近的医院据此15公里,驾车半小时即可到达。从此,再也没有人闯入她的花园。我真佩服这位女歌唱家,她仅仅换了一个说法,一个棘手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