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驻足课堂,最美的享受莫过于沉浸在对文学作品的朗读了。当学生启用丰富的想象,调动全身的感官,声情并茂地将一段段静止的文字读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一首首和谐的乐曲时,文本之意与读者之情自然和谐共振,语文课最大的亮点便得以凸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耍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仔细倾听课堂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人教社修订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20课《老公公》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由3段文字和两幅图画组成。讲的是学校开新年联欢会,一名学生装扮成老公公,祝福大家新年好的故事。教学这篇课文时,应着重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趣中读,在读中明理、悟情。  相似文献   

3.
孙文霞 《甘肃教育》2007,(12S):27-27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还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这一规定是符合汉语言文字特点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笔者对学生课外阅读自主性策略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四季     
《四季》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本课共有4节文字和与之相对应的4幅插图。通过图和文,介绍了4季中每个季节的主要特点。课文图文并茂,文字浅显生动,富有童趣,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教学本课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借助插图,导入新课 本课有4幅插图,通过对“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的直观描绘,表现了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主要特点。学生通过看图,就能大致了解每幅图所表达的意思。可用课件出示课文的4幅插图,以“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从图上知  相似文献   

5.
胡彩霞 《教学随笔》2013,(18):12+169
新课标里,关于学生的阅读,是这样说的:"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确,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读"是在哪个年段都需要重视且应在课堂中努力去凸显的教学环节。只有"读",才能让读者与作者真正的融合、沟通;只有"读",才能让学生从文字表面走入文字背后,从而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表达,体会文章的内涵魅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首诗,朗读是一首歌.语文教学是否充满诗意,朗读是一扇窗口,是一面镜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呼吁朗读,提倡感悟.它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它还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朗读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  相似文献   

7.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文字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因此提高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增强读的训练,以多读促语感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小语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朗读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地感知句段的内涵、篇章的气韵和语言的诗意美,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情感是言语的内蕴,言语是情感的载体,正因为此,汉语言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特点。因而我们所接触的汉语言文字其本身就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段真情,一首人生之歌,包蕴着丰富的人文情愫。记得鲁迅先生说过:"读书的方法,窍门是靠自己读出来的,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得其益,会其智,触其情。"为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美好情境,让学生在诗意般的境界里享受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8课,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课文由两段文字和两幅图组成。讲的是小鸭让妈妈带自己去游泳,小鹰让妈妈带自己到山那边看风景。鸭妈妈和鹰妈妈都没有同意,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几天后小鸭和小鹰分别学会游泳和飞翔。课文讲了一个道理:不要依赖别人,要自己大胆尝试,只有实际去做,才能学会生活的本领。教学本课,要着重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故事的意思,在读中领悟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谢利平 《教育论坛》2004,(2):32-32,35
新课程标准准确地提出了培养语感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悟,就是对语占文字直接地整体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修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还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大纲的这一规定,是符合汉语言文字特点的。它明确地告诉我们,诵读是语言直觉、顿悟、体验、积累的最佳方法。读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法。通过读,将课文的词、句、段、篇以及听、说、读、写等融为一体,有利于进行综合训练。一、确立教学目标要以读为着眼点如果教学一篇课文只限于分段、归纳段落大  相似文献   

12.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渎中有所感酣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文字语音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因此提高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地球公转的线、角速度彭阳县二中陈仲国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课本中只有一小段文字叙述和一幅插图。对这段既无解释又没有说明的文字和图示,学生理解确实有困难。如:1图中三个阴影部分是何意?它们如何反映线速度和角速度?2....  相似文献   

14.
教材简析本课是看图写话训练。教材中设计了一段文字和五幅连环画插图;文字提示了看、想、写的简单要求,插图表现了发生在小猫身上的故事情境片段。通过训练学生补编故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写话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上,琅琅书声最美,当静止的文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来时,文字便成了一幅幅画面、一段段音乐.它用声音感染人,它可以跨越时空,沟通文本与读者的心灵.而面对纷繁的朗读形式,便多了一点思考:朗读,是否真的让学生读进去了?学生在读得津津有味的同时是否读出了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上,琅琅书声最美,当静止的文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来时,文字便成了一幅幅画面、一段段音乐。它用声音感染人,它可以跨越时空,沟通文本与读者的心灵。而面对纷繁的朗读形式,便多了一点思考:朗读,是否真的让学生读进去了?学生在读得津津有味的同时是否读出了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朗读,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神思匠心,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情入境;通过朗读,那些原本无声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音符,我们将其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从而使蕴涵于课文中的思想感情浮出于文字表面;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一种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它具有表情达意、增强语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提高表达能力等作用,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语文课程标准盼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朗读并不是在盲目的、毫无意义的反复中“轮番轰炸”.如果说朗读教学是一次旅游观光活动,那么教师就是导游.“导游”适时巧妙地引导启发,能使“游客”充分发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创造力,使“旅游”活动成为获取、创造、审美的历程.那怎样才能使朗读指导更为有效呢?  相似文献   

19.
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慢慢在读中提高语文素养.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则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0.
苏焕生 《云南教育》2002,(34):32-33
《可爱的草塘》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北大荒的神奇和富饶,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秀丽的彩色画卷,抒发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眷恋感情。教学这篇课文,要紧扣“可爱”这个中心,安排下面三个层次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一、初读课文,了解事件梗概1.大体了解有关北大荒的背景材料,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做铺垫。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先读一读“预习”部分,并结合教师的讲述,大体了解:北大荒在我国的黑龙江省。过去,这里由于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