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本身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的一项活动,教师应综合运用诸多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让学生达到将知识进行有效实现的建构目标.数学审美教学其含义就是以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作为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感知美、发现美、鉴赏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之“美”的魅力,将审美与求真二者完美统一起来,使审美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都能获得提高.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揭示、展现数学之美,有力地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由于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差等原因,导致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较差,教学目标难以达到。为改变这种局面,采取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让学生“做数学”、创造适合职教的评价体系、展示数学的应用之美和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等策略,对于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数学也有“诗情画意”,它具有数之美、式之美、形之美、自然美、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数学教学中,要向学生揭示数学美,让学生经常看到、认识到、感受到数学美,诱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兴趣,促使他们去追求数学中的内在规律,去发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4.
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展现"数学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职数学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揭示数学之美,使学生能用美的眼光去学习数学、探索数学,创造“数学美”。本文按照张奠宙与木振武两位先生提出的数学美的4个层次:“美观”、“美好”、“美妙”“完美”,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展现“数学美”。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而且要向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与传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链接“数学史”、挖掘“数学美”、渗透“数学思想”,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让小学生触模数学文化之深远、体验数学文化之魅力,感受数学文化之精髓.  相似文献   

6.
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文化教育是可行,通过数学文化课程--数学之美教学,来揭示数学文化内涵,使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让人赏心悦目的.通过数学文化课程让学生们在对美的欣赏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关于学校教育的一个譬喻让人感触颇丰!他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把学校和花园作了比较后指出,学校不是别的,它是个"人园",和花园有着相似的意义。他指出:理想的教学,应当使"人园"里面的人都能各得其所,呈现各人本来之美,以构成整体之美。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寻求一种"个体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段文涛 《陕西教育》2010,(11):48-48
1.挖掘数学美.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教育家斯塞提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学生在快乐之中掌握知识。“愉快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原则.要求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要求打破僵硬死板的注人式授课方式.尽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当“主角”。数学美是一种内在美,  相似文献   

9.
授人以“鱼”只能满足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却能让人终身受益。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具进行教学。让每一名学生通过自身学具的操作来理解数学,学习数学,从而认识数学。  相似文献   

10.
数学并不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枯燥,相反,数学是美丽的,是充满魅力的。数学的美来自大自然中的数学情趣,来自它自身的内容、结构与方法之美,它的美也体现在艺术家的作品之中,还体现在生活及生命之中。数学之美有三大特征:简单、和谐、奇异。数学之美有四个层次:美观、美妙、美好及完美。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体验数学美。为了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到中小学课堂上,应该充分挖掘数学的美因,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美,也能创造美。  相似文献   

11.
数学美“美”的原理在于数学的实践性、人的能动性、数学的美的属性,数学美的实践性决定了数学美的教学应“以学悟美以美激学”,数学史的教学要融入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学生数学水平客观上存在差异,数学教学中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切合学生实际、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设计梯度教学方案,创造条件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分层教学活动中各得其所、各展所长,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世纪之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人的发展要以“美”作为动力和源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若能在教与学的劳动中充分融入美,则会产生无穷的动力,“美”对人的发展是魅力无限的。如果能把数学中的一系列深刻的结果以完美的推理准确漂亮地展示给学生,不正是课堂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吗?我们数学教师的劳动目标就是应该让学生通过掌握知识的内涵与本质,体会知识的美,  相似文献   

14.
本提出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介绍“数学是什么”,“数学的基本特点”和“数学史”,让学生感受“数学美”。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发展数学能力的突破口。因此,数学教学不只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线”的先进教育观念。让学生经历观察、试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会用类比、归纳进行推理探索,会反思建构调整思维进行合理表述,从而去体验、去感受数学的美和魅力,培养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思维的深刻性、敏捷眭、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而采用不同的培养手段。  相似文献   

16.
金鹏  袁春长 《亚太教育》2019,(9):171-172
提到数学,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通常是枯燥、乏味,但当我们进一步走近数学,会发现它并非如此,数学中处处蕴含着美。本文从初中平面几何概念和证明教学出发,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策略,以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而以美促学。  相似文献   

17.
所谓五育,指的是人围绕着“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工作的总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任务。而针对“五育”所开展的教学,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应当在各个学科的知识教学中进行全面的融合与渗透,这样才能让“五育”的目标任务得到充分的实现。本文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五育融合”理念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必须走向课堂”已成共识,让数学文化如“和风细雨”般涤荡学生的心灵,是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那么如何构建数学文化课堂呢?笔者在构建数学文化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用诗歌语言组织数学教学,让数学课堂富有诗意、充满美感,使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在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中感悟数学文化,逐渐领悟数学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美无处不在。俗话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数学虽然枯燥,但数学的美却蕴藏在数学内容、教学过程及学习中。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挖掘数学美,用数学之美来解答数学问题,就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美、感受数学美、体悟数学美、享受数学美,从而让枯燥的数学彰显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形式的美,数学美感和人的数学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美,体验数学美,欣赏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