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有四种造字方法。汉字起源于图画 ,三千多年前 ,我们的祖先在结绳记事的劳动实践中就发明了用图画记录事物的方法 ,当时的图画就是汉字的雏形 ,那时的图画经演变就成了现在的象形字 ,由于刀刻的需要 ,笔画变成了横平竖直、整体呈方块形状的汉字。如 :“日”、“月”、“水”、“火”、“山”、“石”、“天”、“土”、“鸟”、“贝”、“虫”、“鱼”等等 ,现使用的独体字多数是这一类字 ,这些字的笔画 ,现在有的仍然保留着图画的痕迹。在图画上添加笔画 ,或者图画与图画组合起来 ,这样又组成了新一类字 ,这类字的字意是两部分意思的组…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又是一个十分枯燥的过程,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呢?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小学生尽快、尽早地进入独立阅读阶段,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在识字数量上作了适当增加,提出了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原则。显然,仅靠老师一个字一个字教。反复、大量地重复练习是很难完成这么重的识字任务的.只有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他们自主识字。才能保证达到预期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语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此目标既说明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指明了识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低年级。面对如此量大的识字任务,如何使学生学会并学得轻松自如,兴趣盎然呢?  相似文献   

5.
郑国宣 《广西教育》2004,(7A):30-3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曾有专家提出在小学低年级开展识字教学,单调的识字教学会使儿童很快感到疲惫,失去学习的兴趣。教育家斯宾塞曾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当多些。”于是我在教学中优化识字教学,尝试着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自主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6.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准点。教学生字时,往往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我们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通过教学我总结出了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7.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开始。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那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当前识字教学中仍存在耗时费力、方法呆板单调、收效甚微的弊端。原因是有些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对汉字的研究,不能根据汉字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识字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相似文献   

10.
汉字的笔画繁多,难认难写又难记。儿童一迈进学校的大门,就要过识字关。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单一的教,儿童反复机械的抄写,师生的精力主要耗费在识字上。即使这样,识字的效果也不理想,于是识字就成为学好语文的拦路虎。“小学生语文能力整体发展实验”对识字教学进行了改革,它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了小学第一阶段(一至二年级)的汉字学习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通过“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通过识字帮助阅读,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现行《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相比,提高了认识汉字的量,降低了“会写”汉字的量。从目标的制定到教材内容的编排都体现了让学生“多认少写”,“早认字、早阅读”这一思想。识字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教师要通过识字教学,使…  相似文献   

12.
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的根基,是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以从激发识字兴趣和巧用识字方法两方面,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一年级下册语园地中设计的“我的发现”栏目令人耳目一新,它以全新的理念和独到的方式给学生创设了发现探究的契机,展示了成功的平台。借助“我的发现”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刘翠萍 《小学生》2010,(3):18-18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多少直接关系到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也就会相应地发展和提高。因此,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更为重要,下面就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汉字教育是我国小学教育的基石.由于汉字浩如烟海,穷其一生也无法完全掌握,因此,识字数量和速度并不是小学识字教学的最重要目标.识字教学应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汉字体系特征,探索小学阶段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培养的策略,以达到学生终身能识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一年级上册.课文《在家里》,教学这一课时我确定了教学目标:1、认识“沙、发、报”等’14个生字;2、会写“上、下、工、个”4个字;3、认识一种笔画“、”。教学重点是:认识14个字.会写4个生字。教学课程设计如下:1、图文结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看图认读词语,并画出生字.反复认读.借助熟字记生字.也可让学生看图.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贴上对应的生字卡片。出示完生字之后.教师不必急于教读。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这些生字中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学生之间可互相交流.并出示生字卡片让他们一一认读。这样即可培养学生联系实际,主动认识字的习惯。使学生乐于学、乐于交流自己的成果,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在有多种说法的情况下,教师不磐限制,而是引导他们交流。初步体现识字的乐趣。2、教师还可设计多种形式,以达到复习巩固本课生字。例如:可用生字卡片做组词游戏。同桌一人组一个至两个。比一比看谁组的多,这样学生从组词中加深认识生字。达到巩固生字的作用;学生可当小老师领读认识的字。读不准的可由教师领读,领读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同桌对桌,组内指读,全班指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等。在大部分学生会读基础上可开展识字竞赛,让学生在活动中识字。如开展“看谁读得又准又快.读得又多”等认字竞赛。充分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总的来说,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他们自学。教师只做些必要的引导.教师的最终作用在于如何让学生快乐识字,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3、进一步巩固识字。对于本课的生字,教师不必做过多的字形分析.而应在练习或生活中巩固识字,使识字真正成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教师还可做选字游戏.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生字,口头填空。4、指导书写。本课共有4个生字,让学生先认读一。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字说一说是怎样记住的。再由教师指导书写:’范写对刚学写字的学生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范写中结合生字教基本笔画名称“、”。然后学生先自己看范字。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试着描一描.教师提示学生按笔画顺序书写。在练习上还应给自主选择的空间.没必要提出同样的要求,使学生认识到识字写字的乐趣。5、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收集一些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今天所学的生字.进一步增强生活与识字的紧密联系。使叙述识字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7.
识字教学历史悠久,而经过历代教育工作者的摸索,目前在识字教育领域已经较为成熟,大量的识字方法被开发和应用,识字教学也越来越科学和系统。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能力的培养工作依然面临着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方法单一等方面困难,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本文探讨学生识字能力培养策略,寻找高效轻松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听障学生在识字方面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由于识字量的缺乏和积累,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写句水平,最终导致写作能力的欠缺。从环境布置中识字,在相互合作、相互评价中识字,在生活化的游戏中识字,加强个别指导,因材施教,巩固、收集识字成果等切实可行的策略,唤醒听障学生自主识字的良好习惯,为今后的读写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认字、识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汉字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由于汉字难认、难写、难记、难用,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严重障碍。尤其是汉字难记,学后易遗忘,识字教学往往事倍功半。如何提高识字教学效益呢?较好的办法除了在识字教学中抓住汉字自身的特点,遵循汉字音、形、义的结构规律外,还必须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得好,从而对所有学生都献上一份爱,切实地加强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小学识字教学的效益。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它由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环节构成。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记忆能力,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