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90%是通过观察获得的。科学活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官作用让学生感知事物,是活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事物观察的目的性较差,注意力也不易持久。他们虽然天生具有好奇心,对周围事物感到新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复一日地重复机械观察同一内容,事物很快就会被他们所熟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张海峰 《科学课》2013,(6):114-115
科学课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探究活动,活动只是科学探究的外在形式,内隐的思维才是它的灵魂,科学课教学必须把焦点集中到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上来。  相似文献   

3.
小学科学学科承担着小学生思维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如何在动手动脑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成为培养其科学素养的重要一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时期,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一般依据具体的形象及亲身的操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训练学生思维,让学生有大量的具体形象感知及亲身操作的机会。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的每一个训练环节,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的乐学而教。  相似文献   

4.
思维品质是人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点的体现,是智力高低的象征。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科学课程学习,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付蓉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27(6):52-52,62
新课程理念提出:让探究活动贯穿科学课的始终,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而科学探究就是从问题开始,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解决问题是探究的目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活动。正如爱因斯坦强调的,~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  相似文献   

7.
科学课通常涉及到实验或以制作活动作为教学任务。科学教学中的实验和制作活动都需要动手实践,是科学课与众不同的地方,更是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学生的科学素养可以从小培养,如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史青华 《考试周刊》2011,(45):217-217
小学科学教育的灵魂就是"探究",科学活动的本质更在于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科学课不仅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科学课应充分利用其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言描述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努力创设有利于创新思维形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科学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已得到了广泛认识,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是衡量教师是否认真学习、掌握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标尺,是检测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水平的重要内容,更是将其作为评价一堂科学课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现今的科学课堂,探究学习可谓是一枝独秀,关于科学探究的讨论也是铺天盖地,既有操作层面的摸索,也有对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的分析。然而,在形形色色的科学探究中,是否都是真正的探而究呢?其实未必,很多的科学课看似热闹,却还只是停留在探的层面,探而不究,那就失去了科学课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小学科学教学,一般指课程计划中的科学课和相关的课外探究活动的教学及指导。所谓数据,主要指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通过观察、实验等操作活动所得到的相关数据。数据意识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使学生以实验寻求有利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自觉运用数据解释相关的问题或现象,从而不断得到可靠的证明自己观点的证据。学生通过探究初步知道,一个单一的数据是证据,它能证明事物在一点上变化的结果,不能代表其他;一组数据是证据,它能证明事物在一个变化周期里的结果,不能代表普遍现象;多组重复实验的数据是证据,能证明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相同的变化结果,具有普遍性。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利用各种方法得到的大量数据,还需要通过整理和分析,才能发现彼此之间的联系与蕴含其中的规律。有时数据可能不可靠,还需要不断地进行重复研究,以期得到可靠的且具有一定可信度的数据,不断提升数据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科学史上有许多成功地用观察方法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动人事迹。如达尔文、如竺前桢。观察方法在科学探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获得对各种事物的直接认识。从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事实。科学观察是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因此是培养儿童科学探究能力时必不可少的训练。以下是科学老师们利用QQ网上沙龙会议室(QQ群号码:2684830)以及科举探究网论坛(http//kxq.e21.edu.cn)。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发表的精彩议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蔺周强  张琴 《黑河教育》2012,(11):51-51
学生的问题意识产生于认知活动中的一些疑惑、难以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笔者在这里做个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16.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因为学生对所学知识已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掌握,解题能力有了相应提高,思维活动也比较活跃,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育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力是可通过教学得以提高的,特别是直接以创造力的提高为目的的教学。在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创新的智慧闪光。因此,笔者把科学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分为三部曲:  相似文献   

18.
最近听了几节观摩课,发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注重了学法的细致指导,使学生比较顺利地完成探究活动。从表面上看去学生经历了猜测—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形成结论这样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19.
小学科学中所介绍的知识连接着广阔的自然界,非常多的现象在学生的身边发生,但他们却无法解释。同时,很多的事物对生活在城市里的小学生来说,由于环境的局限,大都缺乏感性认识。另外,小学生非常好动,喜欢奇思异想。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这几方面的问题,那么这门学科上起来,不仅枯燥乏味,而且学生不感兴趣。因此,一定要重视这门学科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以老师讲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发展和提高。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并且是如何让学生"学会"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探究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