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怕吃药、怕打针、怕理发、怕洗澡往往令父母们伤透脑筋,这里介绍几种可行的方法,供爱子心切又缺少经验的父母参考。一、查明孩子“怕”的原因,对症下药。孩子怕这些事情,一个重要原因是大人的方法不当,比如给孩子洗澡时呛了孩子,搓揉动作过度,孩子产生了疼痛感;理发时,大人的剃刀触破了孩子的头等。孩子有了不舒适的感觉体验,自然不愿再受“折磨”。因此,  相似文献   

2.
也许很多小朋友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在爸爸妈妈心里真是“捧在手里怕冻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父母恨不得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干,天天无微不至地守护着自己的孩子,然而孩子有没有想过要守护父母呢?我就是一个“身兼数职”的女儿。  相似文献   

3.
章元春 《广西教育》2012,(33):95-95
“关爱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一部分。现在大多数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精心呵护着,可谓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许多家庭整天都围绕着孩子,什么事情都迁就孩子,无形之中助长了孩子的任性、霸道、自私。同时,不少家长一味地对孩子“施爱”,却不注意引导孩子去感受别人给予他们的关心与呵护,  相似文献   

4.
我爱动画片     
《家庭教育》2010,(3):20-20
一谈起“动画片”,爸爸妈妈们常常会面露难色,怕动画片影响了孩子的功课,怕动画片把孩子教坏,也怕看的时间长,孩子的视力下降。但几乎所有的孩子,只要面对“动画片”总是目不转精,甚至可以“废寝忘食”。那么,孩子为什么喜欢动画片昵,动画片吸引孩子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二年级孩子们的心里话吧!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在中国,对于孩子,家长的态度永远是大包大揽,赶在孩子前面把问题解决完,而很多孩子既厌恶父母设计的路,又怕走错路辜负父母的期望,在亦步亦趋中变得迷茫,其实,父母应该把孩子交给世界,让他们独立地面对生活,在克服各种困难之中学会生存的技能。  相似文献   

6.
Ella 《父母必读》2011,(2):128-128
在家里,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难言之隐。为了保护孩子,我们把那些事情当作秘密保守心底,怕孩子知道了会受到伤害:爸爸失去了工作,奶奶得了老年痴呆,炒股亏了……  相似文献   

7.
王莉 《中华家教》2020,(5):28-28
学业的事情自己做主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常常要面临一些选择。想让孩子有主见,家长不妨就让孩子多做一点主,不要怕孩子选错,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今天孩子能为自己的学习做主,明天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比如选课这样的事情,你能否做到倾听孩子的声音呢?  相似文献   

8.
忧虑·深思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普遍。在这样的结构下,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这无可非议。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也应“运”而生。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忧虑,一些家长溺爱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当做一颗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相似文献   

9.
性教育的滞后,导致日常生活中出现了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性无知的事情。我们不知怎样对孩子谈性,甚至怕孩子过早了解性。可是我们错了,各种传媒已经让孩子“关注”起性来。有报道说  相似文献   

10.
凡是孩子因疏忽大意、缺乏经验、自制力差等而造成的危害集体或他人的行为,称为“过失行为”。幼儿的过失行为往往没有预谋或不良动机,所以又称“无意过失”。无意过失后果虽不严重,但会造成他人一定的损失和痛苦。作为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无意过失。首先,要冷静地面对孩子的无意过失行为。孩子的过失行为常令家长烦恼和气愤。一个人在恼怒中情绪容易激动,处理事情就会有失偏颇。因此,明智的做法是冷静下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从孩子“消极”的行为中寻找积极的因素,对孩子的过失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如冬天到了,孩子怕金鱼在冰凉的水里冻坏身体,就兴致勃勃地把金鱼缸搬到外面去晒太阳,由于人小用力不当,玻璃缸摔坏了。这时如果家长把孩子揍一顿,显然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11.
我的认识     
张斌 《早期教育》2000,(10):28-28
儿子在幼儿园年龄偏小,常常受到“大孩子”的欺负,不是脸上划破了,就是手被人咬了;新买的帽子上缀着两只漂亮的绒球,第二天就被别人扯了,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次。看着儿子被欺负,我的心里不好受。责备儿子无能、没用吧,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有时真想揪出那些“大孩子”,狠狠地教训他一顿……  相似文献   

12.
正在开学初期,我发现同龄的孩子中,有的动手能力很强,有的却要别人的帮忙。在穿脱衣服、扣扣子和叠衣服上更是能够看出孩子之间的差异。对于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幼儿,我在和其父母的谈话中了解到,孩子在家父母把所有的事情都包办到了,怕孩子自己做得不好。  相似文献   

13.
做为一名班主任,首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我今年接手的这个班级的孩子,比较乖巧听话,冒尖孩子较少,大部分同学处于中等.刚接手这个班时,任课老师普遍认为,这个班级太死了,上课举手发言的人太少,总是那么几位,以致教师和学生上课都缺乏激情,课堂氛围调动不起来.作为班主任,我很是心急.和学生交流之后,我知道了原因——他们缺乏自信,不敢表现自己,喜欢顺从权威.其实这也是当今儿童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常听有家长说:“孩子胆小”,“什么事情都怕做、怕说”.这些家长所说的“胆小”,其实就是心理学中的“性格怯懦”.把爱洒向学生,真正走近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改变班级氛围和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为了改变班级的现状,我想出了下面几点办法.  相似文献   

14.
现在年轻的父母大都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自然成为“顶 在头上怕跌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心肝宝贝。父母除了在生活上对其百般照顾外,在智力上也不惜花费精力和金钱希望子女成龙、成凤,成为“神童”。 在南京的一次晚会上,一位“神童”当众表演,他能够指出任何一个字典的某一页某一行,博得了不少家长称赞。他们纷纷效仿,逼迫二三岁的孩子抱起字典。一些家长希望子女成为少年画家、书法家、乐坛“神童”,毫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条件,把自己省吃俭用的钱抠出来投资,并把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这些本该属于孩子玩耍的时…  相似文献   

15.
都说语文难学。对于高中生而言,“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三怕”让大部分学子的高中生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其实,写作没那么可怕,而且可以说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按照语文教育大师叶圣陶的话来说,写作就是把话给说明白了。写作其实挺简单。  相似文献   

16.
“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些“家教秘诀”在中国的家庭中很常见。有专家认为,过分溺爱和过分严厉已经成为中国式家教的两大通病。独生子女家庭让孩子成为全家的“中心”,全家人都围着“心肝”转,许多家长把全部爱心、过剩的精力、大量的资金倾注到孩子身上,然而这种爱的倾斜很容易变成溺爱,甚至成为一种无形的枷锁。相反,在很多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的同时,也有不少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他们始终信奉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说:“…  相似文献   

17.
要的不多     
一个孩子害怕天黑,夜晚需要开着灯睡觉,母亲对她说:“孩子,有妈妈在,不要怕。”孩子果真不怕了,她偎依在母亲的怀里睡得很香。有一天母亲要出差了,她对孩子说:“你就抱住那个洋娃娃,害怕的时候,就把它当成妈妈。”但是到了晚上,孩子哭了,她打电话给正在火车上的母亲:“妈妈,我怕。”母亲说:“孩子,那你就抱住那个洋娃娃,它就是妈妈。”孩子说:“我知道它是妈妈,但是我需要一个温暖的妈妈。”孩子的心是纯洁、透亮的,又是脆弱和无助的。再多的承诺、再多的美丽谎言,他们都无法感知到,他们只需要一份真实的爱。一个电影明星回忆说,他小时候有…  相似文献   

18.
碰上“事儿多”的家长,老师时有抱怨:“某某的家长事儿真多,今天怕孩子冷了,明天怕孩子吃不饱,惟独不问问孩子学习怎么样。”“某某的妈妈真护孩子,孩子做错了事还强词夺理,等孩子上学后让他吃亏吧。” 老师对家长的这些看法,无形中在老师与孩  相似文献   

19.
作为老师,我常对学生进行家访,而在家访中我常听到家长这样的话——“孩子不怕我。”“不怕我”本该是好事,它体现了孩子与家长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有利于孩子独立性格的形成。可是,一些家长所说的“孩子不怕我”却是饱含了家教中的“无奈”。意思是孩  相似文献   

20.
高海明 《教育》2014,(3):43-44
回顾高慧明从教26年的经历,有很多值得回忆的事情。在众多的事情中,能让他在教与学中成长起来的关键应该是“三怕”:一怕教不好,二怕学不好,三怕用不好。也正是这“三怕”的依次升级,体现了他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