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活动的手段,主要包括两大系统,即语言系统和非语言系统。语言系统是师生交往的主要手段。如果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信息加工过程,那么保持信息交流过程的畅通,便是顺利完成信息加工过程的一个基本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怎样保证师生语言交往(信息交往)的畅通呢? 1.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严密,富有逻辑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是不同的智力操作过程。教师发出信息时的智力操作过程是:  相似文献   

2.
正体育教学活动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作用的过程中展开的。而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主要是通过师生间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来实现的。所以,体育教学中的交往与互动是师生间利用一定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将体育教学内容、师生双方的情感、意见等信息相互传递的过程。互动式教学理念是一种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创造出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知  相似文献   

3.
交往作为信息输出、传递、接受的过程,在绝大多数场合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因此掌握语言的艺术对每一位教师来讲是十分必要的。但从教学的效果,师生交往的发展来看,我们也不可忽视非语言交往。非语言手段的巧妙运用往往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加强对课堂的控制,为语言交往增添色彩;运用不当,可以破坏教学气氛,阻障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4.
人际关系是典型的心理环境。中学教师所面临的人际关系主要有:师生关系、同事关系、教师与领导关系以及教师与社会的关系等。在中学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应用,更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师生关系对教师的心理影响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而形成的。师生间可以通过语言符号(口头的或书面的)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手段(目光、姿势、表情、动作等)进行交流。用信息论的观点进行分析,教师是信息资源,是信息的主要输出者。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学生,经过译码、理解,与教师沟通…  相似文献   

5.
教学交往是指在教学情境中师生相互交流信息、思想、情感和共享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通过教学交往 ,使师生彼此了解、交互作用并形成共同的观点和思想 ,探讨教学交往的艺术 ,有利于加强师生交流 ,增进师生感情 ,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交往形式有两种 :一是语言交往 ;二是非语言交往。教学交往的艺术也体现在其中。一、语言交往的艺术1 .用清晰、准确的语言传递教学信息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学生的另一本教材。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是教学交往的主要手段。教师教学要用普通话。标准的普通话要求发音正确、吐字清晰 …  相似文献   

6.
关于师生关系的几个认识角度 1.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关系 教育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推动、创造的社会过程。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是教育社会中教师与学生两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交往是阐释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师生交往的内容应包括知识信息、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7.
科学研究发现:人们接收到的信息70%~80%来自视觉信息。因此,“百闻不如一见”,从某种意义来说,师生交往中的非语言交流比言语交流更为重要。也许,人们能够一时停止有声的说话,但却不能停止通过各种身体的姿势有意无意地不断发出信息。可以这么说,没有丰富协调的肢体语言,就不可能有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有高效率的师生交往。而没有表情的呆板说教只能使学生永远对教师敬而远之,永远不会对教师敞开心扉。所以,好教师应懂得“身教重于言教”,应学会“此时无声胜有声”。为此,教师必须尽可能解读学生的肢体语言,在教学中尽量策略性地运…  相似文献   

8.
高度信息化社会带来信息对称环境.而信息对称环境的产生,必将冲击传统教师权威,给师生关系带来巨大挑战.在信息对称环境下,分别以教师和学生对师生关系的主观体验为切入点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当前初中师生关系面临师生地位不够平等.师生交往不够民主、师生心理距离较远等问题.为此,师生必须共同努力,让教育向着师生自主共生发展的方向前进.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两大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它影响师生之间教育信息的相互传递,也影响教育的整体效果,良好的师生沟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对于师生关系,我们既把它当作一种手段,挖掘其工具性价值,更重要的是把它当作一个目标,通过师生间有意义的健康的交往,努力形成良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本课题研究将围绕教师如何应用各种沟通技巧与学生达成良好人际关系这个问题,通过探讨初中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力求建立新型的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接纳的师生关系,以此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与学生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方面,双方应是平等的、互动的。然而,在以往的教育中,一些消极的师生交往方式,影响着师生关系,不利于建立一个民主、平等、互相接纳的师生关系。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以研究师生交往方式为突破口.畅达师生间的沟通渠道,改变交往中的不良行为.强化积极的交往行为或方式,从而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本文就如何畅达师生关系,摸索出了通过让学生写作学后感这一途径。并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认真回复学生的学后感及教师矫正自身的不良行为等三个方面对学后感的实践运用进行了策略探讨。最后,对学后感撰写的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间的非语言人际沟通是师生利用非语言符号实现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它是师生间除语言人际沟通外的又一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师生间顺畅的非语言人际沟通有助于师生间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信息的交流与互动,这将大大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一、课堂教学中师生间非语言人际沟通的流程非语言信源是课堂教学中信息的拥有者,也是师生非语言人际沟通的起始过程,它既可以是教师的丰富的非语言信息,也可以是学生的非语言信息,师生均可成为人际沟通的非语言信源。师生的非语言信源所拥有的信息通过身体语言、人格…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152名初中生调查发现,师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师生之间有冲突;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学生性格胆怯、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教师专制、对学生的误解以及教师的偏见;学生认为通过多与老师沟通、认真学习、师生间多些尊重和理解可以改善师生关系。改善师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相互交往和影响而逐步形成的人际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教育领域中的两大社会角色,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分别占据不同的位置,履行着不同的职责。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文化、年龄经历、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之间的交往存在一种无形的屏障,而一切教育活动的组织、安排、进行和效果都取决于师生的交往情况。可以说,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的过程,相互沟通的过程,在学校中,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情感气氛,才能提…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152名初中生调查发现,师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师生之间有冲突;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学生性格胆怯、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教师专制、对学生的误解以及教师的偏见;学生认为通过多与老师沟通、认真学习、师生同多些尊重和理解可以改善师生关系.改善师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交往实践是时代哲学的主题。教育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教育交往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主体之间的连续交往。教育交往的主体,包括交往的双方即教师与学生(也包括师生的个体与群体等)。教育交往的中介化客体,包括交往手段和信息以及信息的载体(语言、文字、符号等)。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的交互主体性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属于交往实践活动或实施交往活动。师生关系是交互主体性关系;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他们的相互作用是教育交往,而教育的客体是教育的内容和教育辅助设施,师生与它们的关系是主客体的关系,发生的作用是教育实践。在高等教育中,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对教育过程的主导上,而学生的主体性则主要表现在对教师工作的主体性选择、理解与内化、借鉴与超越上。在高等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在语言、非语言符号理解上的不一致是师生交往的障碍之一。而不健康的情感碰撞也会产生误解性教学交往。从教师方面看,注意语言符号在教学交往中的合理运用,树立民主的教学交往思想,确认学生在教学交往中应有的主体地位,平等地进行教学互动,对于克服误解性交往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教学交往是指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以符号(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为媒介的进行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感情沟通的过程。教学交往包含着两个关系的活动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主体通过符号发生关系,并产生教育效果。语言交往是课堂教学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交往手段。  相似文献   

18.
<正>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鼓励策略运用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依靠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与美好交往。当师生关系紧张、对立时,学生就可能拒绝接受教师的教育,这时,教师的鼓励甚至会被当成一种惯用手段,而非激励学生的灵药。当学生接纳教师时,教师的鼓励才能尽可能地发挥积极的作用。1、充分信任学生信任是一条纽带,它连接着师生的内心世界。如果学生生活在信任中,他便学会  相似文献   

19.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的基石。无论是理论定位,还是现实状态,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都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不平等性,其实质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以人为本”的教育必然引起师生关系的一场革命,即由人与物的关系,变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交往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都以平等的,开放的,真正的人出现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交往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行动,对话既是教育形式,又是教育情境,师生交往是一种共同实践活动及交互作用,师生互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影响,共同成长,师生交往是一种双向理解,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中心论”实质是教师单一主体观。这种单一的主体观 ,使学生的发展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遭到异化。新课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 ,可谓正本清源。理想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主体交往关系。师生主体交往的实现 ,不仅要将教师和学生都视为教育交往活动的主体 ,更应倍加注意师生主体交往意识、交往精神的培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