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在政策监督、教学实施、评价与反馈等环节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使得高校体育并没有真正帮助体质弱势学生实现自己的体育教育目标。文章对辽宁省20所大中专院校进行调查,掌握学校针对这部分学生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实现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接受平等的体育教育。  相似文献   

2.
从教育公平的视角出发,对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享受体育服务课程均等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教学资源、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管理向弱势学生倾斜等观点,旨在引导弱势群体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以期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体质、实现体育资源的均等化分配、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体育师友》2016,(3):4-5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法等从分析体质与健康弱势中学生的分类及特征入手,通过体育课程方案设计,干预改善中学生体质与健康弱势群体的身心状况,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要点,从而使中学体质与健康弱势群体身心健康得到有益改善。  相似文献   

4.
随着体育弱势学生数量变得越来越多,高校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成为了我们急需关注的问题.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了解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弱势学生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保健课的开展状况,发现存在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开课率低、体育弱势学生对体育保健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满意度不高、针对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场馆、器材不足等问题.由此,提出加强体育弱势群体对体育活动的重视度,丰富体育保健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加大对体育场馆和健身器材等硬件设施的投入等一系列对策,旨为黑龙江省高校弱势群体的教学课和课余体育锻炼逐步走上科学化、正规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樊海珍 《体育世界》2011,(11):78-80
"体质弱势群体"就是指因生理残障、慢性疾病、重度肥胖和过度瘦弱而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处于弱势,不能达到现行课程标准要求的大学生群体。本研究集中在湖南省高校这个范围,对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指导体育教学实践,健全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体系,促进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悦  朱昆 《体育世界》2009,(7):75-77
近年来,高校学生群体中的过度肥胖或瘦弱,以及病、残障等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不断增加。他们在高校中行使体育权利的现状不容乐观,社会、学校、家庭应着力落实国家法律法规保障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权利的实现,开设适合他们的体育课程,建立健全体育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7.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形势发展很快,高校体育的任务已经从增强学生体质,保证专业学习,为专业发展服务的从属地位扩大到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方面来。为了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学生在体育课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高校病残类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质得到锻炼得以康复,使得学校体育能更好地为全体学生服务,我们对一部分抽样得到的病残类弱势群体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健身气功教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健身气功对这些病残类弱势群体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这为病残类弱势群体学生选择锻炼项目促进体质康复和对于健身气功在高校保健课教学中的推广应用以及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贾进社 《体育世界》2007,(12):18-1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以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为研究对象,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立足从高校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精神实质,尽快调整体育教学目标结构,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及自我锻炼身体能力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效果目标;逐步建立一个符合大学生健康发展要求的教学过程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与体育教学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学者普遍将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定义为不能够交好的完成现行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学生群体。与此同时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国内各高校还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